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雨屏,蒙蒙細雨如約而至,薄霧如蟬翼籠罩層巒疊翠的山巒,伴隨著翩躚展翅的白鷺,為龍江勐柳百畝梯田增添了幾多神韻。隨著一聲轟鳴,乘坐室高速插秧機緩緩入田,“2025年水稻大缽體毯裝苗育插秧技術培訓暨機插秧示范點現場演示”正式拉開了序幕。

插秧機上,只見工作人員用嫻熟的手法將一張張嫩綠鮮活的大缽體毯裝秧苗有序植入插秧盤內,片刻功夫,在操作手撥下引擎的一剎,高速插秧機在水田里來往穿梭,伴隨著機械的轟鳴聲,一株株嫩綠的秧苗從插秧機上有序滑落,精準插入泥土根植于沃野,不一會兒,嫩綠色的秧苗在水田間勾勒出整齊有序的線條,宛若一幅生動的農耕畫卷。
據保山市農業機械技術推廣中心技術專家介紹:水稻大缽體毯狀苗機械化育插秧技術是一種先進的育插秧技術,育苗根系發達、無返青期、成活率高,較傳統的人工插秧方式比較起來,每畝能節省200元左右的成本,每畝可增產5%以上。

據了解,該技術通過“大缽體秧苗培育+毯狀苗機械化移栽+全程智能管控”的全鏈條創新,破解了高原水稻種植中“秧苗返青期長”“機械化移栽傷苗率高”“產量穩定性不足”等核心難題,該技術被列為2025年云南省農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龍江鄉作為保山市試驗示范遴選點之一,對龍陵縣新型水稻機械化發展有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為下一步龍陵縣水稻機械化技術推廣奠定堅實的基礎。

黃昏過后,經過一下午的機插耕作,龍江鄉勐柳村30畝梯田換上了“綠裝”。細雨縹緲,無聲隨風潛入每一株承載著愿景的秧苗,為龍陵水稻機械化技術革新畫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