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一昂,咱們就年輕了二十歲!”6月14日,激昂的鑼鼓聲劃破鎮安天貓優品首屆民俗狂歡打跳賽現場的寧靜,14位女性舞者以遒勁之勢托起9米長龍,龍陵縣首支老年女子舞龍隊在此完成驚艷首秀。金紅相間的龍身騰空而起,與隊員們布滿歲月痕跡卻堅毅有力的雙手相映生輝,一場跨越年齡與性別的非遺傳承故事,在騰挪翻轉間徐徐展開。

舞臺上,老人們默契配合,將“游龍穿云”的靈動與“盤龍昂首”的雄渾展現得淋漓盡致。翻飛的龍鱗掠過鬢角的白發,晶瑩的汗珠折射著朝陽的光芒,她們眼中躍動的熾熱光芒,比舞動的金龍更耀眼。此起彼伏的掌聲中,無數鏡頭定格下這震撼瞬間——這不僅是傳統技藝的綻放,更是生命力量的禮贊。

談及建隊初心,隊長陳英眼眶濕潤:“年輕時看舞龍,總覺得威風凜凜,但從沒敢想女人也能舞龍。”隨著年歲增長,這份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愈發濃烈。在文化熱心人士的支持下,陳英奔走數月,終于集結起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姐妹。“我們不年輕了,但還有力氣、有熱情,想讓舞龍這門老手藝繼續‘活’下去。”

從零起步的訓練充滿艱辛。擺尾時虎口磨出血泡,抖身導致手臂拉傷,騰躍造成腳踝扭傷......但傷痛從未擊退這群執著的舞者。65歲的隊員張構芹笑著說:“手上的泡破了又長,就像我們學舞的決心,越挫越堅韌。”晨曦微露的廣場、暮色籠罩的空地,都留下她們相互攙扶、反復打磨動作的身影。
“人心齊,泰山移。”動作指導老師陳國松感慨道,“我指導過無數舞龍隊,因人員流動、資金短缺,很難傳承下來。但這群老姐妹讓我看到非遺傳承的希望——她們不僅用身體記住動作,更用靈魂守護文化。”在陳老師的悉心教導下,團隊將默契融入每一次轉身、每一個騰挪,讓古老技藝煥發新生。

活動現場,年輕觀眾小王驚嘆:“原以為舞龍是年輕人的‘專利’,沒想到奶奶們的精氣神徹底顛覆了我的認知!”更令隊員們欣喜的是,舞臺下,孩子們踮著腳尖、瞪大眼睛模仿舞龍動作,好奇的目光中閃爍著傳承的火種。

當銀發與金龍共舞,她們舞動的不僅是精彩人生,更是跨越性別與年齡的文化宣言。這支老年女子舞龍隊用布滿老繭的雙手,托舉起非遺傳承的使命;以永不言棄的堅守,證明熱愛與年齡無關。在她們的守護下,舞龍這項千年技藝必將在鎮安大地扎根生長,讓傳統文化的薪火代代相傳、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