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達鎮地處龍陵縣城西南部,距縣城40公里,是絲綢之路南線博南古道的交通要隘,境內山川縱橫,人杰地靈。革命前輩朱家璧、匡沛興、朱家祥、馮云等在此生活、戰斗過。著名的曉東中學曾是中共地下黨隱蔽和培養黨員的搖籃,是全縣革命活動的中心,1949年龍陵縣臨時人民政府就在曉東中學正式宣告成立。作為具有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2006年被市政府命名為“歷史文化名鄉”,2020年被命名為“平安僑鄉”試點鄉鎮,2022年象達派出所被命名為省級“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我鎮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起步慢,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今有旅店8家,其中:象達4家,朝陽4家;大小餐飲業23家,其中:象達14家,朝陽8家,棠梨坪1家;可一次性接待100人以上就餐的有2家;小型娛樂場所(卡拉ok廳)2家、攝影2家、刊刻復印2家;有農村業余文藝演出隊4支;從事紙傘制作9戶,竹制品制作(碗櫥、凳、椅、童車、篩羅等)21戶,木雕制品加工(八仙桌、凳、茶幾)6戶,泥塑制作1戶、面塑3戶,黃龍玉首飾加工;旅游特色商品有黃龍玉首飾、紙傘,農特產品有醋腌菜、農家臘肉、茶、竹筍、干蕨菜、附片等為主的幾大系列主產品。
文化旅游景點主要是紅色文化和生態文化兩個方面,分布在營坡村朱家莊朱家璧故居、棠梨坪中寨傳統村落、勐蚌自然風光和特色農業觀光三個點。2019年象達社區、營坡社區成功申報了市級旅游示范村,2020年朱家璧故居順利開館,規劃了集鎮周邊22公里的徒步旅游線路,完成了部分線路標識和大本營標識牌的設立,投資4800萬元建設象達鎮鄉村旅游服務中心,打造僑鄉文化廣場大舞臺一個、牌坊一座、名人雕塑墻和歷史文化墻兩面,僑鄉元素進一步展現,紅色基因進一步增強,傈僳族婚俗、傈僳族木刮列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象達面塑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省級非遺傳承人王亮畢入選“云南省2023年度鄉村文化和旅游帶頭人”;成功創建市級文明鎮;全鎮行政村應急廣播實現100%覆蓋。打造“鄉愁書屋”,用好用活現有文化陣地,組織營坡社區、棠梨坪社區、甘寨社區相繼舉辦豐富多彩的暑期托管活動、文娛活動、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等系列讀書活動,全民閱讀工作穩步推進。創建“美麗生態象達”“毓秀僑鄉紅色象達”視頻號,拍攝象達美景、文保單位、象達美食、普法強基等宣傳視頻,瀏覽量超過上萬人次;2022年涌現小米地銀壇瀑布、邦工牛峰包山等一批鄉村旅游點,建成特色旅游村寨15個、旅游精品線路2條,全鎮旅游產業發展呈現新格局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