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歌調漾古今,兩地舞影織山河。當碧寨山歌、打歌的“三江口來三江口,三江口來坡又陡”穿透晨霧,在怒江峽谷激起千年回響;當龍新打歌的“三弦叮咚”撞碎暮色,于黑燕山巔點燃萬丈星火。2025年5月2日,龍陵縣碧寨鄉與龍新鄉以山河為證,歌舞為盟之姿,開啟一場跨越地域的非遺對話;以山歌為筆、打歌為墨,在山河畫布上書寫了文化傳承與鄉村振興的“雙生傳奇”。

非遺“山歌”“打歌”走出大山,唱響四方。碧寨山歌是一種獨特的民間藝術,其形式集歌舞于一體,旋律高亢悠揚,歌詞即興創作,承載著當地群眾的歷史記憶與生活智慧。為打破地域限制,碧寨“非遺”走出碧寨,5月2日碧寨山歌、打歌非遺傳承人帶著碧寨山歌協會、碧寨打歌協會身著絢麗民族服飾,唱響原生態山歌,與龍新鄉蚌渺村農民藝術團進行了非遺“山歌”“打歌”文化交流,以歡快的節奏、熱情的舞步,質樸動人的歌詞,在一遍遍“不會打歌學打歌,阿哥咋擺你咋擺”的旋律中,現場許多群眾紛紛加入了打跳隊伍。
非遺傳承人堅定信心,助力“山歌”“打歌”永流傳。碧寨山歌會非遺傳承人寸仙鳳表示:“山歌、打歌是我們碧寨人的根,不能丟,但我們也想讓更多人能喜歡碧寨山歌,所以來到了龍新,來到了蚌渺村,沒想到大家也愛聽我們的調子,這讓我更有了傳承的信心。”碧寨打歌非遺傳承人余留玉說道:“這次非遺交流活動,不僅是一場文化盛宴,更是我們前進路上的一份堅定信仰。讓我們一起共同努力,讓非遺技藝在未來的發展中展現更加精彩的一面?!?/p>
此次交流活動不僅增進了碧寨鄉與龍新鄉的文化互動,也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注入了新活力。碧寨山歌的“走出去”,不僅是非遺保護的實踐,更是文化自信的彰顯。未來,碧寨鄉將繼續以開放姿態推動山歌、打歌傳承,讓非遺文化瑰寶在新時代的舞臺上綻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