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94-3/20240822-00004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臘勐鎮人民政府 |
| 公開目錄 | 鄉村振興 | 發布日期 | 2024-08-22 |
| 文號 | 瀏覽量 |
和美鄉村不僅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提升農民生活水平、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近年來,臘勐鎮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底蘊,從“建、治、產、轉”四字入手,積極推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建”字當頭,基礎建設補短板?;A設施是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必要條件,臘勐鎮按照“因地制宜、分類實施”的原則,全力推動全鎮項目建設,聚力推動形成項目梯次推進、產業鏈群發展、投資結構優化的良性循環。臘勐鎮重點推動松山村大寨子產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松山村新田壩熱帶產業示范基地、臘勐鎮松山精品咖啡示范園項目、松山村咖啡產居融合、臘勐鎮電能烤房及附屬設施等重點項目建設,補齊經濟基礎設施短板,為鄉村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設施支撐。重點推進長箐村長箐小學基礎設施、臘勐集鎮農貿市場周邊排污工程、松山村新田壩片區道路硬化、臘勐鎮混當大溝修復工程、臘勐村大灣子自然村至臘勐集鎮道路硬化等重點項目建設,補齊鄉村社會基礎設施短板,為改善鄉村生活環境創造完備的社會基礎設施支撐。
“治”字為要,鄉村治理出實招。以“干凈、整潔、有序”為目標,臘勐鎮從“細”處入手、往“實”處用力,著力打造生態美、庭院美、生活美、人文美的生態宜居和美鄉村。2024年以來,組織發動群眾參與4000余人次,對轄區100余處點位進行整治,竭力打造干凈宜居舒適的生活環境。持續見縫插綠、有效增綠,完成義務植樹2.9萬余株。扎實推進“大三格”“小三格”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體系建設,2024年以來,臘勐鎮共完成“大三格”建設41座,“小三格”化糞池117座。積極引導農戶新建和改造標準衛生廁所,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0%以上。持續推行矛盾糾紛“三級三次”調處機制,今年以來,全鎮共排查出矛盾糾紛30件,調處成功率為100%。深入開展“八五”普法和普法強基補短板“個十百千”行動,群眾信訪總量、矛盾糾紛數量、刑事發案數逐年下降,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產”字賦能,拓寬產業促增收。臘勐鎮緊盯“產業先行、強村富民”目標,著力打造松山高海拔精品咖啡“一張名片”,生豬、肉?!皟蓚€萬頭”和烤煙、水果、蔬菜“三個萬畝”特色產業樣板,2023年全鎮完成咖啡鮮果產量2700噸、干果產量600余噸,實現總產值2000余萬元;種植烤煙1.1萬畝、水果2萬畝、蔬菜2.4萬畝;實現生豬存欄4.36萬頭、出欄肥豬6.5萬頭;肉牛存欄1.64萬頭、出欄0.77萬頭;種植烤煙1.1萬畝,水果2萬畝,蔬菜2.4萬畝。崧越弘旅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通過采取“黨組織+合作社+電商隊+農戶”的發展模式,讓石斛、多肉花卉、非遺小木榨手工紅糖、茶葉、鮮食豌豆等特色農產品搭上“電商快車”,拓寬電商銷售渠道,將“小買賣”做成“大產業”;合作社建立"532"的聯農帶農機制,解決了群眾“富口袋”的問題。
“轉”字托底,移風易俗聚合力。臘勐鎮把移風易俗工作作為推動文明鄉風建設的重要抓手,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農家書屋、婦女之家、兒童之家等活動陣地,廣泛開展理論宣講、移風易俗、應急避險、健康知識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服務活動400余場次,讓移風易俗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引導群眾自覺踐行移風易俗。充分發揮“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等群眾組織作用,對高價彩禮、厚葬薄養、大操大辦、人情攀比、封建迷信等突出問題進行專項整治,讓移風易俗理念植根鄉土。持續開展“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婦”“美麗庭院”等評選活動,以身邊人身邊事教育人引導人,帶動身邊群眾共同營造文明家風、文明鄉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