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新時代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近年來,龍陵縣強化黨建引領,全面盤活資源,積極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共同富裕。勐糯鎮大寨村和龍新鄉黃草壩村的村集體經濟成功突破百萬元,并榮獲了保山市第一批村級“集體經濟強村”的稱號。

打好旅游牌 吃上旅游飯
走進榮獲“中國傳統村落”“國家3A級旅游景區”“第一批云南省金牌旅游村”等稱號的勐糯鎮大寨村,綠樹掩映下的傣族村落格外美麗。當地打造的集美食品嘗、旅游住宿、娛樂休閑、觀光農業于一體的鄉村旅游業態獲得游客好評。
“大寨是個很美的地方,傣族特色很鮮明。昨天晚上,我們還住在這里的民宿,房間很干凈,當地的傣族比較淳樸熱情。我們還品嘗了傣家美味、欣賞了傣韻景觀。整個村寨很干凈、很舒服,我非常喜歡這里。”第一次來到大寨村的游客夏玲這樣評價道。

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大寨村建成的龍陵傣泐民宿酒店公開招標出租后,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帶來了51萬元的租金收入,這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還吸納了當地群眾就業。村黨總支還結合大寨傳統村落保護項目的發展,在旅特色街建設特色商鋪26間,每年實現商鋪租金6萬余元,收入歸大寨支部所有,充分發揮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記者在與大寨村黨總支書記魯麗華的交談中得知,近年來,大寨村在餐飲、民宿、務工等方面帶動周邊群眾100多戶吃上了“旅游飯”,戶均年增收1.6萬多元。

聚焦村集體增收、群眾共同富裕的目標,大寨村黨總支還整合村寨周邊80多畝土地用于觀光農業的發展。向擁有零星土地、耕種條件不太理想的村民流轉土地栽種甘蔗100多畝,讓村民坐收土地流轉金的同時,能安心地通過其他途徑增加收入。
“通過經營民宿、民族特色小吃街和土地流轉種植甘蔗等,2023年底,我們村實現集體經濟收入127萬元?!贝笳妩h總支書記魯麗華說,“下一步,我們將依托鄉村旅游發展,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p>

全面盤活資源 發展更具活力
坐落在320國道旁的龍新鄉黃草壩村,距離縣城12公里,轄區交通優勢明顯,有著豐富的地熱資源。
“如何壯大村集體經濟,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農貿市場,二是溫泉開發?!薄拔艺J為借助滬滇項目的扶持,我們可以大力抓好農貿市場建設。”“我們的溫泉要持續發展下去,這是得天獨厚的資源。”……這天,村里的村集體經濟發展領導小組又聚在一起商討發展策略。

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過程中,黃草壩村堅持把建強村黨組織作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有力保證。大家經常聚在一起分析研判,想方設法推動當地發展。如今,在滬滇項目的幫扶下,黃草壩村將原來閑置的粗制茶所建成農貿市場,外租給相關公司,不僅提升完善了社區集鎮功能,還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增收27萬元,也帶動了村民務工增收。

自農貿市場投入使用以來,村民楊書芬一直從事保潔工作。她說:“農貿市場建好后,我來當保潔員,每天只需要來一早上。打掃好衛生后,我又去溫泉酒店打掃房間,其余時間可以回家做農活,每個月僅打工收入就有2000多元?!?/p>
黃草壩村還積極申報實施邊疆黨建長廊“四位一體”建設項目,建成1個溫泉綜合服務中心外租后助力村集體經濟增收51萬元。村里還積極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徑,挖掘當地的傈僳族民族文化資源,舉辦“刀桿節”,從攤位和廣告位出租中實現創收,將“文化資源”變為了“文旅經濟”。2023年,黃草壩村的村集體經濟突破了百萬元。

黃草壩村以項目撬動集體經濟發展,使資金、資產、項目不斷產生收益,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經濟。如今,作為全縣的重點項目——“雨城灣項目”又入駐黃草壩村,為地方發展注入了新“動能”。龍新鄉黃草壩村黨總支書記張東華表示,下一步村里會繼續結合當地的資源優勢、交通優勢、園區優勢,成立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結合村企共建開展勞務輸出、物流運輸、物業管理等業務,并結合康養、旅游文化多點發力,讓全村經濟持續增收。
【后記】村“兩委”班子是集體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就是要把產業、項目建在黨支部上,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組織功能,不斷強化村“兩委”班子帶頭致富能力、產業經營能力、創新能力,建強“領頭雁群”,才能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最終匯聚成發展合力。
記者/徐 靜 侯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