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42-5/20231113-00006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人民政府 |
| 公開目錄 | 政策解讀 | 發布日期 | 2023-11-13 |
| 文號 | 瀏覽量 |
一、實施方案出臺的背景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的通知》(國發〔2022〕11號)、《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云南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云政發〔2022〕40號)、《保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保山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保政發〔2023〕3號)精神,加快推進龍陵氣象高質量發展,結合實際,制定《加快推進龍陵氣象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二、實施方案的制定依據及起草過程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氣象工作重要指示和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驅動、需求牽引、多方協同,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努力構建科技領先、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人民滿意的現代氣象體系,充分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立足氣象行業,圍繞2021年7月8日發布的《龍陵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目標綱要》),全方位保障全縣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實施方案起草中,歷經科學民主決策、匯聚眾智眾力、廣泛凝聚共識的過程,龍陵縣政府領導多次聽取匯報并指導修改;各委辦廳局、各相關單位提出完善建議;向公眾進行了意見征詢;龍陵縣氣象局政策法規處給予合法性審查。實施方案的出臺滿足云南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社會公眾需要,是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文件。
三、實施方案的主要內容
(一)夯實基礎,筑牢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
1.逐步補充氣象觀測站點,減少災害監測盲區。優先在木城、平達、龍新3個鄉鎮補充建設能觀測氣溫、濕度、風向、風速、雨量、氣壓的6要素自動氣象站。推動全縣氣象觀測站網間距逐步完善至5—10km。
2.持續提高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聯動能力。持續提升氣象災害精準靶向監測預報預警能力。
3.提高全社會氣象災害防御應對能力。
4.爭取支持,保障各氣象站點運行和信息發布、備件儲備;爭取一套6要素移動式應急氣象自動站。
5.夯實氣象臺站基礎能力。
(二)鞏固提升業務基礎優化工作成效
6.繼續實施觀測業務標準化行動。以龍陵國家基本氣象觀測站為重點,落實“氣象觀測質量管理體系”要求。
7.持續完善精準預報預警系統。爭取暴雨預警準確率向90%以上提升;雷電、暴雨等預警信號的時間提前量向45分鐘以上提升;逐步實現提前1小時預警局地強對流天氣、提前1天預報逐小時天氣、提前1周預報災害性天氣、提前1月預報重大天氣過程、提前1年預測氣候趨勢。
8.提升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成效。落實空域申請協調機制,強化作業基礎實力,優化地面作業站點布局,統籌用好事業編制、委托購買技術服務等措施,加強隊伍自身建設,強化安全技術培訓,配強骨干力量。推動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逐步向護林防火、農業抗旱增雨、生態環境保護、蔬菜瓜果增產增收等領域拓展。
9.實施氣象信息安全防護行動。
(三)多維發力,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10.穩步提升全縣公眾氣象服務滿意度。
11.實施氣象為農高質量服務行動。
12.實施公共氣象服務供給行動,擴大氣象服務覆蓋面。
13.實施美好生活氣象服務行動。
14.實施“氣象+”賦能行動。推動氣象服務深度融入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
(四)依法依規落實行業監管職能
15.依法依規開展“氣象數據對外服務監管和安全審查”;氣象探測環境保護;防雷安全監管;升放氣球管理;逐步引進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和決策信息系統;鼓勵和依法規范社會氣象觀測活動。
(五)強化滇西生物生態安全屏障氣象科技支撐
16.加強氣候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
17.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氣象保障。
(六)強化人才隊伍建設
18.提升人才專業技能水平。
19.推動激勵機制,促進人才隊伍建設。
(七)進一步提升科研和科技創新能力
20.發展智慧氣象預報服務技術。
21.完善氣象科技創新體制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