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95-1/20230619-00003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碧寨鄉人民政府 |
| 公開目錄 | 救災 | 發布日期 | 2023-06-19 |
| 文號 | 瀏覽量 |
為切實做好碧寨鄉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工作,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保山市人為地質災害管理辦法》及《龍陵縣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等規定,結合碧寨鄉實際,特制定本防災減災方案。
一、2023年地質災害預測
(一)預測的主要依據
1.地質環境背景條件。碧寨鄉位于龍陵縣東部,怒江西岸,境內山脈起伏較大,形成西高東低的地勢走向,海拔自3000多米高的大雪山主峰降到怒江沿線600多米海拔,地勢高差較大,加之怒江沿岸地勢陡峭,地質破碎,汛期降雨集中時,易發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2.降雨情況預測分析。根據龍陵縣氣象局預測信息:預計2023年總降雨量1800毫升,比2022年多53毫升,比歷年少253毫升。汛期(5—10月)降雨量1590毫升,占年雨量的88%。主汛期6—9月四個月雨量1270毫升,占全年雨量71%,主汛期雨量大且較為集中,是滑坡、泥石流等山洪地質災害的高發時段。雖然東部怒江沿線的鄉政府駐地全年雨量僅為610多毫米,但進入主汛期后,中、西部的降雨會與全縣持平,在強降雨的作用下,誘發滑坡、泥石流及崩塌等地質災害可能性較大。對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威脅也越高,所以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要早安排早落實,庫塘堤壩和集市排澇系統應在汛期前進行普查,消除各種隱患。對山體滑坡、泥石流多發地段應進行全面檢查落實,了解土壤質量,做好防范工作,確保安全度汛。5月中旬至10月底,是全鄉地質災害的高發期,必須高度重視地質災害的監測搶險救災工作,避免因監測防范不到位造成災害損失。
3.基礎設施建設情況。隨著我鄉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果,地方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出現了大量高陡邊坡及回填區域,發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其他人為地質災害的機率較大。
4.地質災害綜合統籌防治。中央、省、市、縣歷來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特別是2013年全省啟動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以來,全縣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綜合防治與應急體系建設取得明顯進展,提升了突發性地質災害的應對能力。
(二)預測結果
1.地質災害活動水平。2023年汛期全鄉地質災害頻發度及危害程度總體上屬正常年份。
2.地質災害高易發時期。6—10月,工程建設和礦山生產誘發人為地質災害的時間具有不確定性。
3.地質災害高發區域。在建工程、水庫、電站、道路交通(包括鄉村道路)、礦山及中小學校等。
二、地質災害重點防范區
(一)重點防范區域
1.東部怒江沿岸重點防治區。包括新林、三家村、梨樹坪、碧寨村,該區域地形地貌以切割峽谷地形、陡坡地形、巖溶中山峽谷地形為主,地形較陡,斷裂較發育,森林覆蓋率低,溝谷較深,河流切割嚴重,人類工程活動劇烈。區內有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質災害隱患點7個,根據其險情等級劃分中型1個,小型6個。潛在威脅人口387人,潛在威脅財產801萬元,安排監測人員9人,主要誘發因素為暴雨引發麻場洼、堵墩河、白龍河及大新溝因河水泛濫及沖刷,包括部分高坡坎切坡建房等。
2.中部重點防治區。包括半坡、天寧、麥子坪、楊梅田、濫壩寨,該區地形地貌以高中山深切割峽谷地形為主,坡度較陡,區內地質構造疏松,由于亂砍濫伐等人類活動造成植被較差,部分農戶居住在地勢陡峭的坡坎上,加之因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大部分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開挖面及截排水溝無法支砌,造成局部坡坎、擋墻開裂形成新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區內有滑坡、崩塌地質災害隱患點9個,根據其險情等級劃分全部為小型。潛在威脅人口267人,潛在威脅財產556萬元,安排監測人員12人,主要誘發因素為暴雨、切坡建房及私挖濫采等。
3.地震。近年來,全球板塊地質構造處于活躍期,地震很頻繁,碧寨鄉位于怒江峽谷斷裂帶,處于巖漿活動強烈區域,發生地震的機率較高,受地震影響加劇地質災害隱患的危險性較大。
4.地質環境。碧寨地貌多為高山陡坡地貌,98%都是山地,地勢險要,地質環境脆弱,幾年來,由于鄉村建設的迅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私挖濫采突出、配套附屬設施建設滯后,破壞地形地貌誘發新的地質災害。
(二)重點防范礦山地質災害
碧寨鄉當前沒有正在開采礦山,歷史遺留礦山也已經恢復,不存在礦山資源引發地質災害隱患。
(三)重點防范的公路地質災害
1.省道237(紅勐公路)過境段因怒江沿岸地勢陡峭,坡坎高,周邊植被差,極有可能發生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2.天寧、麥子坪、楊梅田等鄉村公路因沿線地勢陡峭,地質結構破碎,高差起伏大,汛期有誘發崩塌、泥石流的可能。
3.脫貧攻堅工作中新建、硬化的串戶路、入戶路因資金投入不到位導致擋墻、截排水溝渠、路基夯實不到位等原因,進入雨季可能會造成坡坎坍塌、路基開裂誘發新的地質災害。
(四)重點防范的水電工程及設施地質災害
重點防范的水庫有平河水庫、干塘子水庫,重點防范的大溝有平河大溝、大新溝、電站尾水溝、馬鹿過口大溝,包括碧寨集鎮及新林、擺達等村社區的供水管,以及三江口電站、楊橋河三級站、碧寨電站的溝渠、管道,由于溝線(管道)較長,多數地段切坡坎面陡而高,多數未支砌護坡及工程處理,地質條件復雜,巖石風化程度高,雨季發生滑坡、崩塌的可能性很大。
(五)重點防范村寨
預測2023年全鄉受地質災害威脅較大的為毛草山、馬鹿嘴、新德組、追栗林、白龍寨、長洼子、下回龍以及梨樹坪村背后山腳一線居住的農戶。
(六)重點防范期
全鄉地質災害受降雨影響十分明顯,當降雨時間較長并伴隨多次單點暴雨時,各類地質災害尤其是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等將明顯增多,并具有明顯突發性、滯后性。全鄉地質災害防治主汛期(6—10月)作為重點防范期。各村委會及鄉直相關部門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盡早進入重點防范工作狀態,并認真執行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各項制度,利用氣象信息科學防御地質災害,確保安全度汛,最大限度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
三、2023年碧寨鄉防災減災思路及防范措施
(一)防災減災總體思路
嚴格執行《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云南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云南省地質災害預防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保山市人為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保山市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保護聯席會議制度》,全面加強組織領導和監管,突出“預防”、“避讓”兩個重點,嚴格執行“四項制度”(層層負責制度、汛期值班制度、險情巡查制度、災情速報制度)。
(二)全面推進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
各村(社區)、鄉直各單位要按照中央、省、市、縣關于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工作的安排部署,切實做好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搬遷避讓與工程應急治理“四大體系”建設工作。鄉自然資源管理所要認真履行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職能,全面做好地質災害調查、隱患排查和治理等工作;鄉交通管理所負責公路沿線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排查、監測和防治工作;鄉安監站負責礦山的采礦區監管工作;鄉水管站負責密切觀測水文水情,加強對水庫(壩、渠)等水利設施的監測;鄉村鎮規劃中心及項目辦負責對工程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及隱患點進行檢查巡查;鄉中心學校負責向中小學生宣傳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加強對威脅中小學校舍安全的地質災害隱患的排查、監測及治理工作;鄉供電所負責對受地質災害威脅的電力線路進行檢查巡查,督促轄區內的各個發電企業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鄉綜合辦負責及時傳達上級氣象部門提供的主要地質災害易發區的氣象觀測信息,會同鄉自然資源管理所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信息;鄉宣傳辦負責適當增加播放地質災害氣象預報的時間和頻率,使廣大群眾及時了解地質災害信息,做好防范工作。
(三)切實加強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各村(社區)、鄉直各單位要切實履行起地質災害防治主體責任,要完善年度地質災害防災減災方案和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體系,不斷健全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重點做好動態巡查,值班值守和應急處置工作。要加強應急演練,通過演練明確群眾撤離的預警信號、撤離路線、應急避災場所等;要做好應急處置,重點突出主動避災。遇有災情、險情要及時啟動應急預案,高效、科學做好搶險救災工作。鄉自然資源管理所要在縣自然資源、縣氣象局的指導下認真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一步做好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服務工作。
(四)有效防范人為因素引發的地質災害
各村(社區)、鄉直各單位要高度重視人為因素引發地質災害的防范工作,堅持建設工程先勘察、后設計、再施工的基本建設程序,認真執行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切實做到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設計、施工、驗收同時進行;各行業主管部門要督促指導建設單位加強對交通干線、水利樞紐、輸供電等重要基礎設施周邊重大地質災害隱患的監測預警,制定應急預案,做好主動避讓,切實保證相關人員和工程安全;要認真做好低丘緩坡土地綜合開發利用過程中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五)廣泛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教育
各村(社區)及鄉直有關單位要科學制定符合本村實際的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工作,采取發放宣傳畫冊,以廣播、短信、微信等方式,將地質災害防治基本知識和臨災避讓基本常識宣傳到群眾中,不斷提高基層干部群眾防范地質災害的能力和水平。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正面宣傳作用,建立與媒體的溝通協調、良性互動工作機制,營造積極向上、健康有序、及時高效的地質災害防治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