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龍陵縣以黨建引領為抓手,引進一批勞動密集型企業,把工廠建到群眾家門口,把就業崗位帶到群眾身邊,促進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將“外出務工”的“減法”轉化為“本地就業”的“加法”,讓更多群眾有活干、有錢賺、顧好家。
盤活資源、發揚優勢,繪制“家門口的務工車間”全景圖。龍陵縣將優質存量資產與產業發展有效匹配,因地制宜引進一批“小而特、小而精”的企業。高效利用房前屋后及閑置房屋等資源發展庭院經濟,打造石斛庭院經濟示范點12個,發展示范戶1100余戶,戶均實現收益5000元以上。引進云南萬眾玩具有限公司投資120萬元建設毛絨玩具加工車間,帶動群眾就地就業200余人,群眾月均增收2000元以上;引進鑫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00萬元,建設16個直播間,帶動當地群眾從事石斛花卉銷售80余戶。其中龍新鄉盤活村集體資源帶動160余人就業;龍山鎮整合校點優化布局后的閑置校園資源,帶動40余人就業,實現“老校園”變“增收園”;平達鄉引進栗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對橄欖寨村青貯料基地進行承租管理使用,每年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6.9萬元以上;平達鄉將橄欖寨牛場轉型為茶葉精加工基地承租潤達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14萬元,帶動全鄉茶葉種植農戶5620戶2.25萬人,有效增加全鄉茶葉種植戶收入400萬元以上。

抓住機遇、促進升級,培育“家門口的務工車間”產業樹。龍陵縣引導和支持企業提質升級。平達鄉助力返鄉青年蔣德凡發展壯大石斛花卉電商銷售產業,截至目前,公司銷售石斛花卉80萬盆、金額2600萬元,培養電商直播銷售團隊18個90余人,帶動從業人員300余人;引入年輕企業家劉家波返鄉建成生態茶葉莊園,實現年產生態茶葉20余噸,產值800余萬元,帶動周邊茶農銷售生態茶鮮葉10噸,年均增加村集體經濟6萬元;引進大理耘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實施現代農業設施蔬菜生產經營項目,帶動45戶農戶戶均增收10萬余元,合作社收入80余萬元。龍山鎮楊梅山村專業合作社與鑫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成石斛花卉催花種植示范基地1個,戶均增收2000—4000元,年均增加村集體經濟20萬元。龍江鄉赧等村成立豐碩農業專業合作社,推廣“烤煙+水稻”輪作、“水稻+稻花魚”綠色種養模式,帶動群眾每畝稻田實現收入11980元。

精細服務、優化環境,增強“家門口的務工車間”吸引力。龍陵縣以項目清單、措施清單為抓手,聚焦石斛、咖啡、倉儲物流、綠色硅材、文旅康養等重點內容策劃包裝項目。引進年產6萬噸硅渣深度處置綜合利用項目,28天實現開工建設,僅5個月實現生產,回答好了“我們有什么”、“我們要什么”、“我們做什么”招小商三道必答題,為企業在項目招引、要素保障、落地投產等提供全周期服務。2024年以來,全縣共引進密集型中小企業27戶,均實行“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責任體系和領導干部掛鉤聯系服務企業制度,建立政務服務與招商項目協調聯動工作機制,暢通項目落地“最后一公里”。
拓展崗位、穩定增收,打造“家門口的務工車間”就業圈。龍陵縣聚焦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和“招小商”用工需求,開設鄉村電子商務、咖啡師、石斛楓斗加工等培訓。全縣盤活閑置資源資產“招小商”48個,就近就地帶動群眾就業2800余人,帶動增加經濟收入3500余萬元。2024年以來,龍陵縣大力實施創業擔保貸款、就業幫扶車間就業獎補和鄉村公益性崗位兜底幫扶就業政策,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3329人次,為530名創業者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0621萬元;累計認定就業幫扶車間7個,吸納就業256人;經營性幫扶資產為15369人解決就業問題。
通訊員/縣委組織部 李漢忠 楊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