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龍陵縣聚焦資源整合、產業聯動、協同發展和服務創新,探索形成多元化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實現集體經濟總量增長與群眾增收“雙提升”。2024年,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3925.92萬元,鎮安鎮戶帕村、勐糯鎮大寨村獲省級村集體經濟典型案例。

資源整合激活發展動能。通過“招商引資+資源盤活”雙向發力,推動資源高效轉化。引入恒冠泰達、萬眾毛絨玩具等龍頭企業,合作開發萬畝柑橘基地、玩具加工廠等項目,以土地入股、勞務輸出等方式帶動村級集體經濟增收20余萬元;同步盤活搬遷點土地、閑置校舍等資產,建成石斛催花種植基地、村播學院等特色項目,實現年租金及分紅收益514萬元,帶動80余戶農戶年均增收2000—4000元。

協同發展破解資源瓶頸。創新“跨村聯建+要素共享”機制,探索實踐資金共籌、項目共建、收益共享的協同發展模式,實現弱村抱團突圍。統籌7個種煙村共建烤煙育苗合作社,標準化管理苗棚485個,帶動村均分紅3萬元;15個村聯合成立供銷專業合作社,整合60余種農特產品,對接高校、企業定向銷售,年助農增收480萬元,集體經濟創收60萬元,有效破解“三無村”發展難題。

產業聯動延伸增收鏈條。依托“特色農業+鄉村旅游”雙鏈融合,拓展增值空間。以天寧火腿、勐糯蔬菜等本土品牌為紐帶,構建“黨總支+企業+合作社+農戶”利益共同體,通過訂單收購、“二八分紅”等方式,帶動900余戶增收200萬元;開發雪山旅游、稻花魚節等農旅項目,推出徒步登山、果蔬采摘、民宿體驗等業態,年吸引游客超10萬人次,帶動旅游綜合收入5400萬元,30余戶農戶通過餐飲、銷售實現戶均增收3萬余元。

服務創收培育新型主體。推動“市場化運營+社會化服務”雙向賦能,拓寬增收渠道。成立家政服務公司、公共服務管理合作社等實體,提供物業、勞務、物流等各類專業化服務,年創收超1000余萬元。其中,鎮安村通過農貿市場管理、倉儲物流服務農貿市場管理,實現收入800余萬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34萬元,實現1100余人就近就地就業;龍華社區“物業+家政+勞務+餐飲”綜合服務模式實現社區集體經濟收入281萬元,成為縣域社區經濟標桿。
供稿/龍陵縣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