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保山現場辦公會及市委市人民政府龍陵現場辦公會精神,深入推進石斛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全縣石斛生態產業。6月12日,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李紅梅帶領縣石斛產業領導小組部分成員組成第一調研組,深入龍山鎮、龍江鄉、鎮安鎮、龍新鄉、臘勐鎮就石斛產業發展現狀、規模、加工、綠色有機、一二三產業融合等情況進行調研。
調研小組最后一個實地查看點為鎮安鎮邦邁社區兩半崖仿野生石斛種植基地。在實地查看程中,與種植戶李家能從發展思路、種苗培育、種植管理、綠色有機、銷售渠道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溝通交流。據了解,兩半崖仿野生石斛種植面積達140多畝,與集約化種植相比,仿野生種植前期投入少,但后期管理成本高,生長周期長,產量也較低。仿野生石斛主要依靠自身根系吸收樹木和空氣中的養分,順應其生物習性,減少了人工干預,更接近野生品質,因而產品質量會更好,經濟效益也更高。
實地調研結束后,調研小組在鎮安鎮召開調研座談會,鎮安鎮、龍江鄉、龍新鄉、臘勐鎮主要領導及石斛種植大戶代表共計30余人參加。會議主要圍繞當前石斛發展現狀、面臨的困境和問題、下一步發展思路等方面開展座談。參會鄉鎮就各自的石斛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匯報,種植、加工大戶代表也紛紛發言分享交流了自己多年的種植經驗、市場存在問題和對產業發展的意見建議。
會上,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縣石斛產業領導小組組長李紅梅強調:一是各鄉鎮要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地域優勢,每一個重大舉措都要經過嚴格的論證,將項目資金用在刀刃上,以最少的資金換取最大的效益。二是全鎮的石斛種植戶都要積極的入會,協會也要發揮行業自律作用,及時向會員提供信息咨詢、生產服務、市場研判、資源共享等資訊,給予各類技術指導,將我縣石斛往綠色、有機品牌方向引導和發展。三是要加強技術培訓,提高種植、加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水平,特別是對石斛技術推廣員的培訓,首先要自己清楚才能到群眾中有的放矢的指導。
會議明確,龍陵縣將按照省委、市委、縣委發展思路要求,全力打造“中國石斛之鄉”,將龍陵建成集石斛種植、加工、研發、科普、商貿、文化旅游、康養體驗于一體的石斛產業集群區,把龍陵打造成為以“產量”“加工”“交易”“質量”“研學”五個中心為一體的石斛全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