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89-8-17_A/2016-1022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平達鄉人民政府 |
| 公開目錄 | 救災 | 發布日期 | 2016-10-22 |
| 文號 | 瀏覽量 |
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保山市人為地質災害管理辦法》及《龍陵縣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規定,為切實做好我鄉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工作,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結合平達實際,特制定本防災減災方案。
一、2015年度平達鄉地質災害簡況
(一)地質災害基本情況
2015年全鄉沒有因降雨誘發地質災害,只是因降雨造成農戶住房背后土坎坍塌5起,沖毀房屋1幢,損壞煙葉烤爐1棟,直接經濟損失25萬元,由于處置及時,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及大的財產損失。一年來,全鄉無重特大地質災害事故和人為地質災害責任事故發生。
(二)地質災害基本特點
2015年全鄉地質災害發生主要具有如下特點:
1.與多年同期相比災情持平。2015年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均與近幾年同期持平,屬正常年。
2.部分居住在高坡坎腳下的農戶受土坎坍塌威脅嚴重,而且由于工程活動誘發的地質災害明顯增多。
(三)典型災害
8月30日14:00時許平達鄉黃連河村突降單點性暴雨,造成岔河村民小組羅家強、段發慶等戶背后小型土質坍塌,沖毀羅家強戶正房墻體。10月10日凌晨1時許,平達鄉平安—小禮山一線突降單點性暴雨,造成扁梨寨、寺坡、盧家寨等部分農戶后土坎坍塌,損壞段發全煙葉烤爐,并造成小禮山周圍的溝渠、公路全部中斷,直接經濟損失100多萬元。
二、2016年全鄉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一)預測依據
1.地質環境背景條件。地質環境脆弱是引發全鄉地質災害頻發的主要原因之一。平達鄉地處怒江峽谷地段,地勢陡峭,植被較差,地表風化嚴重,地質結構破碎,穩定性差,水土流失嚴重,在暴雨天氣因地表水滲透時,極易產生滑坡、崩塌災害,形成了周邊村寨地質災害點多面廣的局面。而且平達壩子周邊大多數屬于砂性土質,結構疏松,保水性能差,侵蝕強烈,小沖溝眾多,大量的地下徑流匯集到壩子邊緣后侵蝕周邊村寨住戶房前屋后的坡坎,造成坍塌,所以進入降雨集中的雨季時,易發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2.降雨情況預測分析。根據龍陵縣氣象局2016年汛期天氣氣候趨勢預測:預計2016年總降雨量1950mm,比2015年多280mm,比歷年少160mm。汛期(5—10月)降雨量1730mm,占年雨量的89%。主汛期集中于6—9月,四個月雨量1380mm,占全年雨量71%,主汛期雨量大且較為集中,是滑坡、泥石流等山洪地質災害的高發時段。
3、地震預測。2015年龍陵縣境內共發生1.0級以上地震118次,其中,1.0—1.9級106次,2.0—2.9級12次,3.0級以上地震0次。周邊縣區發生5.0-5.9級地震1次。預計2016年滇西地區地震活動仍然存在較大的危險性。龍陵縣及周邊縣區仍然存在發生破壞性地震(5.0—5.9級地震)的背景。2016年我縣因地震而造成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地質災害受地震、降雨和地表植被覆蓋率的影響,我縣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地質災害的表現形式主要是滑坡、崩塌、泥石流,7—10月為地質災害的高發期。
4.地質災害綜合防治。各級黨委、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綜合防治與應急體系建設取得明顯進展,提升了各地應對突發地質災害的能力。而且2015年省國土資源廳再次組織專家深入全鄉的所有村寨開展地質災害調查工作,重點對全鄉近幾年來的地質災害監測點進行核實,把受地質災害威脅不大的高家寨等5個點剔除,保留了下陸根等8個監測點,增加了坪子田、馬家寨2個點,對確實存在地質災害隱患的10個點列為地質災害監測點。之后鄉黨委政府通過實地調查后,決定還是要把桃外寨這一個點進行保留,綜合后全鄉共有隱患點11個,其中2個中型,9個小型。
(二)預測結果
1.2016年地質災害活動水平。以平達鄉地質環境特征和現有的地質災害隱患時空分布、發育特征、形成機理、活動趨勢為分析重點,對比歷史同期資料,參考龍陵縣地震局的預測成果,預測2016年汛期全鄉地質災害頻度及危害程度總體上屬正常偏重年份。
2.2016年地質災害高易發時期 。全鄉地質災害高易發期為6—10月。切坡建房、高坡坎建房和私挖亂采等誘發人為地質災害的時間具有不確定性。
3.2016年地質災害高發區域。綜合分析預測:2016年全鄉重點區域為在建工程、水庫、溝渠、道路交通(包括鄉村道路)、高坡坎建房群眾、私挖亂采的砂石料場等。2016年全鄉地質災害高發區主要分布于:沿江三村居住地陡峭、坡坎較高的村寨,盧勐大溝、河尾大溝流域周邊的村寨,段家壩水庫及附屬工程建設新開挖的高邊坡地段,黃南公路過境段、蘇帕河公路、龍等公路沿線的高邊坡地段,岔河、小河及段家壩水庫壩基周邊,全鄉所有的地質災害監測點。
三、地質災害重點防范區域
(一)重點防范地理區域
1.安慶村
下陸根地質災害點:滑坡面積約200畝,地處砂板巖斷裂破碎帶,地勢較陡,在2004年以前已出現下滑趨勢,目前尚屬地質災害潛伏階段。如果人為對地表層植被亂砍濫伐的加急,再加上雨季河水夾帶大量泥沙對坡腳的過度沖刷將會導致該滑坡體有進一步加劇的趨勢,從而增加治理難度,直接威脅到寨子55戶253人的居住安全,該滑坡體應作為全鄉的重點監測區。雖然在2014年國土資源局分兩期已安排71.59萬元的地質災害治理資金在寨子周邊支砌了3條排水溝渠,在地質疏松的排水溝口架設了70多米長DNΦ40管,規范了寨子大部分的排水行為。工程完工后對整個寨子地質變化暫時起到穩固作用,而且村委會已經引導農戶對周邊的耕地有序退耕,發展林果業。
馬家寨地質災害點:由于寨子背后公路排水不暢,公路上下坡坎較大,在2014年7月中旬持續降雨的作用下,路下坡坎坍塌,威脅7戶群眾居住安全。雖然交通局和鄉政府已經籌資把原來的砂石路面進行硬化,緩解了路面滲水引發地質災害的可能,但2016年依然存在坡坎坍塌的威脅。
坪子田地質災害點:該位置于1998年雨季由于地質疏松在持續降雨的作用下發生表層滑坡,滑坡體堆積在王世富等3戶的墻體后,威脅周圍7戶群眾的居住安全,后來王世富等戶在自己的房屋背后支砌了部分擋墻,暫時緩解了滑坡體對房屋的威脅,但地質災害隱患依然存在,按照地質災害專家的意見,還是要把該位置納入到地質災害監測中來。
其余的上陸根、團坡及其房前屋后坡坎較高的村寨,村里要加強宣傳、引導村民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2、橄欖寨村
盧家寨地質災害點:滑坡面積約60畝,地勢陡峭,土質疏松,在雨季降雨量過于集中時極易發生滑坡,直接威脅著32戶144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應作為全村的重點監測地帶。2014年國土資源局已經安排2萬元的地質災害治理資金在滑坡體下面支砌了擋墻,但是2015年再次坍塌沖毀擋墻,損壞了1群煙葉烤爐,如果村、組及農戶能協調好安置地點,還是走主動搬遷避讓的方法,徹底解決治標不治本的被動監測路子。
村里還要加大勐董,周寨等寨子的住房周圍高坡坎群眾防災工作的宣傳力度,并加強章賽大溝、周寨大溝及土地整治項目區域內的溝渠、道路的管護工作。
3、章寨村
桃以寨地質災害監測點:滑坡面積約200畝左右,地處砂板巖斷裂破碎帶,歷史上斷裂層出現較大,地勢陡峭,土質疏松,地質環境特征為構造性浸蝕型,斜坡穩定性能較差,威脅著53戶228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屬全鄉重點地質災害監測區域。雖然2004年政府已經規劃過桃寨移民搬遷,由于部分群眾思想有抵觸、認識不到位沒有搬遷,但是在新一輪的易地扶貧搬遷浪潮中,還是要做好群眾思想工作,走移民搬遷的路子,徹底避開地質災害威脅區域建家建院,這才是發展的路子。
桃外寨地質災害監測點:桃外寨地質災害監測點:滑坡面積約250畝,威脅著9戶33人,桃外寨地勢陡峭,土質疏松,風化嚴重,斜坡穩定性能較差,屬全鄉地質災害重點監測區域。在2004年實施的桃寨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后,原已搬遷的住戶,因部分房屋還沒有拆遷完,在新地基與老寨子同時兩邊居住,現在要督促農戶進行整體搬遷工作,同時在雨季認真做好地質災害防范措施。
今年地質災害調查組實地調查后高家寨等5個寨子都不再列為地質災害監測點,但鄉黨委政府從多方面考慮后決定吧桃外寨點進行保留。同時村委會還是要加大宣傳力度,要求農戶加強防范地質災害,而且章賽大溝及土地整治項目區域內的溝渠、道路、壩塘的管理維護工作也是密不可分的
4、平安村
平安紅坍山地質災害點:滑坡面積約40畝,地質環境極為脆弱,地質構造浸蝕性差、剝蝕性突出,以滑坡為主,伴有泥石流。危害村莊、農田、河道及灌溉溝渠,雨季及雨季結束后該滑坡體都有加重坍塌的趨勢,嚴重影響等打磨進出道路及下游居住農戶的安全,應作為小組的重點監測區域。
寺坡地質災害點:涉及蔣、廖兩個村民小組,由于受2010年10月份強降雨的影響,加之村民住房周圍坡坎較高、地勢穩固性較差,形成了地質災害點。2012年已經實施了新農村建設,加固了部分擋墻,修建了排水溝,而且近幾年部分房前屋后坡坎較高的農戶周圍,在持續降雨的作用下周圍坡坎坍塌的情況時有發生,現應作為村民小組的重點監測區域。
郭家寨地質災害點:2013年持續降雨導致王家慶院場及擋墻裂縫增大,威脅下面居住的郭進澤、郭家田、郭進高、郭榮輝4戶,現在已經納入地質災害監測范圍,并督促監測員做好監測工作,加強巡查、檢查力度,要求受威脅的群眾注意檢查自己的房前屋后,做好防災工作。
竹寨、扁梨寨、楊卜寨等寨子,部分住戶受大溝及高坡坎的威脅,要加強引導防范地質災害工作。
5、平達村
雖然各個寨子在全鄉屬于最平緩的,但是少部分住戶背后的坡坎較高,汛期持續降雨的情況下要通知農戶做好防范,
6、河尾村
蠻引和蕨葉坡河兩個村小組,交通不便、居住分散、房前屋后坡坎較高,雖然沒有地質災害隱患,但是家家戶戶的居住地都不安全。還有居住在麥寨河、沙寨河流域周邊的農戶及河尾寨子,在持續強降雨的情況下,要注意防范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7、小田壩村
桂花樹和安洞兩個村小組,居住分散、房前屋后坡坎較高,雖然沒有地質災害隱患,但是多數農戶的居住地都不安全,在持續強降雨的情況下,要通知農戶注意防范地質災害。另外、今年周朝濟在桂花樹周邊私挖亂采硅石,開挖坡坎高,而且廢渣堆積量過大,進入雨季要通知周邊住戶及過往行人注意地質災害防范工作。
8、黃連河村
李家寨地質災害點:李維品等4戶住房背后在2009年就有滑坡的跡象,隨后造成道路、院場開裂,2011年鄉里已經擠出部分資金重新維修受損的道路、排水溝,但由于坡坎較高,進入雨季,作為村組兩級的重點監測區域,要加強觀測。另外,黃連河、河頭寨的部分住戶房前屋后坡坎高,進入雨季要通知做好防范地質災害工作。
段家壩水庫作為全縣的重點工程,村委會要協助工程建設管理局對各取料場、新開挖渠道沿線、壩基碾壓等施工地點進行不定期督促檢查,搬遷農戶的宅基地選址要經過科學論證后在周邊平緩地帶建房,決不允許切坡建房。
9、安樂村
加強牛圈山地質災害搬遷點的工程建設管理工作,配合岔河水庫管理所做好庫區周邊群眾防災宣傳工作,并對已經完工的土地整治項目、安樂片區綜合開發項目新建的溝渠、道路做好管護和防災工作,包括全村居住在高坡坎下面的農戶的防災工作。
10、小河村
下小河寨子居住分散,而且受河尾大溝的威脅,加之部分農戶房前屋后坡坎較高,進入雨季后地質隱患比較突出,村委會要求協助小河水庫管理所做好壩基、渠道的巡查、檢查工作,還要加大對受威脅農戶防災工作的宣傳力度。
(二)重點防范的礦山地質災害
1、麥寨、鍋箭窯2個采石場,由于開采成本高,用量僅限于壩子周圍農戶建房用于毛石擋墻支砌,銷量小,辦證手續復雜而且費用高,開采手續全部過期,目前屬非法采石,政府已經多次到現場進行制止,但有人還是抓住機遇偷采幾車。而且采石場地勢陡峭,巖層結構疏松,隱患明顯,過去實施過爆破采石,遇暴雨易發生坍塌、滑坡等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
2、各私挖亂采的砂石料場,由于安全防范意識差、施工不規范,在雨季來臨時,極易誘發坍塌、滑坡等地質災害,各村委會、各職能部門應加大打擊力度。
3、金海洋礦業公司目前在馬家寨探礦,但因地勢較陡,探礦結束后要督促回填好所有探坑、探槽。周朝濟在小田壩所有私挖亂采的場地,不但要加大打擊力度,而且還要通知其處理好開挖出的高坡坎,去渣場的防災處置工作。
(三)重點防范的公路地質災害
1、省道黃南公路、段木公路、龍等公路、蘇帕河公路過境段,因為大部分路段地勢陡峭,坡坎較高,邊坡穩定性能差,加之由于施工時部分排水涵洞不完善,逢降雨集中時,有可能發生坍塌形成地質災害。特別是龍等公路、蘇帕河公路因怒江、蘇帕河流域沿岸地勢陡峭,地質結構差,極有可能發生坍塌、滑坡等地質災害。
2、轄區內的鄉村、村組公路,隨著公路建設的投入,路面不但擴寬,而且還逐步完善擋墻、涵洞支砌,以及2015年土地整治項目、安樂片區綜合開發項目新修的部分機耕路,開挖了部分高邊坡,在進入雨季土質含水量達飽和狀態時邊坡坍塌形成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
(四)重點防范的水庫及水利設施地質災害
目前轄區內的岔河水庫、小河水庫有專門的工作人員進行管理,段家壩水庫及輸水渠道正在建設中,有水庫建設管理局正在組織建設。但是綠勐大溝、河尾大溝、章賽大溝、周寨大溝、東大溝,由于溝線較長,部分溝段上下陡峭,下有村寨,人員巡查難度較大,難以發現溝渠滲漏,在進入雨季后部分溝渠堵塞或者坍塌形成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并且嚴重威脅下面的村寨。
(五)重點防范的村寨地質災害
全鄉居住地點比較偏僻陡峭的還有一是河尾村的蠻引、蕨葉坡河;二是小田壩村的安洞、桂花樹;三是章賽村的陳家寨、李家寨;四是橄欖寨村的沙子坡、姜家寨、周寨;五是安慶村的上陸根、團坡、大山田、窩子寨;六是平安的大小扁梨寨、楊卜寨、金竹園;七是小河村的下小河寨子;八是黃連河村的黃連河寨子、岔河寨子。包刮坐落在綠勐大溝、河尾大溝、章賽大溝、周寨大溝、東大溝等重點溝渠沿線周圍及房前屋后坡坎較高的住戶,在雨季都應注意防范自己周圍的地質災害。村、組兩級要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地質災害防災減災議論氛圍。
(六)重點防范的學校地質災害
全鄉有地質災害安全隱患的學校為平達小學、安慶小學,中心學校要注意防范,并加強對學生防范地質災害的宣傳力度。
(七)重點防范期
地質災害的發生受降雨影響十分明顯,汛期當降雨時間較長并伴隨多次單點暴雨時,各類地質災害尤其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將明顯增多,并具有明顯的突發性、滯后性。結合龍陵縣氣象局提供的降雨資料,因此,全鄉地質災害防范期為5月15日—10月30日。各相關部門要提前做好各方面準備工作,及早進入重點防范工作狀態,認真執行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各項制度,利用氣象信息科學防御地質災害,確保安全度汛,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
四、地質災害防治對策措施建議
(一)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地質災害防治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平達鄉地質結構復雜,破碎帶、滑坡面積較多,降雨相對充沛,是地質災害易發多發地區之一。如2013年8月1持續降雨導致楊卜寨洪連萬及橄欖寨老村公所背后土坎坍塌,2014年7月21日持續降雨導致寺坡、竹寨楊大生等部分農戶背后土坎坍塌, 2015年10月10日凌晨,平安、小禮山一帶持續降雨,造成扁梨寨部分住戶后陰溝土坎坍塌,小禮山周圍的溝渠、道路塌毀嚴重,使人民群眾財產遭受了較大損失。根據2016年地質災害趨勢預測,平達鄉地質災害發展趨勢十分嚴峻,各村各部門絕不可掉以輕心,必須認真分析查找隱患,必須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認真面對。特別是要將工作措施落實到位,在主汛期必須時時保持臨戰狀態,務必確保今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萬無一失。
(二)全面推進全鄉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
各村委會、各相關職能部門要認真按省、市、縣關于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工作的安排部署,切實做好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搬遷避讓與工程治理、應急“四大體系”建設工作,努力完成上級下達的目標任務。
國土所要認真履行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職能,全面做好地質災害調查、隱患排查和治理等工作;交通管理所負責公路沿線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排查、監測和防治工作;安監站負責生產礦山的采空區監管工作;水管站要密切觀測水文水情,加強對水庫(壩、渠)等水利設施的監測,及時發現險情,采取應對措施;村鎮規劃中心負責對工程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及其隱患點進行檢查巡查;中心學校要向中小學生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加強對威脅中小學校舍安全的地質災害隱患的排查、監測及治理工作;供電所負責對受地質災害威脅的電力線路進行檢查巡查;鄉綜合辦要及時傳達上級氣象部門和國土資源部門會商后發布的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信息;各個地質災害監測員要對主要地質災害易發區加強觀測;宣傳部門要適當增加播放地質災害氣象預報的時間和頻率,使廣大群眾及時了解地質災害信息,做好防范工作;民政、財政、衛生、農業、林業、通訊等部門要全力協同配合支持,抓好地質災害隱患防治工作。對各村委會和相關職能部門因不在崗、不到位、預防不得當、搶險不及時造成不良后果和重大損失的,要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三)切實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各村委會、各有關部門負責人是地質災害防治責任的主體,要完善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體系。重點做好動態巡查,值班值守和應急處置工作。一是堅持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復查,動態監控地質災害隱患點的變化情況;二是做好汛期值班和信息報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報送地質災害災情、險情;三是加強應急演練,通過演練明確受威脅群眾撤離的信號、路線、應急避災場所等;四是做好應急處置,重點突出主動避災。遇有災情、險情要及時啟動應急預案,高效、科學做好搶險救災工作。
不斷健全完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全面執行地質災害監測員制度,切實落實監測員補助,加強防災知識技能培訓,增強識災報災、監測預警和臨災避險組織能力。鄉地質災害防災領導小組要在上級國土、氣象、水文、地震等部門的指導下,密切配合,進一步做好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服務工作。針對地質災害事件聯合開展災情調查,科學分析致災原因。
(四)認真做好人為地質災害的防范工作。
各村委會、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人為因素引發地質災害的防范工作,一是堅持建設工程先勘察、后設計、再施工的基本建設程序,認真執行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切實做到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設計、施工、驗收與主體工程的設計、施工、驗收同時進行;二是各行業主管部門要督促指導建設單位加強對交通干線、水利樞紐、輸供電、等重要基礎設施周邊重大地質災害隱患的監測預警,制定應急預案,做好主動避讓,切實保證相關人員和工程安全。
(五)嚴格地質災害防治資金和項目管理。
各村委會、各相關職能部門要按照《保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轉發〈云南省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積極做好配套資金的籌集工作,特別是要保障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員補助經費落實到位,確保資金專款專用,并在當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發揮最大效益。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按照《云南省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管理辦法》、《保山市中小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相關規定,會同財政、審計等部門切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項目核查篩選、勘查可研、投資評審、立項審批、施工設計、組織實施、竣工驗收、后期管護、監督檢查、效益評價等工作,確保2016年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任務的順利完成。
(六)廣泛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教育。
各部門要科學制定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教育培訓計劃,采取舉辦專題培訓班、發放宣傳畫冊,以及通過廣播、電視、標語和手機短信、微信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合理利用好“4·22”地球日、“6·25”土地日及6月份的安全月宣傳活動,進一步加大村、組干部及廣大群眾對地質災害防治基本知識和臨災避讓基本常識的教育培訓力度,逐步提高他們防范地質災害的能力和水平。要充分利用好一年一度的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發揮好新聞媒體的正面宣傳作用,建立與媒體的溝通協調、良性互動工作機制,營造積極向上、健康有序、及時高效的地質災害防治輿論環境。
(七)加強領導、完善制度,落實好群測群防措施
1、嚴格執行“四項制度”
(1)層層負責制度: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預報工作需要政府及有關單位層層負責,各級各部門要針對責任區內的每個隱患點落實預防責任人、監測責任人及監測負責人。
(2)汛期值班制度:在汛期鄉、村兩級堅持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各級監測人員要明確值班地點、聯系電話,上、下聯系人,保證每天的信息溝通、反饋。
(3)險情巡查制度:對已知隱患點,監測負責人汛期要輪流值班,24小時進行險情巡查,主要觀測異常降雨、地面開裂、土體蠕動、樹干傾斜、山洪暴漲、異常驚響等災害前兆和誘發因素,并做好記錄,一旦發現臨災前兆立即報警,轉移群眾至安全地帶;對客觀上可能產生地質災害的人口居住區附近地域,每個自然村要確定一至二名巡查人員在汛期進行定期巡查,發現新隱患要及時采取監測措施并向鄉政府和國土資源管理所報告。
(4)災情速報制度:包括災前的緊急情況報告和災后的情況速報兩方面。發現臨災前兆或異常,要在第一時間報警,迅速轉移群眾,并盡快向鄉政府和國土資源管理所報告,相關職能部門要盡快逐級上報,對災情(包括災害規模、誘發因素、傷亡數字、財產損失等)要盡量準確。接到災情報告后要立即向縣搶險救災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領導小組根據災情決定啟動應急預案。縣地質災害搶險救災辦公室電話:6121619。
2、采取“三條措施”。
(1)簡易觀測措施:災害隱患點要建立簡易觀測設施,進行定期觀測記錄。地裂縫兩側釘樁做裂距和落距變化觀測;泥石流溝做降雨、溝水水位、泥位和流速觀測。檢測人員按要求做好記錄,妥善保存記錄資料,以便檢查和分析研究,判斷危險程度。
(2)災前預警措施:災害前兆或緊急情況出現后,監測負責人要立即上報,并發出警報。對群測群防點要配備警報器材、確定警報信號,讓群眾熟悉了解信號能及時作出反應。
(3)緊急避讓措施:對每個威脅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災害隱患點,都要制定出迅速有效的避讓措施和撤離路線、場所,一旦出現緊急情況,可以安全撤離。要填寫發放避險明白卡給每戶受威脅的群眾,使之明白了解聽到報警信號后的撤離路線、避災場所,各個監測點按照自己的實情決定是否有必要進行避災演練。
3、落實好災害群測群防工作
各村委會、村民小組及農戶要對轄區內已存在的地質災害隱患完全掌握監控,還要充分發動群,對自身居住環境加強巡查,特別是位于或靠近山坡、溝谷的村寨要保持警惕經常巡查,特別重視學校及人員高度集中地的巡查、監控工作。巡查工作是及時發現隱患、有效化解突發性地質災害的重要手段,各村委會及村民小組要將確定的巡查區域及巡查負責人在村級年度防災減災方案中明確。重點防范期內,各村委會每天將轄區內的地質災害信息向鄉國土資源管理所報告,并填表做好記錄。要督促各行政村或自然村制定村規民約,對私自挖砂、取土、采石行為加以禁止,加強監管,發現及時舉報,防止因私挖濫采導致傷亡事件的發生。
各村委會、村民小組、采礦企業及工程項目建設單位要根據地質災害程度及其特點要積極組織受地質災害威脅的群眾、單位員工開展有針對地質災害預警、緊急避險的應急演練,并制定相應的減災避讓方案和措施,使廣大干部群眾熟悉預警信號、預定的撤離路線和避險場所,不斷提高干部群眾的臨災應對能力,樹立正確的防災減災意識,掌握科學的防災常識,力爭把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降低在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