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沒有現成的答案可以抄,我愿做那個不斷試錯的探路者。”龍陵縣龍江鄉新寨村駐村第一書記張建芬的這句鏗鏘誓言,正通過方寸屏幕轉化為看得見的增收實效。她與村干部王文麗組成“巾幗搭檔”,用100多個日夜的堅守,在田間地頭搭建起連接城鄉的“云上橋梁”。

面對直播帶貨這一全新領域,沒有專業團隊、缺乏運營經驗的她們選擇“以勤補拙”。張建芬調動親友資源,邀請電商從業者駐村指導,從設備調試到話術設計,從平臺規則到粉絲互動,在反復實踐中構建起直播知識體系。王文麗則化身“產品體驗官”,走遍全村赤松茸種植基地,用腳步丈量產品品質,將田間故事轉化為直播素材。
2025年3月16日,張建芬與王文麗手捧赤松茸開啟首次助農直播。鏡頭前,張建芬與王文麗手持當地特色農產品赤松茸,略顯拘謹,介紹產品時不夠生動,設備還偶爾出現卡頓、收音不清等問題,觀看人數也只有個位數。首場直播僅成交3單,但這份“從0到1”的突破,讓兩位主播在個位數觀眾面前依然保持著真誠的微笑。

面對“冷啟動”困境,這對“新農人”選擇直面問題,白天深入赤松茸大棚選品,深夜對著直播數據逐幀復盤。在二十余場實踐中逐步摸索出“田間實景+產品溯源”的特色模式,直播間觀看人數從個位數到達292人,赤松茸單場銷量從3單躍升至21單。
轉折發生在產季交替之際。當零散化農產品供給制約直播頻次時,關鍵時刻,新寨村黨總支書記沈家相主動請纓,以“老相支書”身份出鏡短視頻創作。這位基層干部一改往日形象,或化身“鄉村段子手”調侃直播趣事,或用方言講述農產品種植故事,質樸幽默的內容迅速引發網友共鳴,單條視頻播放量突破5萬次瀏覽量,為直播間導入精準流量。如今,新寨村已形成“短視頻引流+直播帶貨+供應鏈整合”的三維助農矩陣,帶動全村60余戶農戶搭上數字快車。
張建芬說:“拍短視頻推介新寨村、直播售賣農特產品這條路我們會堅定的走下去,我相信,機會總會在不經意間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