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至6月,龍陵石斛陸續進入開花季。龍陵縣石斛研究所承建的“中國龍陵石斛種質資源保護研究中心”內的各種石斛花更是競相綻放,成了“美麗科研地”。
2015年,經龍陵縣人民政府批準,龍陵縣石斛研究所承建了中國龍陵石斛種質資源保護研究中心,旨在建設具調查、收集、保存、鑒定、研究、創新、利用和科普示范等功能為一體、以石斛屬植物為主的藥用植物種質資源保護研究中心。龍陵縣是中國紫皮石斛之鄉,獨特的山水氣候條件為石斛生長創造了“天然居室”,40多個石斛品種在這里自然生長,2019年龍陵縣將石斛花確定為縣花。
六年來,龍陵縣石斛研究所調查隊對全國野生石斛主要分布區域開展以石斛屬為主的藥用植物資源調查、收集。同時,通過各種渠道引進調查未收集到的石斛原生種種質資源。目前,中國龍陵石斛種質資源保護研究中心共收集保存種質資源2292份,已完成596種種質資源鑒定,具體為:石斛202種;石斛屬外其它蘭科植物93屬351種;蘭科外其它藥用植物43種。
龍陵縣石斛研究所所長趙菊潤:“調查收集到的種質和引進的種質都已經遷入了‘種質資源中心’保存,目前長勢較好,這些種質資源我們目前都進行了掛牌管理,并在開花期的時候及時進行種質的鑒定,種類特征、物候期等信息進行了紙質和電子檔案的管理。”
中國龍陵石斛種質資源保護研究中心占地面積300畝,核心區48畝,分綜合管理區、種質保存區、種質及栽培模式展示區、良種選繁育等科學研究試驗繁育區4個功能分區。研究形成紫皮石斛林下和簡易設施仿生有機栽培技術各1套,獲授權專利8項(其中發明1項、實用新型7項),選育新品種6個、良種6個,制定紫皮石斛中藥材標準和中藥飲片炮制規范3項、國家行業林業標準1項、食品安全地方標準3項。
歷經六年多建設,中國龍陵石斛種質資源保護研究中心保存種質不斷豐富、保育成效明顯、功能日趨完善,有效發揮著調查、收集、保存、鑒定、研究、創新、利用和科普示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