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92-7/20240601-00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鎮安鎮人民政府 |
| 公開目錄 | 就業 | 發布日期 | 2024-06-01 |
| 文號 | 瀏覽量 |
【問題1】
我是烹飪專業的。入校第二學期的職業生涯規劃課上,學習生涯規劃知識后,我就給自己定下了十年內成為主廚的目標。但不久,根據學長回校分享的職場發展情況及專業老師對烹飪專業學生職場發展的介紹,我發現并不是有志于從事烹飪專業的人就一定能當上主廚。所以我很困惑,自己的規劃是不是不夠合理?自己的目標是不是定得太高了?
【問題2】
我現在是一所大專學校的三年級學生,即將畢業,正在一家文化傳播公司當新媒體運營實習生。念大學以來,我對新媒體工作很感興趣,也想在新媒體領域發展,因而我的職業目標就是畢業后獲得這家公司的留用。但在實習過程中,我發現自己難以適應如此快節奏的工作,自己的文筆、照片拍攝、視頻制作和溝通交流能力都不足以勝任這個崗位的要求。特別是在溝通交流方面,領導經常說我“不會說話,不適合干這一行”,曾有同事讓我慎重考慮職業目標。最近,我一邊實習,一邊考慮未來,感到自己先前沒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畢業近在眼前,我該怎么辦?
【問題3】
到今年7月我就工作滿一年了。這一年來,我在一家設計公司當平面設計助理。根據我的職業生涯規劃,我希望在三年后、五年后、十年后每次都能晉升或跳槽到更好的公司。但一年的職場經歷讓我意識到一個道理:與其頻繁跳槽不如在一個地方深耕。因此,我對自己頻繁跳槽的規劃有所懷疑,擔心如果自己這么做的話,發展不一定能如預期。現在我非常困惑的是,自己之前的規劃到底合理嗎?我是否需要做出調整?怎么調整?是不是要做plan B?
【專家觀點】
記得有個寓言故事,說兔子問站在樹上的烏鴉,這里安全嗎?烏鴉說很安全,兔子就待在樹下,結果被狐貍叼走了。這說明:
一、 只有充分了解自己和職業情況才能做出合理的規劃。
為什么烏鴉覺得很安全而對于兔子卻很危險?因為兩個動物的情況不一樣。烏鴉站在樹上,狐貍抓不到當然很安全,但兔子在樹下,很容易就被捉去。兔子既未考慮過是否樹的每個部位都安全,也未考慮過它和烏鴉的區別。片面輕信了烏鴉的話,結果喪失了性命。其實職業規劃也是如此。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特質(會不會飛),然后要了解職業情況(樹的哪個部位安全),制定的規劃才能趨于合理。
(一)興趣≠特長。把興趣看得太重是學生職業規劃時常犯的錯誤。對某個職業感興趣是好事,但如果認為僅憑興趣就能成功就太天方夜譚了。因為職業不是看興趣,而是看能力的。對新媒體感興趣的這位同學顯然僅有“興趣”,從其表述看,對新媒體工作要求知之甚少,因此職業準備不足,實習受挫。對于這位同學而言,首先該做的是盤點自己,有哪些優點與不足。其次因為也快畢業了,另找實習機會難度較大。所以建議先立足實習了解公司其它崗位需求,再通過各種渠道搜集與自身能力匹配的職業招聘信息。
在盤點自我與了解職業時,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要區分職業要求的“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有些要求是必須具備的,比如應聘財務需要基礎的會計知識,應聘新媒體需要文筆流暢等。我們稱之為“必要”條件。還有些條件具備能提高成功率,不具備也有資格應聘。比如應聘打字員不會五筆,但拼音速度也很快;應聘保安不是退伍軍人等等。并非所有條件都要滿足才能應聘。二是對那些尚未滿足的要求進行難易度辨析。比如新媒體運營,視頻制作和照片拍攝技巧可以通過學習在短時間內提高,但文字功底需要日積月累,溝通能力與人的性格、習慣、思維模式有關,很難短時間內有所改變。所以這位同學比較理智的做法是在新媒體行業內重新選擇一份勝任的職業。
(二)了解職業發展的前景。了解職業發展前景,是對下步計劃判斷的依據。要了解兩方面內容。第一,職業的生命周期。畢竟現在科技發展速度較快,意味著技術淘汰速度也在加快。很多行業在進入互聯網+時代后,員工結構都發生了改變。比如平臺直銷的形式減少了銷售,但增加了客服需求;“網購”模式令不少中小超市關門,但快遞員需求卻大大增加。有些職業已經日薄西山,比如流水線操作工,將逐漸被機器替代。有些職業要求發生了重大變化,比如傳統的車鉗刨,越來越多地被數控機床替代。隨著3D打印技術的進步,對數控的要求還將進一步提高。還有的職業方興未艾,比如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了解職業前景,在規劃時就能提前準備,進行風險防范。第二,職業的晉升途徑。我們知道,大多數專業都可以有許多職業可以選擇,而絕大多數職業也有許多不同的發展途徑。以網絡編輯員為例。可以晉升為資深編輯——大型網站主編,也可以跳槽選擇采訪型記者,喜歡做圖的可以走美工路線,喜歡推廣的可以從事網站推廣——網站運營。不同的晉升路線對人員要求也不同。了解這些,一方面幫助自己選擇合適的晉升途徑,另一方面在市場發生變化時可以多一些選擇。
(三)職業相同企業不同,職業要求也可能不同。職業要求不是一成不變的,行業不同,企業不同,工作內容、要求都可能不同。以人力資源管理為例,分規劃、招聘、培訓、績效、薪酬、勞動關系六大模塊。公司規模較大,這六個模塊可能各有分工,規模較小,可能就都要做,規模更小一點的,可能還要兼任行政工作。還有一些公司將人事業務外包,工作內容就另有變化。還有些企業根據薪資不同,要求也會有所變化。比如同是前臺接待工作,一家金融企業的薪資是市場平均薪資的2倍,招聘條件中身高、體型、外貌、專業都是必要條件,全日制本科是學歷最低要求。而一家私營小企業,薪資不到上海市上一年度平均薪資的40%,只要熟練操作office就可以了,學歷、外觀都不做要求。因此,一家企業應聘不成功,不代表學生完全沒有機會,可以根據自身特質,另尋合適企業應聘。
二、 沒有完美的計劃,只有完美的執行。
回到開頭的寓言故事。如果兔子想要安全,應該怎么辦呢?辦法還是很多的。可以看看有沒有樹洞可鉆,可以涂上油彩偽裝不容易被發現,可以找個梯子爬上樹枝,也可以離開大樹另找安全之處。職業規劃也是如此,當發現困難、阻礙的時候怎么辦?想辦法解決就是了。
(一)職業規劃本身就要隨機應變的。應屆生由于缺乏工作經驗,所以往往職業和自身認知不足,職業規劃出現偏差再正常不過。即使認知無誤,公司環境以及市場變化導致職業規劃調整也是常有之事。所以在執行規劃時依舊要時刻留意環境變化,及時進行調整。這里要注意一個問題,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情況、條件都不相同。所以別人的建議可以參考,但不必照搬。以那位烹飪專業的同學為例,能否當上主廚,主要是看技術。十年磨一劍,在餐飲行業,認真學習,進步快的話10年成為主廚并非不可能。其實傳統的中式廚藝重實踐,拜師很重要,跟著好的前輩學習能事半功倍。所以找一家有著名廚師坐鎮的“老字號”餐飲工作,對提高廚藝會有很大助力。
(二)永遠要有Plan B。職業發展本身就有很多種可能。如那位從事平面設計的同學,跳槽還是深耕發展快,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剛才說了職業規劃要隨機應變。但應變也需要提前準備。所以,永遠要有Plan B,甚至Plan C,Plan D。考慮到各種可能,做好應對預案。如果深耕,需要學習哪些知識,掌握哪些技能?如果跳槽,有哪些行業、企業、職位可以選擇,他們對人才的要求是什么?自己還需要作哪些準備?想要職業發展,最好提前兩三年就開始準備。可以在工作中學,也可以參加培訓提升技能。若對職業有迷惘的,可以參加招聘會,看看理想職位的招聘要求,再制定提升計劃。
(三)保留一個“備胎”。我們以前說“掘十口淺井不如掘一口深井”,但如今的職場上是“掘一口深井的同時也要掘一些淺井”。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隨著職場分工精細化,合作越來越多,多掌握一些相關知識有利于更好地溝通與合作。第二、職業供求情況除了個人能力,還取決于勞動力供給和市場需求。掌握一些其它知識,留一個“備胎”,對提高就業質量也有好處。很多網絡作家“大神”當初就是從兼職做起的。
(上海市浦東新區就業促進中心 孫炯)
(源自:“中國就業創業”微信公眾號)
(了解相關職業指導信息可關注“中國就業創業”微信公眾號職業指導專欄,可了解典型案例、職業畫像、專家觀點、答疑解惑,有專家團隊、方特色欄目、微課堂、企業用人指導等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