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龍陵縣龍江鄉的山川田野間滿是盎然生機。嫩綠新芽從枝頭悄然探出,萬畝梯田蓄勢待發。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龍江鄉的備春耕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而烤煙種植作為全鄉農業產業的關鍵,備受矚目。

糧草先行,夯實農資籌備根基
農資是農業生產的根基,龍江鄉為做好農資籌備全力以赴。春耕前,鄉政府積極協調各類資源,備齊631.64噸優質烤煙專用化肥、5.26噸農膜,還配備了眾多新型農具,充分保障了春耕生產的物資需求。

煙苗培育關乎種植的“起點”。龍江鄉堅持采用集中育苗,嚴格把好煙苗培育關,采用“膜下小苗移栽”技術,規范化育苗管理和392孔漂盤培育技術的應用,實現培育無毒壯苗,確保煙苗數量充足、品質優良。“今年,龍江鄉共育苗600個小棚,全部采用膜下392孔漂盤培育技術,配套大田移栽面積7500畝;同時,邀請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為煙農詳細講解大田整地理墑、煙苗移栽技術要點,助力煙農熟練掌握種植技術,提高煙苗成活率。”龍江鄉經濟發展辦公室主任楊明楚介紹道。
為確保農資和農機安全,龍江市場監管所、鄉綜合保障和技術服務中心、鄉安監站、派出所等多部門開展聯合檢查,對農資門店核查產品信息和經營資質,打擊假冒偽劣農資。同時,對農機進行安全檢查,并組織農機手安全駕駛培訓,以減少事故,保障春耕生產。

農忙正當時,煙農田間勞作忙
隨著氣溫升高,烤煙移栽的黃金時期到來。龍江鄉田間地頭,煙農們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呈現出熱火朝天的農忙景象。走進萬畝梯田,一輛輛滿載煙苗的三輪摩托車在田埂間穿梭,將嫩綠煙苗運往各個田塊。煙農們全家總動員,分工明確。年輕力壯的負責搬運煙苗,經驗豐富的大叔手持鋤頭打坑,婦女們小心栽種、培土、澆水,孩子們幫忙遞水送工具,老人們在旁指導,確保每個種植環節都精準到位。

在煙地的另一處,機器覆膜作業有序進行。一臺臺小型覆膜機在田間快速前行,轉眼間,塑料薄膜被精準鋪設在煙地上。機器覆膜不僅效率高,而且能更好地起到保溫、保濕、保肥作用,有效應對春季氣溫波動,為煙苗生長創造良好條件。煙農張大姐感慨道:“現在用上機械設備,移栽更省力,專家還手把手教技術,今年增收更有底氣!”
科技添動力,烤煙種植展新貌
科技為龍江鄉烤煙種植注入強大動力。今年,全鄉推廣大型機械深耕200畝、碎垡1000畝,機械化作業極大地提升了土地耕作效率和質量,為烤煙種植打造了優質土壤條件。同時,龍江鄉還聯合龍陵縣順源烤煙專業合作社探索推廣小型覆膜機和水肥一體化滴灌管理,共鋪設滴灌管道2000余畝,4臺小型覆膜機完成機械覆膜200余畝,大大提高效率,減工降本,提高煙苗成活率。

龍江鄉深入推進烤煙產業綠色轉型升級,針對烤煙生產關鍵環節,系統推進植保體系現代化改造與烘烤工藝智能化升級。今年計劃全面啟動2000畝高標準煙田無人機植保作業項目,通過無人機精準定量噴灑農藥,實現烤煙病蟲害統防統治,綠色防控。此外,投資新建30座電能烤房,全鄉電能烤房達到50座。該設備系統采用清潔能源供熱模塊,可精準調控烘烤溫濕度,有效實現了節能環保與品質提升的雙重效益。

豐收前景好,鄉村振興步伐疾
烤煙產業的蓬勃發展,為龍江鄉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加速鄉村振興進程。去年,龍江鄉種植烤煙7018畝,實現產值3385萬元,稅收744.7萬元,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今年,龍江鄉計劃種植烤煙7000余畝,預計實現產值3390萬元。通過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村土地流轉,普及煙稻輪作模式,烤煙產量和品質不斷提升,煙農收入逐年增加。

烤煙產業不僅讓農民直接受益,還帶動了相關產業協同發展,形成完整產業鏈。從農資供應、煙葉烘烤,到分級包裝、運輸銷售,各個環節都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吸引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同時,產業發展推動了鄉村基礎設施完善和公共服務水平提升,為鄉村振興筑牢根基。
下一步,龍江鄉在穩定烤煙種植規模的基礎上,將持續加大科技投入,推廣先進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煙葉品質和產量。此外,還將探索烤煙產業與生態旅游、文化創意等產業融合發展,挖掘多元價值,打造獨具龍江特色的農業產業綜合體,在鄉村振興道路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