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安鎮歷史悠久,“三國”時期,蜀漢建興三年(公元223年)諸葛亮平定南中以后,把原來的益州郡分解為建寧郡和永昌郡,龍陵(包括鎮安)屬于永昌郡管轄。進入隋唐以后南詔國統治云南大部分地區,設立了永昌節度使,龍陵歸永昌節制,并在龍陵境內建了諸葛亮城,史書上說城址在現在的古城寺。明清兩代鎮安是龍陵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其中從明朝洪武23年(公元1390年)設立“勐淋守御所”,至清朝乾隆35年(1770年)在龍陵設立龍陵廳為止,前后共380多年的時間,鎮安都處于龍陵歷史的中心地位。鎮安古城始建于明萬歷13年(公元1585年),鄧子龍親自下令將勐淋守御所改為“鎮安守御千戶所”。“鎮安所”是鎮安守御千戶所的簡稱,自此,“勐淋”改名為“鎮安”。鎮安是龍陵縣最早解放的鄉鎮,曾在鎮安組建了滇西的第一支革命武裝隊伍邊縱七支隊,是第一個龍陵縣人民政府辦公的地方,曾在鎮安鎮人民政府所在地設立“龍陵縣臨時人民政府”,是龍陵成立第一個黨支部和成立第一個區委會的地方,開展了龍陵縣第一批土地改革和第一批合作化運動,興修龍陵的第一個大水庫(八〇八水庫)。
元代時期,在鎮安設立勐弄司,屬大理金齒宣撫司管轄。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鎮安設立土尉,屬永昌金齒尉管轄。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在鎮安設立勐淋守御所,屬永昌府。
明萬歷十三年(1585年),勵淋守御所改為鎮安守御千戶所,屬永昌府。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設立鎮安鄉約。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鎮安一部分境域屬鎮安鄉約,另一部分境域屬新置的邦邁、邦別兩伙頭。
民國十九年(1930年),鎮安為第五區。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鎮安境域一部分屬鎮安鎮,另一部分屬鳳嶺鄉。
1950年3月,鎮安為第一區。
1958年9月,鎮改安區鎮安公社。
1969年9月,改名東方紅公社。
1971年6月,復為鎮安公社。
1984年3月,邦邁、鎮安2公社合并為鎮安區。
1987年,鎮安區改鎮安鄉。
1988年4月,改鎮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