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92-7-/2020-0229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鎮安鎮人民政府 |
| 公開目錄 | 救災 | 發布日期 | 2020-02-29 |
| 文號 | 瀏覽量 |
為切實做好鎮安鎮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保山市人為地質災害管理辦法》及《龍陵縣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及《龍陵縣自然資源局關于做好2020年度地質災害汛前排查等相關工作的通知》等規定,結合鎮安鎮實際,特制定本防災減災方案。
一、2020年全鎮地質災害預測
(一)預測的主要依據
1.自然地理致災因素分析。鎮安地處滇西橫斷山脈南延的高黎貢山山系,地勢南高北低,山川、河谷相間、山高谷深,境內立體氣候明顯,最高海拔2750米,最低海拔750米,海拔高差2000米。境內主要以玄武巖和沙壤土為主,地質復雜多樣,地表風化嚴重,雨季集中,易發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災害。
2.降雨趨勢預測分析。根據龍陵縣氣象局預測信息:預計2020年總降雨量1890mm,比2019年多115mm,比歷年少223mm。汛期(5—10月)降雨量1640mm,占年雨量的87%。主汛期6—9月四個月雨量1310mm,占全年雨量69%,主汛期雨量大且較為集中,是滑坡、泥石流等山洪地質災害的高發時段。
3.地震趨勢預測分析。鎮安地處地震頻發地帶,境內斷裂構造十分發育,發生地震的概率和頻度較高。如有地震發生,勢必加劇原有地質災害隱患的危險性并可能產生新的隱患。
4.人為致災因素分析。由于道路修建、水利開發、礦山開采及其它工程建設,對地質有不同程度的擾動,出現了大量的高陡邊坡及廢棄土石,發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其它人為地質災害的概率隨之增大。工程項目的開挖造成許多新的地質災害隱患,隱患點數量的增多決定了地質災害頻度和危害程度的增高。
(二)預測結果
1.2020年地質災害活動水平。以鎮安鎮地質環境特征和現有的地質災害隱患時空分布、發育特征、形成機理、活動趨勢為分析重點,對比歷史同期資料,參考龍陵縣氣象臺及地震局的預測成果,預測2020年汛期全鎮地質災害頻度及危害程度總體上屬正常年份。
2.2020年地質災害高易發時期。全鎮地質災害高易發期為6—9月。工程建設和礦山生產等誘發人為地質災害的時間具有不確定性。
3.2020年地質災害高發區域。2020年全鎮地質災害頻度和危害程度可能與常年持平,災害高發區主要分布于:東部淘金河礦山開采區、勐梅河沿線、大瑞鐵路項目區及紅旅線失穩區;北部怒江支流域戶帕、嶺干、邦別、芒告村一帶。
二、地質災害重點防范區
根據歷年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數據,通過在全鎮對地質災害隱患進行排查檢查,確定我鎮2020年地質災害隱患監測點12個,基本情況見附件3。
(一)重點防范地理區域
1.勐梅河主流域區塊:包括鎮北、芒告等村。該區因受勐梅河流域切割深,地形陡峭,地質結構破碎、酥軟,降水量偏高,在暴雨天氣、地震或農灌、溝渠等地表水滲漏時,極易產生滑坡、崩塌災害。
2.佬俵河流域區塊:屬勐梅河支流域區塊,主要包括回歡村。該區多為花崗巖風化土,結構松散,有適當誘發因素即易成災。
3.邦邁河流域區塊:屬勐梅河支流域區塊,主要包括邦邁、鎮寶、鎮平等村。該區地形陡峭,小沖溝眾多,地層較老,巖層破碎,風化嚴重,極易發生滑坡、崩塌災害。
4.赧亢河流域區塊:主要包括戶帕、嶺干、邦別等村,該區地質結構復雜,地下水逕流蝕變強烈,有適當誘發因素即易發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災害。
(二)重點防范礦山開采區域
1.海螺集團八O八白石頭坡開采區邊坡高且陡,易崩塌,棄土堆積場地擋土墻較低,若防護措施不當或超負荷運營,在汛期發生崩塌—泥石流復合災害的可能性較大。
3.攀星公司楊廣鉛鋅礦,由于常年位于地下井巷開采并實施爆破,巖層結構酥松,遇暴雨易發生透水崩塌,部分尾礦在峽谷中隨意堆放,遇河道上游出現暴雨,發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較大。
4.鎮安煤礦開采導致土層破壞嚴重,易發生地面塌陷、沉降等礦山地質災害。
(三)重點防范在建工程區域
1.大瑞鐵路項目工程建設開挖邊坡陡峭,土質疏松,棄土棄渣大量堆積,存在數處小型崩塌、滑坡隱患,特別是勐梅河工程建設區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發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災害的可能性大,屬地質災害重點防范對象。
2.10萬Ah鋰離子電池廠回填邊坡防護措施單一,如遇暴雨發生滑坡—泥石流復合災害的可能性較大。
(四)重點防范水電設施及公路區域
1.勐梅河一級水電站上游由于地下水逕流蝕變強烈,在汛期發生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較大。
2.國道320線楊廣段為強風化砂巖、花崗巖,高陡邊坡比比皆是,汛期產生滑坡、崩塌的可能性較大。
(五)重點防范學校區域
竹箐小街中學地處滑坡區域,學校北邊地勢陡峭,地質結構疏松,遇強降雨產生滑坡、坍塌可能性極大。
三、2020年鎮安重點防范期
根據我鎮氣候特征及地質災害發生歷史,結合對近年來的氣候異常情況分析,確定我鎮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為5月10日—10月10日。
四、地質災害防治對策措施
2020年我鎮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仍然要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以城鎮、鄉村集鎮、人口集中居住區,重點水利水電設施,大中型工礦企業所在地和交通干線為重點,根據《龍陵縣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制度》建立并切實運轉群測群防體系,加強巡查和監測預警工作,一旦發生地質災害或重大險情,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將因災損失降到最低程度。為此,應落實好以下措施:
加強領導、完善制度,落實好群測群防措施各村委會、部門、礦山及工程項目建設單位要成立或更新、完善防災減災領導小組,確定防區預防責任人,預防責任人為村委會主任、單位或部門負責人。各村委會、各部門、礦山及工程項目建設單位要對轄區或管理責任區內已確認的災害隱患點落實監測責任人及具體執行監測任務的監測員。監測員要選擇責任心強、有一定文化素質、有通訊工具的人擔當,對選定的監測員,要簽訂工作責任書明確責任,填寫工作明白卡,使其明確自己的工作內容和職責。要根據轄區或管理責任區內存在隱患的具體情況,詳細制定并嚴格執行“四項制度”和“三條措施”。
(一)四項制度
層層負責制度: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預報工作需要政府及有關單位層層負責,各部門、廠礦、各村委會要針對責任區內的每個隱患點落實預防責任人、監測責任人和監測員。
汛期值班制度:在汛期各級監測人員要明確值班地點、聯系電話,上、下聯系人,確保通訊暢通,保證每天的信息溝通和反饋。
險情巡查制度:對已知隱患點,監測負責人要汛期輪流值班,24小時進行險情巡查,主要觀測異常降雨、地面開裂、土體蠕動、樹干傾斜、山洪暴漲、異常響動等災害前兆和誘發因素,并做好記錄,一旦發現臨災前兆立即報警,轉移群眾至安全地帶;對客觀上可能產生地質災害的人口密集區附近地域,每個自然村要確定一至二名巡查人員在汛期進行定期巡查,發現新隱患要及時采取監測措施并向鎮政府和國土所報告。
災情速報制度:包括災前的緊急情況報告和發災后的情況速報兩方面。發現臨災前兆或異常,要在第一時間報警,迅速轉移群眾,并盡快向鎮政府和國土所報告。一旦災害發生,基層部門要盡快逐級上報,對災情(包括災害規模、誘發因素、傷亡數字、財產損失等)要盡量準確。鎮政府根據災情決定啟動應急預案。鎮政府辦公室電話:6881003,國土所辦公室電話:6881142。
(二)三條措施
簡易觀測措施:災害隱患點要建立簡易觀測措施,進行定期觀測記錄。地裂縫兩側釘樁做裂距和落距變化觀測;泥石流溝做降雨、溝水水位、泥位和流速觀測。按要求做好記錄,妥善保存記錄資料,以便檢查和分析研究,判斷危險程度。
災前預警措施:災害前兆或緊急情況出現后,監測負責人要立即上報,并發出警報。對群測群防點要配備警報器材、確定警報信號,讓群眾熟悉了解信號,能及時作出反應。
緊急避讓措施:對每個威脅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災害隱患點,都要制定出迅速有效的避讓措施和撤離路線、避災場所,一旦出現緊急情況,可以安全撤離。要填寫發放避險明白卡給每戶受威脅的群眾,使之明白了解聽到報警信號后的撤離路線、避災場所,必要時可進行演習。
(三)做好災害隱患的排查和確認
各村委會、各單位、礦山及工程項目建設單位要對轄區和管理責任區內已存在的地質災害隱患完全掌握監控,在此基礎上對其它大于25°的危險性邊坡及有松散物源且匯水面積較大的溝谷(主要是靠近人口居住區、有重要設施的地方)做排查,并在汛期布置專人進行經常性的巡查,確定有無新的隱患點出現,發現異常及時向國土所匯報,由國土所踏勘或請專家確認,并決定是否列入群測群防網絡。
各村委會要充分發動群眾,在汛期對自身居住環境加強巡查,特別是位于或靠近山坡、溝谷的村寨要保持警惕經常巡查。要特別重視學校等人員高度集中地的巡查、監控工作,布置專人負責。一些規模和危害程度較低,未能列入群測群防網絡的地質災害隱患,各村應列入村級群測群防網絡。
巡查工作是及時發現隱患、有效化解突發性地質災害的重要手段,各村委會、各單位、礦山及工程項目建設單位要將確定的巡查區域及巡查負責人在年度防災減災方案中明確。重點防范期內,各村委會、各單位、礦山及工程項目建設單位每天將轄區內地質災害信息向鎮安國土所匯報,并按要求填表做記錄,資料歸檔妥善保存。
(四)嚴格搞好工程建設地質災害的監管和治理
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各村委會要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及《保山市人為地質災害管理辦法》《龍陵縣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對轄區內的礦山和工程建設項目加強監管,特別是在建的項目。要督促礦山和項目建設單位制定其管理責任區的年度防災減災方案和應急預案,成立相應的應急機構。對已形成的人為地質災害隱患,按照“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責令責任單位限期治理,對拒不治理和治理不及時造成人員傷亡或重大損失的單位,將依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進行處罰。對汛期前來不及完成治理的隱患要實施嚴密監測并采取設立警示牌、隔離帶或封閉措施,禁止人畜接近危險地帶。
(五)繼續抓好地質災害氣象等級預報工作
今年縣自然資源局仍與縣氣象局聯合,發布地質災害氣象等級預報,預報等級分為五級:1級為可能性很小;2級為可能性較小;3級為可能性較大;4級為可能性大;5級為可能性很大。同時將提示重點危險隱患點。各村各單位要關注預報和雨量自動觀測點預警,加強對重點危險隱患點監測工作的檢查、督導。
(六)加強宣傳教育,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執法力度
各村各單位要向群眾、單位職工及施工人員廣泛宣傳地質災害的科普知識、防災避災常識,破除封建迷信,使廣大群眾了解正確應對地質災害的方法,并大力宣傳《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提高廣大干部群眾對地質災害防治意義的認識,增強防災法治意識。各村要督促各村民小組或自然村制定村規民約,對私自挖沙取土采石行為加以禁止,加強監管,發現及時舉報,防止因私挖濫采導致傷亡事件的發生。
(七)積極組織地質災害應急演練
各村委會要積極組織轄區內受地質災害威脅的群眾開展針對地質災害的預警、緊急避險應急演練,使廣大干部群眾熟悉預警信號、預定的撤離路線和避險場所,不斷提高干部群眾的臨災應對能力,樹立正確的防災減災意識,掌握科學防災常識。
五、主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及監測、預防責任人
(一)經排查,我鎮2020年主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及監測、預防責任人見附件3。
(二)交通干線、水利水電設施、礦山企業、學校、在建項目地質災害監測責任人由各相應部門負責人擔任,監測負責人由該管理部門指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