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91-9-/2022-0615007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勐糯鎮人民政府 |
| 公開目錄 | 鄉村振興 | 發布日期 | 2022-06-15 |
| 文號 | 瀏覽量 |
44.如何理解農村家庭經濟困難適齡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有保障?
答:要全面保障除身體原因不具備學習條件外的家庭經濟困難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不失學輟學、有學上、上得起學。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鄉村小規模學校和公辦幼兒園建設,全面提高脫貧地區的教育保障水平。按照學籍地原則全面落實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確保“應助盡助”。
45.如何理解按學籍地原則落實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
答:按學籍管理的要求,由學生就讀所在的學校按在籍在校原則落實學生資助政策。
46.農村家庭經濟困難認定對象主要包括哪些?
答:主要包括:建檔立卡脫貧家庭學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學生、特困救助供養學生、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或殘疾人子女等。為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在過渡期內,將需要納入教育幫扶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對象納入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對象,享受相關的教育資助等幫扶政策。農村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包括:農村脫貧不穩定家庭學生、農村邊緣易致貧家庭學生、農村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家庭學生(簡稱“三類”農村低收入家庭學生)。
47.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在學前教育階段有什么政策?
答:符合入園年齡的脫貧戶家庭幼兒在經縣以上教育行政部門審批設立的公辦、公辦性質及民辦普惠性幼兒園就讀的,按每人每年300元標準發放學前教育家庭經濟困難資助金。
48.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有什么政策?
答:(1)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實行免學雜費和免費提供教科書。(2)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行生活補助,其中,建檔立卡脫貧家庭學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學生、特困救助供養學生、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或殘疾人子女四類人員,寄宿生補助標準為小學每人每年1000元、初中每人每年1250元,特殊教育參照初中標準執行;四類人員非寄宿生補助標準為小學每人每年500元、初中每人每年625元,特殊教育參照初中標準執行;非四類人員寄宿生補助標準為小學每人每年1000元、初中每人每年1250元。(3)8個人口較少民族(獨龍族、德昂族、基諾族、怒族、阿昌族、普米族、布朗族、景頗族)每年每生增加資助250元。
49.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普通高中教育階段有什么政策?
答:(1)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對在普通高中就讀的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按照平均每人每年2000元標準發放國家助學金,分為1500元、2500元二檔。(2)普通高中免學費:從2016年秋季學期起,免除公辦普通高中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含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農村低保家庭學生、農村特困救助供養學生)學雜費。免學雜費標準按照各省級人民政府及其價格、財政主管部門批準的學費標準執行(不含住宿費)。對在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依法批準的民辦普通高中就讀的符合免學雜費政策條件的學生,按照當地同類型公辦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標準給予補助。民辦學校學雜費標準高于補助的部分,學校可以按規定繼續向學生收取。對因免學雜費導致學校收入減少的部分,由財政按照免學雜費學生人數和免學雜費標準補助學校,以保證學校正常運轉。免學雜費補助資金由中央與地方按比例分擔。(3)普通高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補助。根據《云南省教育廳等四部門關于調整優化學生資助政策推動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通知》(云教發〔2022〕8號)要求,2020年及以前入學并在讀的普通高中學生繼續享受生活補助政策至普通高中相應學制年限終止,對于2021年及以后入學的學生,原普通高中建檔立卡貧困學生生活費補助對象調整為“三類”農村低收入家庭學生。
50.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中等職業教育方面有什么政策?
答:(1)中職國家助學金:對在教育部門管理的中職學校就讀的全日制一、二年級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按照每人每年2000元標準發放國家助學金。(2)中職免學費:對在教育部門管理的公辦中職學校就讀的全日制一、二、三年級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除學費,對在教育部門管理的民辦中職學校就讀的按照當地公辦中職免學費標準執行,高出部分,可以向學生收取。
51.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普通高校就讀有什么政策?
答:生源地貸款:對當年錄取和在高校就讀的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全日制普通本專科生和研究生,按本專科生每人每年最高12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15000元額度提供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該項目遵照自愿原則)。
52.如何落實“控輟保學”學校與鄉鎮屬地管理雙負責制?
答:建立了鄉鎮、學校控輟保學雙線工作機制。落實了控輟保學“六長”責任制,雙負責保障,夯實了各級的工作責任。一是夯實鄉鎮主體責任,強化鄉鎮作為控輟保學工作的主體責任。建好各轄區的適齡兒童臺賬,根據臺賬花名冊,逐戶落實就學情況,掌握去向。嚴格按照勸返制度對厭學等特殊學生進行勸返,督促適齡兒童入學。二是學校要規范轉學手續,嚴把學籍關口,不斷規范學籍管理制度,嚴格學生轉學、休學程序,做到縣局、各學校學籍管理平臺的嚴格審核和實時監測,及時掌握學生學籍變動情況,精準定位學生就讀學校,確保學生依法接受義務教育,不流失。 三是由鄉村重點核實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信息,與當地學校進行對接,對在外地就讀的本地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建立臺賬,采取相關措施,積極主動作為,按要求落實“控輟保學”和資助政策。
53.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子女就讀技工院校可以享受哪些政策?
答:就讀技工院校全日制的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子女免除在校生學費,按照每人每年2000元標準發放助學金。同時,各技工院校對幫扶家庭子女開辟綠色通道,優先招生、優先安排在訂單定向培養班或企業冠名班、優先落實助學政策、優先安排實習、優先推薦就業。
54.“雨露計劃”培訓對象是哪些人群?
答:農村脫貧戶和需要實施教育幫扶的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家庭子女就讀中、高等職業教育(技工院校)的學生。
55.“雨露計劃”中高職業教育培訓學校有哪些?
答:中等職業院校:包括全日制普通中專、職業高中、技工院校等。高等職業院校:包括全日制普通大專、高職院校、高級技校、技師學院等。
56.“雨露計劃”培訓補助年限是如何確定的?
答:就讀中、高職業院校的在校脫貧戶和需要納入教育幫扶的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家庭子女,均可享受雨露計劃培訓補助,補助年限為3年(指學年,1學年含秋季和春季2個學期,下同)。對五年制高職學生,各地可結合實際情況,補助3年或5年;中職畢業后(獲得畢業證書),繼續接受高職教育的學生,在享受中職補助政策的基礎上,繼續享受高職的相關補助政策。
57.“雨露計劃”培訓補助標準是多少?
答:雨露計劃中、高職業教育的培訓補助標準均為每人每學年3000元(每學期1500元)。各地按每學期分別補助。原則上補助在比對信息發布后2個月內發放完成,秋季學期在次年5月底前補助到位,春季學期在當年10月底前補助到位。
58.“雨露計劃”培訓補助資金如何申報?
答:農村脫貧戶和需要實施教育幫扶的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家庭子女就讀中、高等職業教育(技工院校)的學生向戶籍地村(社區)申報,經村(社區)、鄉(鎮)、縣鄉村振興局、縣教體局、縣財政局審核,將符合補助對象公示到小組,由教育體育局通過脫貧戶和監測對象一卡通發放補助資金。
59.“雨露計劃”培訓補助檔案資料應包括哪些方面?
答:(1)補助對象申請材料(包括申請表、身份證復印件、承諾書、一卡通賬號);(2)補助對象花名冊;(3)雨露計劃政策補助公示信息材料;(4)雨露計劃政策補助資金發放情況資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