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勐外壩山水相嵌的廣袤田野上,曾經分散的烤煙田正經歷著一場變革,土地流轉讓烤煙集中起來,開啟了烤煙種植的新路子,實現了田農與煙農互利雙贏的局面,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持續動力。
曾經,這里的烤煙田零零散散分布在農戶手中,缺乏統一規劃,技術的推廣和管理上面臨諸多麻煩,導致烤煙的產量和質量參差不齊,難以形成競爭力,收益也不穩定。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和村集體高度重視烤煙產業的規模化發展,組織專業工作組深入鄉村,對種植地塊進行評估和規劃,向農戶宣傳土地流轉的好處,積極推動烤煙種植地塊向大戶、種煙能手、科技興煙戶流轉,特別是缺勞力、弱勞力及無心種煙戶的地塊,優先流轉。

起初,不少農戶心存顧慮,擔心失去土地后的生活保障。為了解決這些擔憂,政府和村集體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為農戶提供土地租金的合理定價,確保他們能獲得穩定的收入;另一方面,積極引導種植大戶,與農戶簽訂長期流轉合同,讓農戶吃下“定心丸”。
勐外壩村吳家小組吳自富便是在這個時候看到了機遇,主動出擊,流轉了30畝土地,加上自己家的4畝多水田,開啟了規模化烤煙種植之路。在種植過程中,他深刻體會到規模種植帶來的優勢。“以前自己種的時候,很多技術問題都不懂,遇到病蟲害只能干著急。現在有了專家的指導,心里踏實多了,烤煙的質量也有了保障,這幾年科技種煙,勞度密度強度都稀疏降低了,我種30多畝還沒有以前種3、4畝苦呢,烤煙的收成卻比以往高了幾干倍。”吳自富高興地說道。

據介紹,目前勐外壩村實有烤煙種植面積400畝,集中在30戶種煙能手之中,基本實現了規模連片。該村烤煙規模連片后,大型旋耕機、起壟機等農業機械得以大顯身手,原本需要耗費大量人力和時間的耕地、起壟工作,現在幾天就能完成,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勞動成本。與此同時,當地政府與煙草公司合作,邀請專家為種植戶開展技術培訓。從煙苗的培育、移栽,到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再到最后的烘烤環節,都有專業技術人員全程指導。在煙田管理方面,他們探索出一套科學的模式。堅持根據土壤的肥力狀況,開展精準施肥,既保證了煙株生長所需的養分,又避免了肥料的浪費和對環境的污染。在煙株生長期,利用互聯網技術,實時監測煙田的濕度、溫度、光照等環境參數,一旦出現異常,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調整并堅持推行輪作制度,在烤煙收獲后,種植豆類、玉米等作物,以此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地的綜合收益,實現了煙田的可持續發展。

勐外村黨總支書記楊進華介紹說:“通過土地流轉實現烤煙田的相對集中,不僅讓種植戶們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也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這種模式整合了土地資源,提高了生產效率,提升了烤煙品質,增加了農民收入,實現了多方共贏。相信在未來,隨著經驗的不斷完善和推廣,我們村的煙田將繼續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為鄉村經濟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