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疊翠,碧水環流,象達這片廣袤的土地不僅蘊含著無盡的自然之美,更潛藏著巨大的經濟潛力。在生態文明建設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的時代浪潮下,林下經濟異軍突起,成為開啟生態與發展共贏之門的關鍵鑰匙。

勐蚌黃山羊

勐蚌櫟果豬
林下發展農牧產業,打造綠色富民新路徑。勐蚌年平均氣溫10℃,年均降雨量達2250毫米,森林覆蓋率超85%,林菌在樹木的庇蔭下悄然生長,肥沃的土壤與適宜的濕度孕育出一朵朵肥美的菌菇,它們是大自然饋贈的美味佳肴,也是農民增收的希望。黃山羊、櫟果豬在林間穿梭,它們以林下的青草、樹葉、櫟果為食,自由的覓食環境不僅讓豬羊們茁壯成長,肉質也更加鮮美。目前,全村共有黃山羊養殖戶80余戶,存欄量達到3000余只,年出欄量超過1000只;櫟果豬養殖戶300余戶,存欄量達到2600余只,年出欄量超過2000只,2024年預計實現經濟總收入820余萬元。林蜂在數千畝花叢中忙碌,一年兩季,可釀造出1萬余斤香甜的蜂蜜,收入達60余萬元。朝陽村的張大哥利用近130畝林下空間資源養雞,養殖規模達5200只,預計產值達50余萬元,林下養雞不僅利用了林下的空間資源,還通過生態養殖的方式提高了雞肉和雞蛋的品質;而營坡村的林果產業更是將果樹種植與食品加工相結合,推出了獨具特色的象達果糕,延長了產業鏈,提升了附加值,深受市場歡迎,加工、野果采摘總產值約40萬元。

林下毛慈菇

林下石斛
林下崛起中藥材產業,搭建健康財富新橋梁。中藥材產業是林下經濟的又一亮點。昆明醫科大學駐象達村工作隊,結合石斛的生長習性和市場需求,投資十萬元建成仿野生石斛種植示范點,實現石斛與林木的和諧共生;甘寨的農戶預計在今年完成林下毛慈菇的試種。石斛、重樓、毛慈菇等,這些名貴中藥材在林下找到了理想的生長環境。它們汲取著山林的靈氣,在農戶的精心培育下茁壯成長。毛慈菇清熱解毒,重樓消腫止痛,石斛滋陰清熱,這些中藥材不僅能豐富當地的產業結構,還可以為村民提供更多的增收渠道,帶來經濟效益。通過發展中藥材產業,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據了解,2024年象達鎮重樓種植面積達200余畝,預計實現產量6萬余斤,產值超360萬元。

勐蚌萬畝草山(冬季)

邦工牛峰包山

小米地銀壇瀑布
林下興起旅游產業,拓展生態經濟新空間。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旅游的需求也日益多樣化。小米地、邦工、勐蚌等地依托豐富的森林資源和獨特的自然景觀,發展起了以森林旅游為主的新業態。在這些地方,游客可以漫步在林間小道,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感受著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還可以參與林下采摘活動,體驗收獲的喜悅。或是在林邊的民宿住下,品嘗當地的特色美食,欣賞鄉村的星空夜景,遠離城市的喧囂,讓心靈得到一次深度的休憩。這些新業態的興起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還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近年來,小米地、邦工、勐蚌等地共接待游客超過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超過1000萬元。
林下經濟的發展,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詮釋。它讓生態環境得到了更好的保護,讓土地資源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讓農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讓鄉村振興的道路越走越寬廣。未來,象達鎮將繼續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不斷創新林下經濟發展模式,拓展產業鏈條,加強科技支撐與品牌建設,讓林下經濟釋放出更強大的能量,為人們創造更多的生態福祉和發展紅利,繪就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壯美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