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86-3-/2020-0602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龍新鄉人民政府 |
| 公開目錄 | 農房抗震改造 | 發布日期 | 2020-06-02 |
| 文號 | 瀏覽量 |
為認真做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實施工作,進一步壓實責任,落實龍陵縣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實施工作推進會議要求,及趙副縣長指示,特成立此實施方案。
一、龍新增減掛鉤項目基本情況
龍新鄉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安置區涉及6個村(社區)10個安置點,共78個地塊,721戶農戶,拆舊復墾規模491.628畝。
自2019年8月底施工單位進場開工以來,在縣工程建設指揮部、鄉人民政府、村委會、施工單位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建筑物已基本拆除,部分完成復墾。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縣工程建設指揮部在開展項目實施督查指導工作時,發現我鄉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存以下主要問題:
(一)重視程度不夠,認識不到位。只注重建新入住,沒有把拆舊復墾復綠列重點工作來抓,對拆舊復墾復綠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一是鄉、村、組干部在工作中出現厭戰、畏難情緒。二是對拆舊范圍存在認識誤區,認為只需對使用權證證載面積進行拆除,證外建筑物不用拆除;認為增減掛鉤項目區內屬于“十三五”搬遷和享受易地扶貧搬遷補助的農戶的拆除,未享受易地扶貧搬遷補助自行搬遷的農戶不進行拆除。
(二)拆舊范圍不精準,標準把控不嚴。一是拆除不到位。具體表現為:土地證證載范圍拆除,證外建筑保留;正房拆除,耳房、廚房、雜物房、洗澡間、畜圈等保留。如:荊竹坪村韓家組遷出點,繞廊村白石頭遷出點等。二是拆舊復墾復綠不達標。拆舊不徹底,復墾地塊平整度不夠,耕作層深度不夠,石塊沒有撿除。如:列入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73號地塊菜子地村黃家組的何有新、黃興周、黃家興戶等。三是建筑廢棄物清運、填埋不徹底。拆除后廢棄木材、墻腳石、磚頭等就地雜亂堆放,沒有及時清運或填埋。如:列入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73號地塊菜子地村黃家組何元能、黃家全戶和45號地塊龍新社區李子樹組的賴如順、賴如相、張金順戶等。
(三)管護不到位,復墾復綠后建設占用突出。地塊復墾后監管、管護不到位,導致個別農戶在復墾好的地塊上新建簡易畜圈、生產用房。如:列入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72號地塊黃家組的黃家強戶等。
三、增減掛鉤項目拆舊復墾標準
(一)舊房拆除標準。拆舊地塊內的建筑物、構筑物(包括生活用房、生產用房、院落圍墻、棚圈設施)全部拆除,硬化的場地和道路也要拆除。拆除后的建筑垃圾(包括瓦片、房梁、石塊、混凝土塊、雜物等)要及時清運干凈,拆舊地塊達到地面平整,無石塊、無板結土塊。拆除過程中,舊房墻體為土體的,可就地碾碎推平作為復墾復綠的有效土層。根據實地情況,石腳基礎或擋墻基礎可不拆除,直接作為復墾復綠地塊的地坎。
(二)復墾復綠標準。結合拆舊地塊地形坡度、周邊土地類型、有效土層厚度、水源和道路情況,合理確定復墾用途,原則為“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優先復墾成耕地,也就是水田、水澆地和旱地,其次為林地、草地。
(三)特殊情況問題。1.項目區內實際未搬遷的農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規定符合“一戶一宅”,可不進行拆舊復墾;2.其他不予拆除舊房四種類型包括:列入國家、省認定公布的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村、少數民族特色村落、鄉村旅游扶貧重點名錄的;地方正在申報納入保護名錄所涉及的舊房;兩戶及以上共同居住,且拆除會影響其他房屋結構安全的連體房;因搬遷后,特別是整村搬遷的,確需用于保障今后農業生產、大規模土地流轉使用的工具房、設施房等,由村集體研究并提出申請,鄉(鎮)政府復核,縣級政府審批同意后,可予保留。以上四種情形要以鄉鎮為單位,逐地塊對舊房的具體位置、范圍、外觀等進行登記造冊并注明不拆原因,書面報請縣政府審批,經審核同意備案后,方可不予拆除,但可不予拆除的舊房按規定需收規村集體統一管理使用;3.項目在復墾時就已建好的養殖大戶,按設施農業地相關規定辦理用地手續,在復墾后需進行規模養殖的,必須待復墾項目驗收后,方可按設施農業地相關規定辦理用地手續。
四、驗收分組名單
為認真貫徹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實施工作,加快拆舊復墾及驗收管護工作,現分兩個組來實施驗收工作,分組名單如下:
第一組
組 長:鄭世保
成 員:段佐芬 李夠娣 周榮清 余勝兵
楊新能
第二組
組 長:鄭 宇
成 員:閆志東 楊文露 趙珺斐 李美芬
鄒自明
下設小組辦公室在自然資源管理所,由自然資源管理所所長段佐芬兼任辦公室主任,村鎮規劃服務中心主任閆志東兼任辦公室副主任,趙珺斐、楊文露、余勝兵為辦公室成員,負責拆舊復墾及驗收日常工作。各成員要各司其職、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拆舊復墾及驗收工作。分組成員如有變動,由相應單位人員自行遞補,報小組辦公室備案,不再另行發文。
五、下步工作要求
(一)加強思想認識,提高政治站位。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是事關全縣易地搬遷項目建設用地保障和產生結余指標助推脫貧攻堅資金來源的一個重要渠道。要把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區拆舊復墾復綠工作作為當前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來抓。
(二)精準把控拆舊復墾標準和范圍。一要做到應拆盡拆、拆除到位、復墾到位,要在6月15日前將可不拆除的未搬遷戶、四種類型、養殖大戶摸排清楚,造冊登記并上報縣工程建設指揮部備案。二要針對建筑廢棄物清運、填埋不徹底的,群眾需要的木料、磚石在6月15日前拉走或規范整齊堆放在地塊邊緣,6月15日至25日施工單位將對項目區范圍內的建筑垃圾進行填埋或清運,不允許拆舊地塊內出現建筑垃圾,務必于6月30日按質按量完成拆舊復墾工作。
(三)加強拆舊復墾后土地監管。一是項目區復墾好的土地嚴禁改變土地用途,確需改變的按相關手續辦理后方能使用。對有養殖、種植業需要用地的按合法程序辦理設施農用地備案手續。二是在項目區范圍內一律不得在此申請農村宅基地。三是各村(社區)要確實履行好屬地管理原則,監管好復墾后的土地使用,如無合法手續一律不得再建蓋新的建筑物和構筑物。
(四)全力推進項目實施驗收入庫。務必于6月底前逐地塊完成項目的自檢自查,并撰寫《自檢自查報告》,并上報縣工程建設指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