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92-7-/2023-1101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鎮安鎮人民政府 |
| 公開目錄 | 公共文化服務 | 發布日期 | 2023-11-01 |
| 文號 | 瀏覽量 |
鎮安鎮大壩社區向陽寨屬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寨內的墻畫記錄著土陶制作的方法和村內的歷史文化,傳承200余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鎮安土陶”是向陽寨的特色招牌。2023年,大壩社區以“傳承非遺文化,建設和美鄉村”為主題,將向陽寨作為鄉村振興“一村一示范”進行打造,著力推動集“鄉村旅游+非物質文化傳承+土陶文化制作工藝”為一體的傳統村落建設。
守護好一個傳統村落。向陽寨2013年被保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漢族制陶工藝之鄉”,2014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授予中國傳統村落稱號。2017年云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所編制完成了《保山市龍陵縣鎮安鎮向陽寨村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規劃》,同年鎮安鎮統籌實施了向陽寨傳統村落建設項目,重點打造陶寨之門、節氣之道、陶寶集市、陶源夢記、陶藝新館、三龍戲珠、石橋夕照、古村勝景等“向陽八景”。項目實施后,因疏于管理導致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壞,為有效保護傳統村落文化、風貌,向陽寨黨支部通過組織召開黨員大會、戶主會等方式,加大對傳統村落保護的宣傳力度,提升村民保護意識,讓廣大黨員群眾積極參與到傳統古村落保護開發中,形成全民參與的工作格局。
傳承好一個非遺文化。向陽寨的土陶技藝源遠流長,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明顯的地域特點與時代特征。向陽寨土陶曾經鑄造過歷史的輝煌,全寨凡成年男子幾乎都會制陶,師承關系為父傳子子傳孫,家家從事制陶業,呈現出老幼婦孺齊揉泥、舉家上陣制皿忙的景觀。土陶產品銷往騰沖、芒市、南傘、畹町、瑞麗、緬甸等地,出現了“泥腿子”點土成金,壇壇罐罐走出國門的景象。傳統工藝文化的發展與傳承,關鍵在于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如何在傳承中謀發展、在創新中求特色,為讓還帶著前輩體溫的土陶文化的血脈得以傳承和延續,大壩社區通過爭取項目資金實施土陶制作鄉村工匠傳習所建設項目,將原小組活動室改造為集土陶制作體驗、土陶展銷(直播帶貨)等為一體的土陶研習館,實現土陶手藝從日用器皿(如腌菜罐子、酒缸、作料碟)向工藝品(如花瓶、茶具)轉變,真正將文化優勢轉變為資源優勢、經濟優勢。研習所分為展覽售賣區、制作體驗區兩個部分,展覽售賣區主要展示向陽寨本土生產的土陶,并通過電商直播帶貨或向游客直接售賣等方式銷售本地生產的土陶;制作體驗區主要是讓游客自己親自體驗做土陶,親自感受土陶的魅力,燒制完成后采取郵寄等方式將作品交到制作者手中。土陶研習館建成后,交由向陽寨兩小組管理,并通過競標的方式由寨內的1名非遺傳承人來經營,預計兩個小組每年可實現集體經濟1.8萬元左右。同時,通過研習館的運營還可帶動其他非遺傳承人重拾土陶制作這門手藝,共同推動向陽寨土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積極打造文旅產業品牌,引導更多群眾參與到文旅產業中來,帶動越來越多的群眾增收致富。
建設好一個美麗村莊。向陽寨探索開展了以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為主要內容的村莊治理體系,以《村規民約》和《紅白理事章程》為基礎,制定了向陽寨寨規,在向陽寨黨支部的領導下,寨內的重點事務均由兩個村民小組共同商議決定,真正實現了土陶文化發展一盤棋、人居環境治理一盤棋、集體經濟發展一盤棋。在人居環境治理中,通過召開主題黨日、戶主會等方式,教育引導黨員群眾充分認識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意義,營造“人人參與、家家行動、戶戶受益”的良好氛圍,調動廣大黨員群眾自覺維護生活環境、共建美好家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推行寨內主路黨員分段負責、寨內小路農戶“門前三包”的政策,采取“一天一小掃、一周一分段掃、一月一大掃”的方式,持續抓好寨內人居環境治理,保護好寨內各種公共設施,綠化好寨內的每個角落,聚力把向陽寨建設成“村莊秀美、生活甜美、社會和美”的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