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臘勐鎮立足獨特的旅游、氣候、耕地等資源優勢,深入實施“產業興鎮”戰略,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助推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積極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打造“一心兩街三店四園”產業發展綜合體,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一心”——以松山抗戰歷史文化為中心。積極發揮抗戰文化精神激勵、浸潤思想、農文旅融合作用,聚力抗戰文化資源保護開發,深入挖掘整合現有資源,完善旅游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以核心主題引領周邊旅游業態發展,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推動鄉村產業持續發展壯大,幫助群眾產業增值收益。

“兩街”——打造松山非遺文創街區、松山高原農特產品展示街區。整合松山抗戰資源、松山荷包蛋、小木榨紅糖等非遺文化,建設松山非遺文創街區,布局非遺銷售區、體驗區、活動區等區域,定期邀請非遺傳承人進行現場教學,邀請游客參與制作簡單的手工藝品、品嘗非遺美食等,提高游客的參與度和趣味性,讓游客在實踐中感受非遺的魅力。依托特色產業優勢,做好“土特產”文章,深度挖掘白花蛇舌涼茶、松山臘腸、松山香芒、野生鐵核桃油等“松山味道”系列產品在旅游伴手禮、旅游體驗等方面的優勢,探索以“松山味道+”模式,建設集展區、體驗區、用餐區等全面布局的松山高原農特產品展示街區,持續推動農特產品開發由“買原字號”向“買深加工”轉變。

“三店”——布局松山1887高海拔精品咖啡旗艦店、龍陵石斛產品體驗店、非遺文創產品展示店。盤活現有閑置農舍,引入經營主體,在大埡口新村建設集咖啡展示、品鑒、銷售功能于一體的松山1887高海拔精品咖啡旗艦店,積極推動咖啡與旅游深度融合,為咖啡產業和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將龍陵石斛與松山的歷史文化底蘊相融合,打造集產品展示、文化傳播、消費體驗、旅游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石斛體驗空間,緊扣龍陵石斛特色與松山歷史內涵,以“松山韻,石斛情”為主題,在松山的歷史韻味中,傳遞龍陵石斛的養生情懷與文化魅力。以“探秘臘勐非遺,傳承千年匠心”為主題,建設臘勐非遺文創產品展示店,開發系列以松山抗戰和非遺美食為主題的文創產品,制作帶有抗戰元素和小木榨紅糖、松山荷包蛋圖案的明信片、鑰匙扣、冰箱貼等;推出以抗戰故事為藍本的漫畫、小說等文化作品,通過文創產品,讓松山的文化和美食傳播得更遠。

“四園”——建設松山高海拔精品咖啡種植園、石斛花卉展示園、特色水果采摘園、遠征俑藝術園。堅持把建設優質咖啡豆原料生產基地作為產業發展的基礎保障,引進薩奇姆、瑰夏等優質品種,選育推廣本地優勢品種,投資150萬元,規劃發展咖啡種植示范基地100畝,逐步推進咖啡原料集約化生產,堅定不移走好高海拔精品咖啡發展道路。堅持把人居環境提升與群眾增收相結合,大力發展庭院經濟、電商經濟、旅游經濟,利用大埡口新村閑置空地,建設石斛花卉展示園,引導群眾把花卉盆景種植到庭院中,發動群眾打造美麗庭院,積極探索集休閑觀光、體驗采摘為一體的庭院經濟模式。引進龍頭企業,在松山周圍流轉土地100畝,種植獼猴桃、百香果、無花果等特色水果,開發休閑采摘體驗農業,建設花園式果園,推動農旅融合發展。積極配合推進遠征俑藝術園項目建設,利用迎接抗戰勝利80周年的契機,借助雕塑家的情懷與藝術,展示更多抗戰先烈的英姿,持續做好松山抗戰歷史的挖掘與宣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