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90-0/20240123-00002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木城鄉人民政府 |
| 公開目錄 | 公共文化服務 | 發布日期 | 2024-01-23 |
| 文號 | 瀏覽量 |
保山市龍陵縣木城彝族傈僳族鄉花椒村是彝族香堂人的聚居地。香堂人只有語言,沒有文字,但他們卻能歌善舞,木城鄉彝族(香堂人)傳統舞蹈“窩者”于2005年被列為保山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弦子一響,腳底板就癢?!边@句話是木城彝族香堂人酷愛“打歌”的貼切描述。他們能歌善舞,男人的舞姿粗獷有力,女人的舞姿婀娜有情。
“我們將‘打歌’稱為‘窩者’,流傳下來多久了誰也說不清,都是一代傳給一代,屬于一種傳統習俗?!币妥宕蟾缬嘤啦f道,“我們的舞蹈動作主要在生產勞動以及與大自然斗爭中觀察提煉出來的,模擬舞有明顯的干活動作和動物痕跡,如閹雞擺尾、黃鼠狼瞄蜂等,但會的人已經不多了。如今,主要圍圈起舞,手部動作不多,腳步多有變化。”
木城彝族香堂人踏歌起舞時,主要靠“三弦”伴奏。三弦,是彝族香堂人創制的一種彈撥樂器,香堂話叫“薩形”。木城彝族香堂人用三弦音來編歌調,編出了許多弦調,一直流傳至今。
“原來只有在辦喜事、喜慶日子時才打歌,喪事時一般不跳,但偶爾也會跳上一場,比如,老人壽終正寢。隨著社會的進步,這一禁忌已逐漸被排除。”余永昌接著介紹道,“喜事有喜調,喪事有喪調,不同的節日有不同的調子?!?/p>
“搭火阿嘎摸窩嘖樂!(大伙一起來打歌?。彪S著一聲粗獷熱情的彝族香堂語邀約,男女老少圍著火堆踏歌起舞,隨著三弦音的快慢而靈活地變換著舞步?!按蠹t腺雞紅腺雞,小紅腺雞龍擺尾,小躥小躥躥著去,小躥小躥又躥著回,躥著去躥著回?!薄洞蠹t腺雞》跳累了,緊接著又來上一曲在當地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曲調《跳起不怕腳塌皮》:“跳起跳起就跳起,跳起不怕腳塌皮,裹腳大、帶子塌,裹腳帶子緊扎起。”舞者情緒激昂,場面熱烈歡快。
待熊熊火焰變成通紅的炭火,濃濃的夜色中人們還在盡情地歌舞,遠處傳來了幾聲狗叫,天邊的星星眨巴著眼睛,正在聽人們歡唱今天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