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89-8/20230804-00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平達鄉人民政府 |
| 公開目錄 | 救災 | 發布日期 | 2023-08-04 |
| 文號 | 瀏覽量 |
各村(社區)、鄉直各單位:
為貫徹落實省、市、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工作要求,推進落實“1262”精細化預報與響應聯動機制,現將《平達鄉“1262”精細化預報與響應聯動機制實施方案(試行)》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各村(社區)務必扛牢壓實落細防汛責任,健全完善基層防汛救災“網格化”體系,緊扣預報預警“叫應”、轉移避險措施等關鍵環節,要完善措施,確保防范應對務實管用高效。
平達鄉人民政府
2023年8月4日
(此件公開發布)
平達鄉“1262”精細化預報與響應聯動機制實施方案(試行)
為進一步完善“1262”精細化預報與響應聯動機制,實現防汛責任和工作“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斷加強預報、預警、叫應、調度、轉移避險、搶險、救災、信息直報等方面的聯動措施,切實提升降雨天氣防范應對和洪澇、地質災害風險處置能力,結合省、市、縣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完善預警信息傳達機制
接收到上級暴雨預警信號、“1262”精細化預報、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信號、重要氣象信息專報等強降水預警預報,鄉黨政辦和鄉防汛抗旱指揮部(以下簡稱鄉防辦)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將預警預報信息傳達至“平達鄉鄉村干部工作群”“平達鄉雙控巡查群”“平達鄉地質災害防治群”,村(社區)責任人無應答的,由鄉防汛抗旱指揮部工作人員電話叫應,高級別氣象災害預警,由鄉黨政辦值班人員電話叫應鄉主要領導、分管防汛地災應急的分管領導、鄉防災救災辦公室主任、受暴雨影響區域的村(社區)主要負責人,預警信息傳達至微信工作群后,再通過各村(社區)向各村(社區)小組通知。
二、完善“1262”配套制度和臨災預報預警機制
(一)制定落實“1262”機制的實施辦法
根據《云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關于印發“1262”精細化預報與響應聯動機制的通知》(云防汛辦〔2022〕20號)和縣級實施方案的規定,結合轄區內實際,制定本級落實“1262”機制的實施辦法和相關配套制度,報縣防辦備案。
(二)完善基層轉移避險措施
各村(社區)結合“1262”機制,堅持精簡、清晰、實用原則,修訂完善群眾轉移避險預案(方案),制作轉移對象、轉移責任人、轉移路線、轉移場所信息一張表,建立健全特殊人群、學校、地質災害點、臨河臨水住戶等防御重點保障措施,確保發生災險情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處置。
三、完善“1262”精細化預報信息“叫應”機制
1. 鄉黨委政府接到“1262”精細化預報信息后,第一時間電話“叫醒”受暴雨影響區域的村(社區)主要負責人。
2. 村(社區)等相關防汛責任人收到“1262”精細化預報信息后,立即“叫應”村組、地質災害點等防汛責任人、包保責任人、災害信息員等相關人員,確保“叫醒”。當收到6小時、2小時預報、短時強降水警報和暴雨高級別預警信息后,按規定采取敲鑼、吹哨、手搖報警器、敲門等方式通知受威脅群眾,迅速組織群眾提前轉移避險。
3. 鄉防災救災辦公室負責通知鄉應急搶險隊伍提前做好救災準備,平達自然資源管理所負責地質災害監測員的叫應。
四、完善“1262”聯動轉移避險機制
(一)細化實化轉移方案
以村(社區)為單元,制定各有側重的人員提前轉移方案,明確轉移避險責任、轉移對象、轉移路線、避險地點、生活保障等內容,根據區域內情況變化及時修訂。村(社區)制定簡潔明了、務實管用的緊急轉移避險“明白卡”“緊急疏散路線圖”,明確轉移路線和避險點,提高轉移效率。
(二)規范基層防汛責任人響應行動
建立基層防汛救災“網格化”體系,按照“1262”精細化預報、短臨預報警報和暴雨預警等不同層次,結合實際制定基層防汛責任人響應行動規定,明確網格點責任人職責,進一步規范一線防汛責任人響應行動。
當接到12小時強降水(大于50毫米)預報預警、藍色暴雨預警、Ⅲ級地質氣象災害風險的鄉黨委政府、村(社區),采取以下一種或多種防范措施:
1. 鄉黨委政府研判降雨情況,結合轄區實際,組織包村干部進駐重點防御村(社區)。
2. 村(社區)通知危險區域群眾,密切關注天氣動態和預警信息,做好轉移避險的準備。
3. 村(社區)組織人員對水庫、壩塘、沿河低洼地帶、地質災害隱患點、高陡邊坡、山洪溝口、切坡建房點、農用房、土坯房、老舊房、山區工地、低洼地帶居民集中區等重要風險部位進行排查巡查。
當接到6小時強降水(大于50毫米)預報預警、黃色暴雨預警、Ⅱ級地質氣象災害風險的鄉黨委政府、村(社區),在已采取應對措施基礎上,進一步采取以下一種或多種防范措施:
1. 組織包村干部提前轉移危險區域的獨居老人、傷殘人士、留守兒童、病人及渉疫人員等特殊群體。
2. 綜合研判風險,向重點防區預置搶險救援力量和物資設備。
3. 加強巡查防守,重點部位落實專人值守。
4. 適時關停關閉在建項目工地,轉移施工人員。
5. 做好已轉移人員安置工作,嚴防回撤回流。
當接到2小時強降水(大于50毫米)預報預警的、橙色暴雨預警、紅色暴雨預警、Ⅰ級地質氣象災害風險的鄉黨委政府、村(社區),在已采取應對措施基礎上,進一步采取以下一種或多種防范措施:
1. 組織包鄉包村干部全面轉移位于危險區域、生命安全不能得到保障的人員。
2. 在確保基本公共服務及必要的防災救災、應急值班值守力量前提下,采取停工、停業、停課、停市、停運等必要措施,嚴格控制人員戶外活動。
3. 各類搶險救援力量,在鄉黨委政府指揮和確保自身安全前提下,有序開展搶險救災工作。
五、完善“1262”信息上報機制
鄉防辦及時收集鄉級、村級接收“1262”預報信息情況、搶險避險措施落實情況、發生重大災情險情等信息,整理后及時報送縣防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