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騎著愛瑪去遠方的漂泊者,我現在是在云南的龍陵縣,也就是我養老的地方......”手機屏幕上,名為“漂泊者在云南”的老人開始了他的龍陵日常記錄。這樣的開場白,我已聆聽兩年多了,見證了一位都市長者如何將人生的下半場安放于這片滇西雨屏之中,活成了“此心安處是吾鄉”的生動注腳。

從都市奔流到雨屏棲居
這位自稱“漂泊者”的老人,原籍湖北,人們都喜歡喊他一聲“老田”,前半生輾轉于新疆、上海、昆明等全國各地創業,早些年定居上海。兩年前,他自駕從昆明出發,途經楚雄,到達大理,與戰友相聚后本就喜歡到處跑的他決定順著怒江而下,游保山、訪德宏,最終被龍陵的溫暖氣候與自然生態深深吸引。這里的淳樸民風讓他感動,若將上海、烏魯木齊比作他人生拼搏的“第一戰場”,龍陵便是他為自己尋覓的“心靈花園”。他告訴我們:“從開始喜歡龍陵的溫度和天氣,覺得適合養老,漸漸地愛上了這里的一花一草,一人一物,雖然早些年我基本上跑遍了全國,但對于我而言養老還得首選龍陵,我在視頻里也不止一次呼吁過身邊的朋友來龍陵旅居、養老”。

從旅居者到“龍陵通”的蛻變
他的鏡頭,記錄著龍陵的變遷與溫度。從承載厚重歷史的松山,到晶瑩溫潤的黃龍玉,再到十個鄉鎮各具特色的風土人情,都在他的視頻中娓娓道來。而更令人動容的,是那些日漸深厚的在地情緣:如今的他,已能準確說出哪條巷陌的黃山羊風味最是地道,哪個村寨的石斛品質最佳。
他的視頻里,開始頻繁出現到當地農家蹭飯、三五好友一起喝茶聊天的溫馨畫面,他不再是游客,而是成了龍陵的“活地圖”和“民間推薦官”。關注兩年,我看到的并非一段旅居,而是一場緩慢而堅定的“精神歸鄉”。“漂泊者”這個名字,從最初的宣言變成了一個溫暖的悖論——他正是通過持續地漂泊,最終找到了心靈的停泊之地。

在漂泊中尋得心安
從創業到旅居者的身份轉變,展現的是他放下過往、融入新生的智慧與勇氣;從黃浦江畔到滇西雨屏,不僅是3000多公里地理空間的轉換,更是生命境界的升華。他告訴我們:“養老不是人生的尾聲,而是新篇的開啟;故鄉不一定是出生之地,而是心靈最終棲息的地方。”
屏幕中,他騎著那輛“愛瑪”,漸漸融入龍陵的青山霧靄。而我們明白,這位“漂泊者”,終于找到了真正的歸途。
供稿/龍陵縣總工會 趙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