從因美景吸引來龍江開民宿的“新龍江人”,到農田中一組組數據比對;從一步一個腳印成長的女村委會主任,到直播間里頻頻跳動的“下單×1”......現在的龍江,一股“新力量”如源頭活水在注入鄉村發展中。
70后“新龍江人”和她的鄉野民宿
“總以為青春永駐,卻在奔波中驚覺歲月偷換。可只要山腳下的燈火還在為旅人亮著,只要龍江的茶香還縈繞舌尖,我們仍愿意做時光的書匠。”翻開手機,被這位70后“新龍江人”的文字所吸引。
她與龍江的緣分,始于一次旅行。2023年何東慧第一次踏入龍江的土地,站在觀景臺駐足眺望,萬畝梯田與云霧交織,被美景打動。經過深思熟慮帶著全部積蓄再次來到龍江,并在弄嶺萬畝茶園和弄崗稻田公園旁建成了“云邊嘉木”“清木花園”兩家民宿。一個犁耙、一把鋤頭、一個南瓜、一束稻谷......民宿成為了鄉村農耕文化的展示窗口,促進著鄉村文化的傳播與交流。民宿的運營需要大量的服務人員,因此在招聘員工時,優先考慮了本地人,尤其是婦女群眾,共有6名長期用工、300余名季節性用工能夠在“家門口”就業。同時,助力村集體經濟增收25萬余元。
何東慧的愿景不止于此。她希望通過民宿的發展,吸引更多的人來到龍江,愛上龍江,并帶動周邊更多的群眾共同致富。

“80后”農技員助力稻香魚肥
“谷種浸泡溫度需控制在16℃左右,水位需漫過種子10厘米,與此同時要在浸泡缸里加入殺菌藥,浸泡24小時。”日前,龍江鄉綜合保障和技術服務中心副主任程一黎和他的同事,正在田里指導群眾播種秧苗。龍江鄉綜合保障和技術服務中心共有27人,平均年齡44歲。為破解傳統種植效率低、品質參差不齊的難題,他們隨時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全鏈條”技術指導。
“我去年種了20多畝地,年收入達10多萬元。”龍江鄉赧等村村民石亞留高興地說。前幾年,石亞留僅靠著種植的幾畝玉米和水稻維持生計。后來,在鄉農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他開始實施“稻魚共生”種養,種植“德優8號”“軟88”等新品種水稻,養殖稻花魚近百斤。龍陵縣龍江鄉氣候土地資源豐富,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為水稻種植提供了優良的環境,“千斤糧、萬元田”模式被省農業農村廳作為典型推廣,龍江紅細軟米、龍江稻花魚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石亞留一邊播散種子,一邊說,有農技專家的“把脈開方”,肯定能把這地種好。今年打算種植水稻25畝,繼續養魚200來斤。像石亞留這樣的稻魚種養戶可不少,2024全鄉種植水稻1.9萬畝,產值達2694萬元;養殖稻花魚1.2萬畝,產值達2400萬元,有力推動了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這群“80后”奔走在水稻田里,繼續為稻香魚躍、農民增收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90后”女村委會主任成長記
當“90后”姑娘楊秀英站在三臺山村委會辦公室的門前,她或許未曾料到,這場與鄉土的深度對話,會成為人生最深刻的成長課堂。2021年,這位性格爽朗的年輕女性接過三臺山村發展的接力棒,在質疑與期待交織的目光中,開啟了征程。初接手工作一片迷茫。調解鄰里糾紛時,話里話外的復雜人情;規劃基礎設施建設時,資金短缺與眾口難調的雙重困境;謀劃產業發展時,毫無經驗的茫然無措.....但筆記本上“步子小一點沒關系,往前走就是了”的話,讓她堅毅前行。
轉機出現在對三臺山村生態資源的深度挖掘中。依托高黎貢山腳下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楊秀英帶領村民錨定林下經濟發展方向。2024年第一季香蕈種植喜獲豐收,4萬余元的銷售收入不僅充實了村集體的“錢袋子”,更讓村民看到了希望。
不滿足于單一產業發展,楊秀英將目光投向鄉村文旅融合賽道。她當起了“鄉村推介官”,用手機鏡頭捕捉高黎貢山的云海日出、拍攝香蕈燉雞的氤氳熱氣,在短視頻平臺上講述三臺山村的故事。如今,280余名游客的慕名而來,近3萬元的旅游收入為鄉村振興注入新鮮血液,香蕈燉雞的香氣里,飄出的是村民日益舒展的笑顏。
從手忙腳亂的“新手村主任”,楊秀英用五年時光完成了成長蛻變,用青春與汗水書寫著新時代基層干部的奮斗篇章。

“00后”干起了“新農活”
隨著數字經濟基礎建設的進一步完善,鄉村搭上網絡直播的快車。田間地頭也成為了00后“新農人”的主場,大新寨村的楊自學就是其中一員。2000出生的他,從職校畢業后回鄉做起了電商。
“第一次直播,緊張、激動!”回憶起初次接觸直播帶貨,楊自學說道。隨著直播間的氣氛日益活躍,手機屏幕上時不時跳出來自各地觀眾對于農產品品質、售賣、物流等方面的問題,楊自學一一回應。與此同時,鏡頭外還隨時觀察直播數據,定時發放“福袋”“優惠券”吸引客流。“我目前主要是帶一帶周邊的土特產,像本地的香蕈、赤松茸、石斛鮮條及其他農特產品,一場直播下來,最多時能有近1000人觀看,總瀏覽量能達到20多萬次,幫助農戶賣出農產品300余單,助農增收2萬多元。”
一部手機、一根自拍桿、一方小屏幕也能讓家鄉的農特產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在楊自學身上,我們看到了數字時代下鄉村發展的更多可能性。
希望的田野永遠年輕!在“魚米之鄉·魅力龍江”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上,鄉村發展的“新力量”正以最鮮活的姿態詮釋著鄉村振興發展的韌勁。面向未來,龍江鄉黨委書記段春榮表示,將繼續發揮鄉村人才優勢,秉持系統思維,以“雙統籌”引領發展全局,將龍江建設成為既有山水田園的魅力,又有產業興旺的強鄉底氣;既有和美宜居的幸福,又有詩與遠方的旅居引力;既有民生普惠的溫度,又有共建共享的和諧氛圍,著力在鄉村振興、品牌建設、集鎮提質、全域旅游、民生保障等建設上取得新突破、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