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91-9-/2018-1228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勐糯鎮人民政府 |
| 公開目錄 | 衛生健康 | 發布日期 | 2018-12-28 |
| 文號 | 瀏覽量 |
一、項目目標
(一)總目標。為35-64歲農村婦女進行免費宮頸癌檢查和乳腺癌檢查,普及“兩癌”防治知識,增強農村婦女自我保健意識和技能,提高“兩癌”早診率。完善婦女“兩癌”防治工作機制,探索適宜服務模式,提高基層“兩癌”防治水平。逐步降低“兩癌”死亡率,改善農村婦女健康狀況。
(二)具體目標。
1.不斷擴大“兩癌”檢查覆蓋范圍和覆蓋人數,在貧困地區以縣為單位實現“兩癌”檢查工作全覆蓋。逐步提高“兩癌”檢查目標人群覆蓋率。
2.宮頸癌早診率達到90%以上,乳腺癌早診率達到60%以上。對檢查異常/可疑病例的隨訪管理率達到95%以上。
二、項目對象和范圍
(一)服務對象。35-64歲農村婦女。
(二)項目范圍。31個省(區、市)。在同一項目地區盡可能整合開展宮頸癌、乳腺癌兩項檢查。
三、項目內容
(一)宮頸癌檢查。
1.婦科檢查。包括盆腔檢查及陰道分泌物濕片顯微鏡檢查/革蘭染色檢查。
2.宮頸癌初篩,包括以下檢查方法。
(1)宮頸細胞學檢查。包括取材、涂片、固定、巴氏染色以及采用TBS描述性報告對宮頸細胞進行評價。
(2)HPV檢測(HPV高危亞型檢測或HPV高危分型檢測):包括取材、保存、實驗室檢測及報告。HPV檢測所采用的技術平臺及其產品至少要包含世界衛生組織明確確認的13種以上的高危型型別,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等亞型,確保檢測質量。對HPV高危亞型檢測結果陽性或HPV高危分型檢測結果為其他高危型者應當進行宮頸細胞學檢查。
采用其他檢查方法的,須經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認可,并報省級衛生健康委備案。
3.陰道鏡檢查。對HPV高危分型檢測結果為16,18型、宮頸細胞學檢查結果異常/可疑者以及肉眼檢查異常者進行陰道鏡檢查。
4.組織病理學檢查。對陰道鏡檢查結果異常/可疑者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
(二)乳腺癌檢查。
1.乳腺體檢和乳腺彩超檢查。對接受檢查的所有婦女進行乳腺視診、觸診和乳腺彩超檢查,乳腺彩超檢查結果采用乳腺影像分級評估報告系統(以下簡稱BI-RADS分級評估報告系統)。
2.乳腺X線檢查。對乳腺彩超檢查BI-RADS分級0級以及3級者,進行乳腺X線檢查,乳腺X線檢查結果采用BI-RADS分級評估報告系統。
3.組織病理檢查。對乳腺彩超檢查BI-RADS分級4級和5級、X線檢查BI-RADS分級4級和5級者應當直接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以下簡稱活檢)。
4.對乳腺X線檢查0級和3級者應當由副高以上專科醫生綜合評估后進行隨訪或活檢或其他進一步檢查。
(三)檢查異常/可疑病例隨訪管理。隨訪人員要對農村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檢查異常/可疑病例進行追蹤隨訪,督促盡早接受進一步診治,并及時記錄病例相關情況。
1.宮頸癌檢查異常/可疑病例。主要包括對HPV檢測結果陽性者,宮頸細胞學檢查TBS報告結果為未明確意義的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以下簡稱ASC-US)及以上者、巴氏分級報告結果為IIB及以上者,肉眼觀察異常/可疑者,陰道鏡檢查異常/可疑者以及病理學檢查結果為宮頸高級別病變(CIN2和CIN3)及以上者。
2.乳腺癌檢查項目異常/可疑病例。主要包括乳腺彩超檢查BI-RADS分級0級、3級及以上者,臨床乳腺檢查異常/可疑者,乳腺X線檢查BI-RADS分級0級、3級及以上者,以及病理學檢查為不典型增生及小葉原位癌、導管原位癌、浸潤性乳腺癌等惡性病變。
(四)人員培訓。
1.培訓對象。為保證農村婦女“兩癌”檢查項目質量,應當對項目地區所有相關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培訓。
2.培訓方式。建立省級培訓基地,制訂培訓計劃和統一培訓教材,按照集中理論授課和臨床技能操作相結合的原則,以基層為重點開展培訓。
3.管理培訓內容。項目實施方案、管理制度和要求、財務管理、項目監督、質量控制、信息收集和上報等。
4.技術培訓內容。
(1)宮頸癌相關專業知識(流行病學、臨床檢查方法和規范、HPV檢測及診斷標準等)。
(2)宮頸細胞學(涂片及染片方法和要點、TBS分類報告方法)、陰道鏡、組織病理等檢查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項、診斷標準及相關報告和信息登記表冊填寫要求等。
(3)HPV檢測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項、診斷標準和相關報告信息的填寫等。
(4)乳腺癌的相關專業知識(流行病學、臨床檢查方法、組織病理學檢查方法和標準以及相關治療知識等)。
(5)乳腺彩色超聲和乳腺X線檢查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項、BI-RADS分級評估報告系統和信息填寫以及質量控制要求等。
(五)健康教育和社會宣傳。
1.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積極主動協調婦聯等部門,深入社區、家庭開展社會宣傳,組織動員婦女主動接受“兩癌”篩查。
2.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廣泛開展農村婦女“兩癌”檢查項目相關政策和婦女健康知識宣傳,擴大農村婦女“兩癌”檢查項目的社會影響力,幫助廣大婦女樹立健康文明理念,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
3.醫務人員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應當積極主動地向接受檢查婦女傳播“兩癌”防治核心信息,普及健康知識。為有需求的婦女提供咨詢服務。
四、項目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管理。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協調婦聯等相關部門,組成本地區農村婦女傳播“兩癌”防治核心信息,普及健康知識。擴大“兩癌”檢查項目的社會影響力,幫助廣大婦女樹立健康文明理念,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
(二)制定檢查計劃。項目地區應對轄區內符合條件的適齡婦女進行摸底調查,建立個案登記制度,根據實際做好檢查計劃。對符合條件的婦女,要積極動員其接受檢查,簽署知情同意書。有計劃、有組織地安排到協議醫療機構進行檢查。
(三)明確相關職責。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選擇本轄區具備能力的醫療機構為農村婦女“兩癌”篩查項目的初篩機構和接診機構,組織農村婦女在接受檢查前簽署“知情同意書”,有計劃、有組織地安排到協議醫療機構進行檢查。
1.初篩機構主要職責。采集病史、收集臨床檢查及輔助檢查結果,提出醫學建議,進行分類指導。對未發現異常情況者,提出定期篩查建議及預防保健指導;對篩查發現異常/可疑者,應當進行追蹤隨訪,并提出進一步檢查、診斷或轉診的建議;對篩查發現疾病并已明確診斷者,提出治療或轉診的建議。在轉診時應當提供轉診對象的基本信息及相關檢查資料,填寫轉診單。初篩機構不具備細胞涂片染色和閱片能力的,應當將涂片送至協議接診機構進行診斷。初篩機構獲得接診機構反饋的結果后,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通知檢查對象,督促異常/可疑病例進一步檢查及治療,并在3個月內對其進行隨訪。
2.接診機構主要職責。承擔宮頸細胞學檢查閱片、陰道鏡、乳腺X線及組織病理學檢查的接診機構,應當指定專人接待轉診對象,對初篩結果異常者進行進一步診治,并及時將檢查結果反饋至初篩機構。
(四)強化質量控制。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項目質量控制方案,各省(區、市)制訂實施方案并定期開展質量評價,指導地方切實落實各項工作要求。承擔“兩癌”檢查任務的醫療機構應當建立健全質量管理制度,實驗室應常規開展室內質控,定期參加室間質評,確保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