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92-7-/2019-0327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鎮安鎮人民政府 |
| 公開目錄 | 安全生產 | 發布日期 | 2019-03-27 |
| 文號 | 瀏覽量 |
各村(社區),鎮直及駐鎮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中發(2011)1號)、《國務院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國發(2012)3號)、《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云政發(2012)126號)精神,加快推進實施"興水強龍"戰略,進一步強化我鎮水資源節約、水環境保護工作,突出抓好水資源開發利用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控制"三條紅線"控制管理工作,結合鎮安鎮實際,現就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制訂本工作方案。
一、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重大意義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生活之首,是關系供水安全、糧食安全、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國家安全的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是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戰略舉措,是應對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水生態惡化的有力抓手。我鎮水資源總量雖多,但時空分布不均,江河下切、水資源位于山地低處,而居民往往居住在山地上方,水資源難以開發利用;85%的水資源量集中在汛期,往往造成汛期洪澇災害,枯水季節水資源嚴重不足形成干旱。轄區內個別河段污染嚴重,農業灌溉用水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低,工程性缺水、資源性缺水、水質性缺水和用水管理不善已嚴重制約我鎮經濟社會發展,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勢在必行。
二、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水資源管理、節約和保護為重點,嚴格控制用水總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嚴格控制入河(湖)排污量,加快節水型社會建設,逐步建立符合我鎮實際的水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體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為推進鎮安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提供水資源保障。
三、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原則,注重人水和諧,著力強化民生水利,尊重自然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處理好水資源開發利用與嚴格管理水資源的關系,有效保障城鄉居民飲水安全、供水安全;堅持以水定需原則,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保障生態安全。
堅持統籌兼顧原則。統籌好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協調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用水,處理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關系。重點推進水資源"三條紅線"控制管理,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考核制度,全面加強水資源合理配置、節約和保護。
堅持政府主導原則。堅持政府在水資源管理中的主導作用,加強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組織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參與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共同構建節水型社會。
四、目標任務
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紅線控制,嚴格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紅線控制,堅決遏制用水浪費;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控制,嚴格控制入河排污總量。初步建立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初步形成節水型社會格局,不斷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經濟社會發展用水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一)用水總量控制目標
2017年,全鎮年用水總量控制在0.18億立方米以內;2020年,全鎮年用水總量控制在0.182億立方米以內;2030年,全鎮用水總量控制在0.182億立方米以內。
(二)用水效率控制目標
2017年,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大于等于0.50以上;2020年、2030年的控制目標縣級還未下達。
(三)水功能區水質和重要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控制目標
2017年縣政府下達考核鎮安鎮水功能區1個(八〇八水庫), 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重要水源地2個(八〇八社區燒灰處、古城寺),水質達標率分別為88%、100%; 2020年、2030年水功能區、水源地控制目標和水質達標率目前縣級還未下達。
五、加快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一)推進水價改革和節水開示范建設
充分發揮水價調節作用,合理提高非農業用水價格,穩步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階梯式水價制度,落實好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制度。配合上級部門大力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工作,強化和完善節水管理制度,制定用水標準,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二)加強節水監督管理
強化取用水大戶的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配合上級主管部門重點抓好年用水量60萬立方米以上非農業取用水大戶的取水在線監測信息平臺的安裝和管理。推進建設項目節水設施"三同時"管理制度,對新建、改建、擴建項目進行節水評估,并要求配套建設節水設施。推進用水定額管理體系建設,研究制定我鎮計劃用水和節約用水管理辦法,落實《云南省用水定額》標準。
(三)推進節水改造和節水型器具推廣使用
加大國家有關節水技術政策和技術標準的貫徹力度,積極申報、實施節水技術改造和示范工程,并積極推進節水改造任務以及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嚴格限制高耗水型工業項目建設和農業粗放型用水。加快節水技術的節水器具推廣,公布有關節水型工藝、設備、器具名錄,推動節水器具標準化建設和管理。
(四)鼓勵非常規水源利用與節水
鼓勵應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規水源,開展雨水蓄積利用示范工作。針對不同村社的自然狀況和水資源特點,制定相應的非常規水源利用計劃,大力推廣中水回用。
(五)加強水源保護
配合上級部門加快推進水功能區和入河排污口監測體系建設,以水資源管理系統建設為契機,積極推進各流域水量水質監控系統建設。加強對重要取用水戶取、退水計量和入河排污口監控建設。同時配合好上級主管部門開展重要流域污染源風險評價工作及重點入河排污口排放達標考核方案編制工作,水功能區的確界立碑工作;根據國家、省、市、縣水功能區和入河排污口排污監督管理辦法,加強對我鎮水功能區和入河排污口排污的監督管理。
加強飲用水水源安全保障,編制好飲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規劃及飲用水源地突發污染事件應急預案工作,做好飲用水源應急監管體系建設工作。
加快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維持河流合理基流的水庫以及地下水的合理水位,嚴禁建設項目非法侵占河湖水域,維護河湖生態健康。積極申報鎮內重點河段綜合整治項目。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是應對日益嚴峻的水資源形勢、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鎮人民政府成立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鎮水利工作站,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工作。各村(社區)、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強力推進。要按照國家、省、市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要求,建立和推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我鎮嚴格執行龍陵縣政府制定的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考核辦法和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指標體系。各有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協調配合,落實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二)各司其職、形成工作合力。根據縣政府的要求,鎮安鎮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管理控制指標落實負總責,并把完成情況作為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鎮政府組織對各村(社區)落實年度目標和重點任務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各部門按照我鎮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要求,履行好各自的職責。
1.鎮水利工作站負責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組織實施的具體工作,按時完成用水總量控制目標。
2.鎮農業技術推廣站負責制定節水農業發展規劃和組織實施,按時完成農田用水效率控制目標。
3.鎮林業工作站負責制定水源涵養林的生態公益林的規劃建設。
4.鎮國土資源管理所負責對推進地下水監測體系建設,嚴格地下水管理和保護。
5.其他有關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共同推進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三)加大資金投入。要拓寬投資渠道,建立長效、穩定的水資源管理投入機制,不斷加大公共財政水資源管理的投入,保障水資源節約、保護和管理的工作經費,按照《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條例》(國務院460號令)要求,將水資源費主要用于水資源節約、保護和管理,重點加強水資源管理系統保護、水生態修復、執法監督等工作。
(四)完善政策機制。配合上級部門研究制定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政策性文件,推進取水許可、水資源論證和水資源配置、節約、保護、管理以及水資源費征收使用等政策體系建設,保障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實施。
(五)加大宣傳,全民參與。加大水資源政策法規宣傳力度,提高全民節水意識和水資源保護意識。各村社區、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對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宣傳力度,提高全民節水意識和水資源保護意識。逐步將節水知識納入基礎教育,在幼兒園、學校廣泛開展節水型學校建設活動,強化對學生的教育引導,倡導節約用水的文明生活方式。充分利用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各種媒體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進一步提高水資源管理和決策的透明度,積極完善公眾參與機制,通過聽證、公開征求意見等多種形式,廣泛聽取意見,建立公眾參與的管理和監督制度。
鎮安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