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84-7-/2019-0708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龍山鎮人民政府 |
| 公開目錄 | 鄉村振興 | 發布日期 | 2019-07-08 |
| 文號 | 瀏覽量 |
為鞏固脫貧成果,提高脫貧質量,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根據《中共云南省委辦公廳云南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完善貧困退出機制的通知》(云廳字〔2019〕31號),龍陵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于印發《龍陵縣落實云南省鞏固脫貧成果20條要求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結合龍山鎮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關于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脫貧攻堅統攬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著力夯實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基礎,著力改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水平,確保到2020年同全國全省全市全縣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二、主要任務和措施
為鞏固脫貧成果,提高脫貧質量,龍山鎮嚴格落實中央及省市縣委的決策部署,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進一步突出問題導向,對照中央第十二巡視組對云南省開展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反饋意見、貧困退出專項評估發現問題、龍山鎮黨委和政府2018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發現問題、龍山鎮中央2018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發現問題,以及各級檢查中發現問題進行認真認領,制定各專項整改落實方案,明確責任人和整改時限。堅持至2020年,脫貧攻堅做到責任意識只增不減,工作力度只增不減,精準幫扶只增不減,考核問責只增不減。確保到2020年,實現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一)貧困人口。抓實精準管理鞏固提升工程。目前,全鎮未脫貧1個村162戶641人,根據省市縣2019年“短板清零”“任務清倉”的要求,計劃年底脫貧出列1個村,162戶641人全部脫貧退出。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消除絕對貧困。一是健全扶貧對象動態調整機制。以“嚴、實、細、準”的作風推進精準識貧、精準脫貧,確保底子清、情況明,真正做到應納盡納、應扶盡扶、應退盡退。健全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及退出機制,做好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和建檔立卡管理工作,以現有貧困人口為基礎,完善扶貧開發建檔立卡信息管理系統,及時更新、清洗建檔立卡扶貧對象信息數據,確保信息真實準確。二是建立脫貧成效監測機制。開展全覆蓋脫貧對象鞏固達標認定進一步加強對已脫貧人口的跟蹤評估,幫扶責任人定期入戶了解生產生活情況,對退出不達標、脫貧不穩定以及因各種因素返貧的及時返貧納入。按照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項目、脫貧不脫掛鉤幫扶單位的要求,繼續保持對已脫貧人口的幫扶,確保退出貧困戶穩定脫貧。三是建立分類幫扶辦法和貧困風險戶幫扶機制。對兜底脫貧戶、貧困風險戶以“幫”為主,對因病、因殘、因災等原因導致困難的,爭取政策最大限度的開展“點對點”精準幫扶;對現固脫貧戶以“扶”為主,實行“輸血”與“造血”相結合,符合社會保障條件的繼續給予救助,同時幫助理清發展思路、謀劃增收項目、解決家庭就業,有效拓寬家庭收入來源;對穩定脫貧戶以“引”為主,重點通過加強扶智、產業扶貧、金融扶貧、就業扶貧等幫扶措施,著力提高“造血”功能。
(二)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縣平均水平。2019年底預計實現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以上。
(三)飲水安全。加快實施貧困地區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穩定實現農村飲水安全有保障。一是加強水源地保護。防止水源受到污染和人為破壞,引導農民科學施用化肥、農藥,減少面源污染,加強農村污水處理。二是做好區域供水工程規劃。堅持水質、水量并重原則,與鄉村振興戰略相銜接,合理選擇水源、工程型式、供水規模和水質凈化措施。有條件的地方,發展規模集中供水到戶。山地居住分散的農戶,采用分散式供水。及時進行水質消毒處理,有效消滅水體富含微生物,確保設施設備安全、規范運行。對水處理設施不完善、消毒設施不配套的工程,著力改造配備凈水設施和消毒設備,持續保證水質穩定達標。三是加快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進度,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盡快投入使用,該項目目前涉及全鎮10個村(社區)共28個項目,計劃投資781.58萬元,共解決1242戶7209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96戶855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四)住房安全。4類重點對象100 %完成危房改造,全面解決貧困人口住房安全問題。將加大農村住房的動態監測,今后出現危房的,及時進行危房改造。一是做實房屋鑒定。動態加大農村危房排查力度,抓好農村住房鑒定并完善相關鑒定手續。二是做實危房改造。有效制定危改對象的危房改造方案,實行“一戶一方案”,確保改造到位,及時做好驗收和資金兌付工作。三是統籌謀劃好土基圍墻、籬笆房的改造工作,解決好住房安全穩固、遮風避雨問題。
(五)產業扶貧。抓實產業發展鞏固提升工程。完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戶聯動發展的利益聯結機制,有勞動力、有產業發展意愿的貧困戶至少與1個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建立合作關系。一是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方向。發展規模特色農業。在產業興村強縣行動中鞏固提升9167.76畝茶葉生態建設和中藥材“重樓”擴種1000畝、烤煙4274畝建設,分別帶動建檔立卡戶1153戶、225戶、361戶。發揮專業合作社帶動作用。成立各種專業合作社57個,入社會員達12935戶,覆蓋率達到99.2%,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注重培育穩定增收產業。加大蔬菜、烤煙、池塘(網箱)養魚、砂糖橘、重樓、中草藥、石斛、核桃、肉牛等種養殖產業扶持力度,努力形成“村村有產業、戶戶有項目、人人有收入”的特色產業扶貧新格局,切實拓寬長效穩定的增收渠道,每年帶動361戶建檔立卡戶種植烤煙6000畝、帶動700戶建檔立卡戶提升茶園1000畝;力爭到2020年,實現全鎮蔬菜基地規模達3000畝,建成砂糖橘基地2000畝、重樓中藥材基地1500畝、茶葉11400畝,水產養殖(池塘、網箱)面積穩定在1000畝。二是大力發揮新型經營主體引領帶動作用。依托東方皓月公司、龍陵縣建豐牧業專業合作社,采取“公司+集體經濟+合作社+規模養殖場+養殖戶”模式,力爭到2020年,吸納1777戶建檔立卡戶加入合作社(其中5戶無勞動力),建成肉牛規模育肥場30個,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寄養、代養良種能繁母牛680頭,貧困戶自己養殖良種能繁母牛2頭以上1437戶,全鎮能繁母牛飼養量達到6420頭(其中西門塔爾等優良品種2100頭以上),實現戶均增收6080元。依托悅農公司、龍陵縣蜂盈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養殖戶”模式,到2020年,全鎮戶均養殖中華蜜蜂5巢以上的養殖戶達到591戶,養殖中華蜜蜂2955巢,實現戶均增收2400元。發展龍陵黃山羊養殖,到2020年,全鎮養殖龍陵黃山羊30只以上的戶261戶,全鎮出欄商品羊3654只,養羊戶戶均實現純利潤8410元。發展生豬養殖,到2020年,全鎮戶均養殖生豬2頭以上的戶3205戶,戶年均出欄肥豬4頭,實現銷售收入2564萬元,戶均增收3200元。發展土雞養殖,到2020年,全鎮養殖土雞20只以上的戶4720戶,戶年均出售土雞30只、出售土雞蛋1200枚,能實現銷售收入1670.88萬元,戶均增收1440元。三是持續推進高原特色新興產業。采取政府引導、企業帶動、農戶參與的方式,穩步推進具有比較優勢的核桃、堅果、糯橄欖等林果特色產業,培育發展經濟效益高的中藥材、種苗等新興產業。每年帶動1371戶建檔立卡戶鞏固特色林果(核桃9498畝、堅果524畝、糯橄欖457畝)1.04萬畝。加快全鎮4座石斛楓斗加工廠建設,確保全部完工并驗收投入使用,提升經濟效益,促進農戶增收。
(六)就業扶貧。抓實轉移就業保穩定增收工程。一是加大培訓,提高技能。到2020年末,每個村(社區)至少組織一期技能培訓,每期培訓人數不低于50人,建檔立卡貧困戶中至少有一名適齡勞動者參加培訓,有勞動力的建檔立戶實現全覆蓋,2019—2020年完成勞動力轉移培訓17期,培訓人次850人次,總投資25.5萬元。年度目標為:2019年培訓10期,培訓500人次,總投資15萬元。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50人次。2020年培訓7期,培訓350人次,總投資10.5萬元。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00人次。二是依托保山工業園區,促進轉移就業。依托工業園區和各類制造加工業、高新技術、建材及農產品加工為重點的特色產業集群,提供優質的服務,實現就近就便務工常態化,為轉移就業創造更多的條件,實現“轉移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轉移人數達220人以上。三是多渠道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勞動力就業。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和政府購買服務崗位,優先安置建檔立卡戶勞動力就業。積極協調龍頭企業開發就業崗位,實現企業和勞動者供需有效對接,吸納建檔立卡戶勞動力穩定就業。健全完善勞務對接機制,開發建檔立卡戶公益性崗位400人以上,確保有意愿的貧困勞動力家庭至少有1人就業。。
(七)教育扶貧。抓實教育扶貧鞏固提升工程。一是抓實控輟保學,確保無一名適齡少年輟學。認真落實控輟保學責任制,確保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鞏固率均達100%。二是抓好學生資助,確保無一名學生因貧失學。全面落實學前教育至大學階段資助貧困生的各項資助政策。對建檔立卡戶子女學生做到“精準資助,應助盡助”,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失學,不讓一戶貧困戶因學返貧。認真落實“雨露計劃”“職業教育東西部協作行動計劃”,優先保障建檔立卡新生勞動力就業。三是抓好教育項目建設,改善學校辦學條件惠民生。抓好投資220萬元的橫山小學綜合樓、運動場項目,投資600萬元的龍山小學運動場項目,投資190萬元的麥地小學女生宿舍,投資140萬元的芒麥小學學生食堂的安全質量管理工作。
(八)健康扶貧。抓實健康扶貧鞏固提升工程。加快龍山鎮河頭衛生院業務用房建設項目、新建橫山衛生室解決業務用狹小的問題。圍繞保障建檔立卡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工作目標,抓實抓細抓好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扎實開展健康體檢、隨訪評估、電話咨詢等基本醫療服務,鞏固建檔立卡戶醫療保障100%覆蓋成果,確保建檔立卡戶患病得到及時發現和就醫,對救治工作進行動態監測,確保全鎮建檔立卡人口患病能得到及時救治。
(九)生態扶貧。持續加強天然林資源保護。鞏固退耕還林成果1143畝,鞏固天然林停伐保護面積197570畝,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推進陡坡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強化濕地保護和恢復,實施生態修復工程。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強化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扶貧,整合生態扶持項目,讓廣大山區群眾在保護生態中受益。實行嚴格的森林資源保護制度。優先安排符合條件建檔立卡戶勞動力從事護林工作,切實穩固天然護林員崗位44名和生態護林員崗位94名,保障建檔立卡戶收入持續穩定。
(十)交通扶貧。抓實農村基礎設施鞏固提升工程,提升鄉村道路用、管、護。一是加強鄉村道路規劃建設工作。已經開通縣城至龍河公路、赧白公路公交車,至邦臘掌公交車正在上報審批,至麥地社區、楊梅山村“窄改寬”工程正在實施。繼續申報至尹兆場、芒麥、戶孔、核桃坪、新下寨、香柏河、橫山等行政村“窄改寬”工程。二是進一步加強養護管理。堅持建管并重,健全鄉村道路養護長效機制,完善應急管理體系,穩定投入鄉村道路養護人力、物力和財力,加大公路巡查力度,推進全鎮鄉村道路建、管、養工作穩步前行,做到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三是加強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完善鄉村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對交通標志、護欄、警示燈、減速帶、反光柱等交通安全設施進行日常維護和修復,根據需要及時設置臨時應急的交通安全設施。四是強化路面交通秩序整治。對無牌人力三輪車、拼裝三輪摩托車、外籍三輪摩托車上路行駛等交通違法行為,進行大力整治;大力整治違法停車行為,營造良好的停車秩序;嚴厲打擊無證駕駛、酒后駕車、超速、超載、非法營運等交通違法行為。五是加強農村文明交通宣傳教育。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強化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微信等載體,大力宣傳文明交通安全知識,教育引導廣大農民遵守交通法規。
(十一)電力扶貧。全鎮17個村(社區)均通10千伏以上動力電,253個村民小組均通380伏動力電,農戶生產生活用電得到保障。
(十二)網絡扶貧。網絡寬帶已全覆蓋行政村、學校和村衛生室。
(十三)公共設施。18個村(社區)建有黨員活動中心、便民服務中心和必要的公共活動場所。投入使用橫山村便民服務中心。
(十四)易地扶貧搬遷。全面完成大坪子社區羅家大坡89戶安置點建設任務。按照以崗定搬、以業定遷原則,做好后續產業發展和轉移就業工作,確保進城入鎮安置有勞動能力家庭至少1人實現穩定就業。在提升安置點功能上下功夫,堅持“五通”(通路、通水、通電、通訊、通網絡)、“五化”(硬化、凈化、亮化、綠化、美化)標準,按照“規模適宜、功能合理、資源共享、綜合利用”和“缺什么補什么”要求,進一步完善安置點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完善功能,提升檔次,為搬遷戶“穩得住、逐步能致富”創造條件 。全面完成養殖小區建設,做好舊房拆除和復墾復綠工作。
(十五)農村低保。抓實社會保障扶貧鞏固提升工程。完善農村低保制度,符合條件人口全部納入低保范圍,收入穩定超過脫貧標準。一是加強對象銜接,應扶盡扶,應保盡保。分別把符合條件的對象納入農村低保或建檔立卡范圍,實現農村低保對象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雙向銜接,動態調整,對象識別共同精準。把符合建檔立卡貧困對象的農村低保全部納入建檔立卡范圍,給予支持扶持、幫助其增收脫貧、同時,將符合低保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入低保范圍,保障其基本生活,實現兜底脫貧。二是整合資源,使救助與扶貧的功能效應最大化。讓扶貧及低保政策最大限度惠及困難群眾,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社會救助政策全覆蓋。把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受災人員救助,醫療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臨時救助和社會力量參與等救助資源與扶貧開發的資源高度整合,對多因素致貧,生活特別困難的群眾應用多項社會救助政策,實現救助的最大化,保障其基本生活權益。三是嚴格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照料護理補貼制度,為最困難的群體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十六)養老保險。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全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
(十七)集體經濟。深化“股份合作經濟”,把培植村級主導產業與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統籌謀劃,總結推廣“龍山模式”,鞏固成效促發展。以“三變”(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改革為契機,進一步盤活集體資產資源、提供社會服務、開展租賃業務、入股或參股、量化資產收益等方式,拓寬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渠道,2019年底確保17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達5萬元以上。
(十八)人居環境。抓實生態宜居鄉村鞏固提升工程,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鞏固提升。通過《村規民約》監督和“愛心超市”激勵等措施,全鎮167戶“臟亂差”農戶已全部銷號,村莊人居環境整治達到1檔標準以上。圍繞“綠色、生態、宜居”工作目標,抓實“七改三清”為主要內容的提升人居環境行動,加快推進村莊垃圾收集處理水平,每個自然村至少有1個以上垃圾收運設施,2019年在河頭區域選址建設高溫汽化爐或垃圾處理廠,完成尹兆場、戶孔、新下寨、核桃坪4個村生活垃圾處置基礎設施建設。做到垃圾治理率2019年不低于90%,2020年治理率不低于95%。確保生活污水處理農戶覆蓋率或綜合利用率不低于70%,到2020年鎮政府駐地及各易地搬遷安置點等區域村莊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開展鄉村公廁、旅游廁所、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建設和改造,到2020年,全面完成鎮村兩級公廁提升改造。抓好道路硬化、村莊綠化、村莊亮化、村莊美化等村容村貌改造提升工程,確保到2020年村容村貌得到根本改觀。
(十九)精準幫扶。扎實開展脫貧措施戶戶清行動,實施好村級施工圖、鎮級路線圖,下好進村入戶的苦功夫,練好因貧施治的硬功夫,做好一戶一策的細功夫,全面做到貧困對象家底、致貧原因、幫扶措施、投入產出、幫扶責任、脫貧時序“六清”,把精準施策要求貫徹落實到脫貧攻堅的各環節、各領域和全過程。對已脫貧1620戶6811人貧困人口,做到脫貧不脫鉤、脫貧不脫政策,壓實幫扶工作責任,初步建立返貧防貧工作機制。按照一戶一策的要求,對未脫貧出列的大坪子社區和162戶641人未脫貧退出貧困人口,按照“短板清零”“任務清倉”的要求抓好工作落實。以解決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的具體措施項目化,鎖定時間、任務、目標,明確鎮村干部、駐村工作隊員工作責任,實現扶貧政策、項目、資金對建檔立卡戶全覆蓋,貧困戶至少享有2項幫扶措施并取得實效。
(二十)守邊固邊。我鎮不涉及。
四、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鎮黨委、政府將堅持脫貧攻堅全鎮一盤棋,將工作重點轉移到脫貧摘帽問題整改和后續幫扶及鞏固提升上來。繼續抓好組織協調、督促檢查,研究解決后續鞏固提升的突出問題。
(二)強化工作統籌。強化鎮黨委、政府和村(社區)“兩委”主體責任意識,統籌做好鞏固提升的計劃安排、項目落地、資金使用、人員調配、推進實施等工作;按照任務分工,制定工作方案,推動政策落地,全面推進薄弱村、薄弱環節和薄弱工作的鞏固提升。
(三)強化督導考核。將鞏固脫貧成果20條落實情況納入鎮年度扶貧開發成效考核的主要內容,對工作落實不到位的嚴肅進行追責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