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碧寨鄉衛生院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原則,積極打造“家門口”的中醫館,大力推動鄉鎮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為廣大群眾提供便捷、高效、優質的傳統中醫服務,努力暢通中醫藥服務“最后一公里”。

堅持傳承與創新并行,推動中醫藥現代化發展。碧寨鄉衛生院中醫館秉承“傳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的理念,積極探索中醫藥現代化發展之路,將傳統中醫理論與現代醫學技術相結合,著力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小針刀療法是在古代九針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微創治療技術,兼具“針”的刺入功能和“刀”的切割作用,具有“簡便驗廉”的特點。碧寨鄉中醫館深入挖掘小針刀療法的理論精髓,將其與現代解剖學、病理學等相結合,并廣泛應用于頸肩腰腿痛、骨關節炎、腱鞘炎等常見病、多發病的治療,有效緩解了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2024年以來,碧寨鄉中醫館運用小針刀技術治療狹窄性腱鞘炎、肱骨外上髁炎200例以上,獲得就醫群眾的一致認同和好評。
以中醫藥文化涵養醫德醫風,將人文關懷融入診治全過程。一句句體貼入微的日常問候,一次次翻山越嶺的下村義診,一遍遍望聞問切的醫者仁心。龍陵縣碧寨鄉衛生院中醫館秉持著患者不僅要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而且希望不得病、少得病,看病更舒心、服務更體貼的理念。走入中醫館診室,一面印有“醫德高尚暖人心,醫術精湛傳四方”的錦旗熠熠生輝,中醫館余自龍醫生說:“這面錦旗是患者對我們的認可與鼓勵,更是對未來我們持續精進醫術,提升服務的鞭策。我們中醫理療堅持以患者為中心,將人文關懷貫穿診療全周期。對于來中醫館看病的患者,我們的診療也是持續跟進的,借助微信群為大家科普中醫藥知識,不定期在群里發布一些能在田間地頭找到中醫藥草的圖片、功效、用法等相關信息,讓大家更加直觀地了解中醫藥草,在實踐中學習和掌握中醫藥草知識,真正做到不治已病治未病。”龍陵縣碧寨鄉衛生院院長洪濟順表示,我們中醫館不僅面向上門就醫的患者,而且對難以就醫的特殊群體提供了下村義診活動,為他們測量血糖血壓,進行把脈問診。提供免費醫療服務同時,還普及了中醫藥養生保健知識,提升了村民的健康意識。大醫精誠,仁心仁術。一面錦旗,是期望也是動力;一個微信群,是傳承也是創新。一次下村義診,是義務也是責任。
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打造基層中醫藥人才高地。碧寨鄉衛生院中醫館始終將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的核心任務,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打造了一支結構合理、技術過硬的醫療團隊。在人才引進方面,碧寨鄉中醫館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引進中醫藥院校優秀畢業生充實人才隊伍。同時,設立全國名老中醫專家工作站,聘請名醫專家坐診帶教、傳授經驗,深度促進優質中醫藥資源下沉。目前,碧寨鄉中醫館擁有中醫類別執業醫師1名,主治醫師3名,助理醫師3名,形成老中青結合的人才梯隊;在人才培養方面,碧寨鄉中醫館建立常態化培訓機制,定期選派骨干醫生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提升專業技能,同時積極開展院內業務學習、病例討論等活動,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近三年來,碧寨鄉中醫館累計派出進修人員6人次,3名醫師在此期間取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有效提升了醫務人員的業務水平。
在鄉村振興的浪潮中,龍陵縣碧寨鄉衛生院中醫館的醫生們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裝的是人。面對患者主動溝通病情和治療方案,回應疑問和關切,不斷改善治療效果。從中西醫融合創新的小針刀技術到人文關懷融入診治全流程再到中醫藥科普與人才隊伍建設,龍陵縣碧寨鄉衛生院中醫館成為推動碧寨鄉經濟、健康等多領域發展的關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