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86-3-/2021-0511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龍新鄉人民政府 |
| 公開目錄 | 鄉村振興 | 發布日期 | 2021-05-11 |
| 文號 | 瀏覽量 |
2021年第一季度,龍新鄉堅持習近平總書記“四個不摘”的重要指示,著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統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根據龍陵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于上報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開展情況的通知》有關要求,現將龍新鄉2021年第一季度有關工作開展情況報告如下:
一、學習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情況
有效利用周一集中學習例會、干部職工大會、黨員干部學習例會等,組織干部職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重要講話精神以及中央、省、市、縣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的有關會議精神及相關文件。通過學習,從思想上引導干部職工了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義、目標、任務、措施、要求,重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增強建設美麗鄉村的強烈愿望;明確下一步工作職責任務、工作方法,提升共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截至目前,開展有關理論學習共計4次。
二、具體工作開展情況
(一)在項目規劃編撰上下功夫。認真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規劃(2021-2025)》編制工作,按照每年總投資2500萬、產業類項目占比30%—50%,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充分考慮實際情況,充分考慮以最小的資金投入便利更多的農戶;受益戶方面優先考慮邊緣易致貧戶和脫貧不穩定戶等縣級培訓要求,分別由鄉國土和村鎮規劃建設服務中心、社保中心、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中心校、衛生院、扶貧辦等部門指導11個村(社區)結合實際編制符合本村發展的《規劃》,自下而上確保《規劃》的可行性高、易于實施,具備強力的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性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性。
(二)在穩崗就業上下功夫。縣級召開2021年脫貧人口和邊緣易致貧人口穩崗就業信息錄入工作會議后,我鄉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及時組織各村(社區)扶貧業務員召開會議,就當前穩崗就業重點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并就如何做好脫貧人口和邊緣易致貧人口穩崗就業信息采集、錄入工作進行了業務培訓,要求各村(社區)每月開展務工信息采集工作。各村(社區)狠抓工作落實,認真按照工作要求、時間節點扎實開展脫貧人口和邊緣易致貧人口2020年縣外務工春節期間狀況、2021年務工月監測信息的采集、錄入工作。截至4月,全鄉1339戶5373人脫貧人口、75戶294人邊緣易致貧人口中已外出務工人數為1889人,計劃外出務工人數為92人。此項工作的開展為脫貧人口和邊緣易致貧人口穩崗就業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三)在低收入人口摸排上下功夫。根據龍陵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于開展低收入人口預判摸排的通知》(龍開組辦便箋〔2021〕7號)要求,我鄉認真落實、高效推動,及時組織各村(社區)開展轄區范圍內低收入人口預判摸排工作。要求各村(社區)于3月20日前全面完成預判摸排工作。各村(社區)均嚴格按照分組排序、鎖定對象、入戶核實、制定“一戶一方案”等工作步驟及時間要求,做實低收入人口預判摸排。截至目前,此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
(四)在“兩類對象”動態監測上下功夫。針對全鄉75戶294人邊緣易致貧戶及101戶366人脫貧不穩定戶,研究制定防止脫貧人口返貧、邊緣戶防貧動態幫扶方案,截至目前,101戶366人脫貧不穩定戶已全部消除風險,75戶294人邊緣易致貧戶已消除風險74戶290人,未消除風險1戶4人。一是強化對監測對象的精準幫扶。對具有產業條件的監測對象,加強其生產和經營技能培訓,加強小額信貸支持力度,發揮致富帶頭人、龍頭企業等的典型示范、引領帶動作用,多措并舉幫助渡過生產或經營上的難關;對具有勞動能力的監測對象,把“短期靠打工、中期靠產業、長期靠教育”結合起來,加強勞動技能培訓,拓展技能扶貧新路,通過就地進廠、外出務工、勞務輸出等形式多渠道促成其就業或再就業。二是用好綜合保障。對沒有勞動能力的監測對象,強化對其的低保、醫療、特困人員救助等綜合性保障,做到應保盡保;對因病致貧的監測對象,啟動大病救助、商業補充保險賠付等政策,將醫療費用降到其可承受范圍內;對因意外事件或自然災害致貧的監測對象,啟動返貧保險、民政臨時救助、社會募捐等工作,將損失降到最低;三是發揮好各方面的積極作用。在對監測對象給予物質獎勵的同時,要積極推動鄉風文明、社風文明的建設,加強對其的精神激勵,增強監測對象的艱苦奮斗、勤勞致富的意識;在發揮幫扶政策支持的同時,要注重發揮鄉規民約的作用,營造良好的軟環境;在發揮好政府作用的同時,廣泛發動市場和社會的作用,形成防止返貧的合力。
(五)在扶貧小額信貸貸款意愿摸排上下功夫。一是廣泛宣傳、積極動員。充分利用村“兩委”換屆工作契機,通過群眾戶、戶主會、小組長會議等對小額貼息貸款政策進行細致講解,同時充分發揮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的作用,切實將貸款貼息政策宣傳到戶到人。二是明確貸款扶持的范圍及對象。結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要求,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嚴格按照“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出典型”的原則審查放貸,資金使用與產業不符、信譽度低、項目效益不明顯的不給予扶持。同時,信用社、各村委會實行分片包干、專人聯系,及時收集貸款意向群眾資料,準確提供貸款申請信息,確保小額信貸信息公開和公平實施。通過初步摸排,全鄉共有200戶農戶有貸款需求。
(六)在產業發展上下功夫。目前,龍新鄉以肉牛產業為重點產業進行發展和覆蓋。全鄉共有肉牛養殖戶3266戶,存欄9791頭(黃牛6023頭,水牛3768頭);能繁母牛存欄5882頭(良種母牛2223頭,本地母牛3659頭)。一是良種能繁母牛養殖情況。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大戶+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宣傳動員養殖戶加入到我鄉成立的“龍陵縣雙龍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西門塔爾、安格斯、海福特、利木贊、夏洛萊等良種母牛,經過多次宣傳落實,截至2021年1月30日,已落實有意向養殖能繁母牛的養殖戶1237戶3455頭(其中,建檔立卡戶678戶1499頭,一般戶559戶1956頭)。通過龍陵縣雙龍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引進的牛源已發放給農戶323戶706頭(其中卡戶248戶505頭,非卡戶75戶201頭)。二是肉牛標準化規模育肥場建設情況。2018年至今,我鄉共建設規模養殖場28個(其中,500頭規模育肥場2個,100頭規模育肥場8個,50頭的規模育肥場7個,30頭規模育肥場3個,20頭規模育肥場8個)。已完成驗收并兌付補助資金10個265萬元,未兌付18個255萬元。三是能繁母牛擴群增量項目及保險情況。能繁母牛擴群增量項目工作開展順利,能繁母牛已建檔及保險737戶1471頭,新增牛犢943頭,已經兌付犢牛補助95頭9.5萬元,未兌付884頭88.4萬元。四是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管理情況。我鄉成立了“龍陵縣雙龍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有理事會15人,監事會7人,配備辦公室主任兼出納1人,會計兼辦公室工作人員1人,辦公地點設在原畜牧獸醫站院內。目前有社員638戶(其中,建檔立卡戶419戶,一般戶219戶),已養牛的有584戶,養牛1900頭(其中,建檔立卡戶404戶1087頭,一般戶180戶813頭)。因合作社處于運行階段,為充分發揮合作社的作用,2018年鄉財政給予了合作社補助資金10萬元,用于建設合作社的實體牛場;2019年計劃補助工作經費85200元,(已劃撥42600元)。五是肉牛凍改點建設情況。在原有中心凍改點的基礎上,鄉肉牛凍改點得到了提升改造,配齊了凍改設備,增設了雪山、繞廊、勐冒、黃草壩設4個分點,配備凍精改良技術人員5人,凍精改良工作實現了全覆蓋。六是融資情況。已籌措肉牛專項貼息貸款風險準備金110萬元交到縣信用聯社。合作社已收到養殖戶的融資資金302戶883.765萬元,其中:肉牛專項貼息貸款282戶818.2萬元;貸免扶補和創業貸款13戶36萬元;養殖戶自籌轉入7戶29.585萬元。
(七)在壯大村集體經濟上下功夫。通過創新發展模式、加大政策扶持、加強規范管理等措施,采取“合作社+黨支部+貧困戶”的模式,全鄉11個村(社區)不僅實現村集體經濟零收入的突破,還帶動了貧困戶發展增收,2020年全鄉11個行政村實現了村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上,其中5-10萬元7個村,10-20萬元3個,20萬元以上1個。
(八)在“志智同扶”上下功夫。一是強化智力扶貧。一方面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加強基本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培訓,增強他們脫貧致富的信心和能力。另一方面,對貧困家庭的子女加大教育資助力度,不讓貧困家庭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確保他們應讀盡讀,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二是強化能力扶貧。提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能力,是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扶貧的關鍵,通過對他們科技知識、市場知識、勞動技能的培訓,提高他們的能力。對于從事農業種植、家庭養殖、農產品加工的農戶,對他們進行種養加技術、市場信息方面的培訓;對于外出就業的勞動力,對他們進行專項技能培訓,使他們有一技之長;對于有資源無勞力的農戶,引導他們參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營,實現資產收益。通過采取多種措施,增強貧困群眾“自我造血”的能力和信心。三是堅持典型引路。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扶貧開發過程中涌現的脫貧致富先進典型,宣傳部門聯合扶貧部門及時總結,擴大宣傳,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提高典型的影響力和示范效應,讓貧困群眾學有榜樣、趕有方向,樹立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通過教育引導、鄉規民約、村民理事會等多種形式,培育和樹立勤儉節約光榮、孝敬老人光榮、家庭和諧光榮、脫貧致富光榮的社會風尚。
(九)在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上下功夫。一是安置點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全覆蓋。各安置點成立聯建委員會作為公共服務員隊伍,能配合鄉政府統籌抓好就學、就醫、醫保、社保、民政救助等基本公共服務,按照就近就學就醫的原則,了實現基本教育、醫療公共服務向新市民全覆蓋,提升了新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是培訓和產業就業服務。圍繞有穩定可持續的就業崗位、實現穩定可持續的就業技能提升、穩定可持續的產業增加收入,堅持產業、就業增收兩手抓。堅持發展水稻、玉米等傳統種植業,堅持發展生豬、肉牛等傳統養殖業,鼓勵發展重樓、石斛等特色種植業,鼓勵發展中華蜜蜂、胡蜂等特色種養殖業。安置點配套建成芹菜河、大山田、大漢壩、宰山田、糞箕地等5個養殖區,成立多個肉牛養殖合作社,引進東方皓月公司帶動我鄉肉牛產業穩健發展。從而實現從第一產業里面抓產業,從第一產業里面抓產業促就。政府主動服務,舉辦多次勞動技能培訓,實現易地搬遷戶全覆蓋,對接保山隆基硅業,永昌硅業等本地企業組織勞動力輸出,實現轉移勞動力就業增加收入。三是構建文化服務體系。組建文化服務員隊伍,抓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大山田安置點已配套建設文化服務中心2個、室外文體活動場地2個、五人制足球場1個。芹菜河安置點已配套建設五人制足球場一個,其余安置點也將逐步完善文化設施以滿足基本公共文化需要,豐富新市民業余生活。四是合理設置黨支部。完善機制,強化功能,確保每個安置點基層黨組織成為堅強戰斗堡壘。目前,組建了大山田、芹菜河、崗場園3個黨支部,其余三個安置點由原支部進行服務管理,6個安置點黨組織服務管理實現全覆蓋。
(十)在扶貧項目資金資產管理和監督上下功夫。我鄉嚴格實行市、縣兩級管理辦法,鄉扶貧辦負責統籌協調指導扶貧資產管理工作,財政所負責扶貧資金管理范圍確認,項目辦負責扶貧項目的實施、驗收及績效評價工作,鄉紀委負責扶貧資產管理過程中發現的違法違紀違規問題處理工作,村“兩委”負責本村扶貧資產的管護工作,堅持“誰受益、誰管護”的原則,指定專人管理,逐一登記造冊入賬。一是按照上級要求,規范項目庫建設工作,由扶貧辦牽頭,各涉及部門具體負責,做好在國辦系統中項目庫維護,項目立項、項目實施及專項扶貧資金報賬工作等工作。二是規范項目公示公告。凡涉及脫貧攻堅相關項目資金全部向社會公示公告,接受社會的監督檢查,做到“公布地點公眾化、公布形式專欄化、公布內容通俗化”,主要形式有在鄉級宣傳欄上公布脫貧攻堅政策、項目資金計劃和資金使用效果,在村級村務公開欄上公布脫貧攻堅扶持政策、項目資金計劃和資金使用效果,在扶貧項目實施地點公示,待項目實施完成后,設立項目公示牌,標明項目名稱、總投資、扶貧資金數據完成時間等內容,全面接受群眾監督,確保扶貧項目及資金在陽光下運行。
二、存在問題和困難
我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雖然穩步推進中,但仍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和困難。一是理論學習不到位,政策理解不透徹。我鄉雖然多次組織干部職工學習了鞏固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相關理論知識及政策,但仍存在學習不夠深入、理解不到位的情況。二是村“兩委”班子出現工作脫節的情況。由于村級剛進行換屆,部分村(社區)工作人員有所調整,對村情、貧情不熟悉,對前期開展的脫貧攻堅工作不能全面掌握,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鞏固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的開展。三是穩崗就業率不高。根據2月份的采集情況看,全鄉5667名脫貧人口和邊緣易致貧人口中,3222人有勞動力(含弱勞力或半勞力),其中僅有1443人已外出務工或計劃外出務工,占有勞動力(含弱勞力或半勞力)脫貧人口和邊緣易致貧人口的44.78%。四是肉牛養殖中農戶養殖需求與牛源引進方面供求得不到滿足。目前,全鄉共有意向養殖能繁母牛的養殖戶1237戶3455頭,通過龍陵縣雙龍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引進的牛源已發放給農戶323戶706頭(其中卡戶248戶505頭,非卡戶75戶201頭),仍有914戶意向養殖戶2749頭肉牛未發放到位。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進一步強化理論知識學習。進一步加強鄉、村兩級領導干部的理論和業務知識學習,堅持工作學習兩不誤。認真學習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知識,深刻領會其科學內涵,增強自己實踐鄉村振興戰略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認真學習工作業務知識,在學習方法上做到在重點中找重點,抓住重點,并結合全鄉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
(二)進一步熟悉村情、貧情。積極開展走訪、遍訪工作,盡快熟悉鄉情、村情、貧情,將理論融入實踐中,不斷提升工作能力;村“兩委”及監督委員會成員通過低收入人口預判摸排工作開展,掌握本村(社區)所有農戶基本情況,同時熟悉產業、就業、基礎設施等基本情況,為抓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創造有利條件。
(三)進一步實施產業、就業扶貧鞏固提升工程。鞏固提升煙草、茶葉等傳統優勢產業,穩步推進肉牛、黃山羊、中華蜜蜂等產業發展。緊緊抓住省委、省政府建設八大產業和打造“三張牌”的機遇,積極探索“大產業+新主體+新平臺”的機遇,建立貧困戶與新型經營主體穩定、緊密的產業發展利益聯結機制,全面鞏固提升脫貧質量。加大技能培訓力度和勞動力轉移就業,發揮“貸免扶補”扶持創業和扶貧小額信貸作用,發揮鄉村公益性崗位穩崗增收作用,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四)進一步加強“兩類對象”監測工作。結合低收入人群摸排工作。加強返貧監測,構建鄉村一級監測、幫扶單位和幫扶責任人二級監測和鄉扶貧辦常態化核查三級監測網絡,發現問題,及時跟進措施,消除返貧風險。 一是進一步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發動群眾加入合作社發展肉牛養殖產業,二是充分激發養殖大戶的示范帶動作用及打造好肉牛養殖示范村建設;三是籌措協調解決貸款的問題;四是通過東方皓月集團及我鄉成立的肉牛合作社同時引進牛源,雙管齊下,解決牛源短缺的問題。
四、工作建議
一是縣級要強化對鄉村兩級業務指導,扎實推進鞏固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二是縣級工作統籌協調方面。鄉村兩級人少事多,工作較為繁瑣,為減少不必要的表格材料,高效完成工作,建議強化統籌協調能力。三是穩崗就業方面。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確保脫貧人口及邊緣易致貧人口穩崗就業。開發更多公益性崗位,使有勞動能力但不便于外出務工的人員就近就業;加強與更多用人企業的協作,強化重點企業用工調度保障、農民工“點對點、一站式”返崗復工服務,提升對成規模集中返崗勞動者的輸送保障能力,切實解決脫貧人口及邊緣易致貧人口中難就業勞動力的問題;舉辦更多提升發展產業的技能培訓班,切實提升發展產業人員的技術水平,為發展產業提供有力技術保障。四是規范扶貧資產管理。開展扶貧資產管理專題培訓,由縣級組織到每一個鄉鎮開展一次扶貧資產管理專題培訓,鄉鎮財政所、項目辦、扶貧辦和各村書記、第一書記、業務人員參加。培訓的內容以扶貧資產管理制度、執行、監督為主,突出資產收益扶貧。五是強化駐村工作隊伍。在接下來的鄉村振興和全面小康的建設中,駐村工作隊不但不能減弱,更應該加強,進一步為脫貧攻堅增添動力,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龍新鄉11個村(社區)需每個村派駐駐村工作隊員3人選派上,重點選派政治素質好、工作作風實、綜合能力強、健康且具備履職條件的干部,優先安排優秀年輕干部和后備干部,駐村工作隊隊長原則上由駐村第一書記兼任,并且根據各村(社區)實際情況及需求有針對性地選擇工作隊員。管理上,繼續嚴格落實駐村工作隊工作例會、考勤管理、工作報告、紀律約束、定期走訪、民主評議、召回問責等管理制度,通過管理提升駐村工作隊員工作作用發揮,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切實當好村情民意調查員、政策宣傳員、群眾代辦員、矛盾糾紛調解員、致富幫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