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89-8/20250521-00002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平達鄉人民政府 |
| 公開目錄 | 鄉村振興 | 發布日期 | 2025-05-21 |
| 文號 | 瀏覽量 |
走進平達鄉安慶村下蠻壩小組栗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208畝“烤煙+玉米”煙糧種植示范基地,一片綠油油的烤煙正進入旺長期,村民們穿梭田間揭膜培土,一幅鄉村振興新圖景徐徐展開。
高標賦能強配套,招引優商促發展
平達鄉創新實施“土地整治+產業配套”雙輪驅動,針對烤煙產業存在的“煙農流失、煙區萎縮”等現實問題,采取“分散土地集中流轉、基礎設施提質改造”組合拳方式,通過建成“管池+閘閥井+水肥一體化工程”智慧灌溉系統,完成208畝土地平整及地力提升工程,打造集中連片高標準農田,成功吸引龍陵栗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新型經營主體入駐。
“我們整合了59戶農戶的碎片化耕地,配套建設4.5公里灌溉管網、3座管池、27座水閘池,使零散地塊變成宜機化農田。”安慶村黨總支書記蔣炳來介紹。2023年以來,平達鄉安慶村通過土地流轉每年可獲得經營性收入5.4萬元,帶動參與農戶戶均增收近千元,為產業升級奠定堅實基礎。
糧煙輪作增效益,一地雙金助振興
推行“糧煙協同”模式,通過“玉米+烤煙”輪作,既能調整改善土壤耕作環境,還能填補煙葉摘完后煙地的閑置期,實現“一田多收”,構建起“以煙養田、以糧固本”的生態循環體系。“我們在煙葉采摘到中上部葉時開始套種玉米,每行煙墑上種兩行玉米,煙葉采摘完成,套種的玉米苗也長出來了,到時候再把煙稈砍掉。因為前茬種植煙葉施了肥,后茬種玉米的時候土壤養分足,再施一次化肥就可以有收成了。”栗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高大壘說道。
“烤煙+玉米”煙糧種植模式,每年可為栗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創造100余萬元的收入,用于套種玉米的土地每畝收入可增加1500元左右。
多元就業促增收,家門口創業展新篇
隨著龍陵栗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加入,平達鄉持續深化“企業+村集體+農戶”利益聯結機制,不斷拓展群眾發展農業和務工就業的領域和空間。
今年34歲的安慶村村民何生劍每天往返于煙地與家之間,從事煙苗移栽、培土施肥等工作,“我們的平均工價差不多150元/天,每月工作20天就能有3000元收入,而且還能照看老人孩子,別提多高興了。”目前基地已形成“季節性用工+長期雇工”的就業模式,每年用工超4000人次,開發煙葉采收、玉米播種等多類崗位,帶動周邊50余戶農戶每年增收36萬元,切實讓群眾實現了“掙錢顧家兩不誤”。
在未來,平達鄉將持續發揮本土優勢,鞏固提升烤煙、甘蔗等優勢產業,引進培育適合當地實際的小微企業,以“企業惠農”模式,走好“煙+糧”“煙+N”“N+N”多元產業協同發展新路子,幫助群眾穩住“糧袋子”和“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