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88-X-/2020-1014012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象達鎮人民政府 |
| 公開目錄 | 公共文化服務 | 發布日期 | 2020-10-14 |
| 文號 | 瀏覽量 |
僑鄉歷史文化綜合陳列館,建成于2020年10月,陳列館主要圍繞著“紅色象達、僑鄉象達、人文象達、發展象達”4個主題布展。
(一)規劃先行,護“僑”之原。一是完成僑鄉小鎮規劃編制。編制完成《龍陵縣象達鄉總體規劃——歷史文化特色旅游小鎮(2015—2030)》、《龍陵縣象達僑鄉特色旅游小鎮建設方案》并上報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于2014年1月3日批準實施;與深圳市榜樣旅游項目設計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編制了《云南龍陵象達僑鄉旅游小鎮總體規劃(2015—2030)》,《規劃》于2015年6月17日通過專家評審,對《規劃》進行了修改、補充完善;完成了僑鄉中心、朱家莊、勐蚌的詳細性建設規劃。二是加強僑鄉文化保護。完成了朱家璧、朱家祥故居置換工作,修繕朱家壁故居445平方米,打牢象達愛國主義教育、旅游開發具備基礎性條件。投資600萬元實施了朱家莊美麗鄉村項目,今年計劃投資400余萬元圍繞“紅色象達、僑鄉象達、民俗象達、發展象達”在“象達僑鄉歷史文化陳列館”完成四個展廳布展,目前已收集朱家壁及朱家祥生活、工作、學習用品30余件,僑鄉文物110件,其他物品正在征集中。成功申報獲批實施勐蚌和中寨傳統村落,南海寨傳統村落已列入全國第四批傳統村落名錄,正在申報12家傳統村落。三是打造僑鄉文化書院。申請省僑辦補助50萬元資金,結合象達僑鄉旅游小鎮建設的實際,聘請了重慶大美設計規劃院進行設計并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僑鄉書院,既是鄉村最基層的公共圖書館,又是傳播科學、文化、教育知識的重要陣地。
(二)項目推動,固“僑”之基。一是投資1800萬元完成了市政道路建設工程,目前道路硬化、綠化、路燈等工程已投入使用;投資300萬元的石斛及農副產品交易批發交易市場建成投入使用;投資1500萬元的僑鄉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項目和僑鄉文化廣場已完成前期基礎工作,主體工程全部結束;投資500萬元的滿足整個集鎮的轱轆河人畜飲水項目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集鎮污水處理廠已完成集鎮管網鋪設,完成投資700萬元,以上總投資4800萬元。二是道路交通電子抓拍系統于8月1日正式運行,社區警務室開工建設,路面電子監控、“智慧象達綜治中心”正在進行規劃設計。借鑒“楓橋經驗”,打造了龍陵縣首個平安智慧標桿示范村,推出了“互聯網+”管理模式,“電子看家狗”跑進僑鄉人家,鼓勵農戶自籌資金在自家住宅區域安裝攝像頭的方式,對農戶自己家及周邊區域安全實現智能管理,通過發動群眾,形成聯防聯控機制,矛盾糾紛得以及時化解,走出了一條“阻、控、防”為一體的村民自治、共建共享的新路子。
(三)注重服務,顯“僑”之彩。堅持黨建引領感召群眾,
為充分發揮黨支部的堅強堡壘和核心引領作用,各村(社區)兩委工作體制機制不斷健全完善,比如:營坡社區黨總支堅持每周一村兩委工作例會制度、干部每日值班值守制度、嚴禁干部“走讀”制度,村干部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擔任,做到責任在村、崗位在村、陣地在村,以上率下,全面形成支部帶黨員干部、黨員干部帶群眾,各類人員主動參與社區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此外,村里還設置了平安建設志愿崗、僑眷僑屬關愛崗、空巢老人守望崗、留守兒童教育崗等崗位,每名在社區的黨員干部均領取適宜的崗位做好對接服務,黨員干部成為群眾心目中“貼心人”。二是堅持發展為民凝聚僑胞。在僑鄉文化中心設立對僑聯絡站、活動室,在營坡社區設立對僑聯絡點,發揮溝聯旅外僑胞回報桑梓的功能。每逢清明、春節等傳統節日,華僑返鄉祭祖、探親期間,聯絡小組都會主動拜訪,介紹家鄉的經濟社會發展變化,關心僑胞們在外的工作生活情況,幫助解決返鄉期間遇到的困難。同時,針對象達教育、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困難,積極爭取僑胞的支持。象達籍臺商王之元先生曾捐款興建營坡小學;旅緬華僑張旺厚等捐資23萬元建設原象達小學大門及舉辦百年校慶活動;朱家璧后人朱江寧等成立的“美中下一代教育基金會”,每年出資10余萬元,長期資助中小學生;王之元之子王立顯成立象達教育基金會,每年捐資5萬余元,獎勵優秀教師和學生;旅緬華僑王顯輝、王正良等先后捐資27萬元,支持象達小學操場、幼兒園辦公用房、南海寨及張家坡小組道路建設等等,為家鄉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