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84-7/20241217-00001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龍山鎮人民政府 |
| 公開目錄 | 公共文化服務 | 發布日期 | 2024-12-17 |
| 文號 | 瀏覽量 |
端午臨仲夏,千載意蘊長。為弘揚傳統文化,豐富群眾節日文化生活,6月6日上午,龍陵縣龍山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展了以“艾草飄香迎端午?非遺文化潤心田”為主題的系列迎端午活動。包粽子、制作艾草香囊及艾草按摩錘、非遺服裝秀、消防安全宣傳,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群眾感受濃濃的民俗文化。
一、巧手裹粽迎端午
一年一度端午至,片片粽葉裹溫情。龍山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合白塔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開展包粽子比賽。20位居民群眾齊聚一堂包粽子,賽傳統手藝,讓大家“沉浸式”體驗了一場指尖上的“速度與激情”。
比賽現場,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們提前為大家準備好了糯米、粽葉及包粽子所用的麻繩,隨著一聲令下,包粽子比賽正式開始!折粽葉、放糯米、纏麻繩……巧手翻飛間,一只只飽滿的粽子就包好了。大家沉浸在歡聲笑語中,“賽”得不亦樂乎。經過一番激烈的角逐,評出一等獎一名、二等獎兩名、三等獎三名,比賽結束后,選手把自己精心包的粽子帶回家,跟家人一起分享美味。
二、碧艾香蒲處處忙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蘇軾筆下的古時民俗如今依然保留著。香囊制作是端午文化的一種傳承,龍山鎮組織群眾制作端午節香囊及艾草按摩錘。
在志愿者們的指導下,居民用桌上準備好的布料、五彩線、艾草等材料學著制作香囊。繡香囊邊、把艾草塞入囊中、上下捏合、穿線、收口……大家熱情高漲,你一言我一語,穿針引線、彩繩纏繞,在相互探討幫助中,一個個香氣怡人、形似粽子的香囊很快就縫制完成。香囊制作完成后,緊接著艾草按摩登場了。將艾草與布料巧妙結合,制作出一個個精美的艾草養生按摩錘子。這些按摩錘子不僅外觀精美,而且具有養生保健的作用,獲得大家一致點贊。
三、非遺服裝展魅力
龍山鎮在龍陵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部分干部職工穿著阿昌族服飾,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展阿昌族非遺服飾秀。從服裝之美感悟文化之韻,讓更多人看到非遺的魅力。
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較少的7個少數民族之一,其中一部分聚居在龍山鎮芒麥村。阿昌族“織錦”2023年納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阿昌族“織錦”是一項需要耐心和技巧的技藝,從一支紗到一匹布再到一套服飾,其中涵蓋了從阿昌族的起源和分支發展到文化服飾及手工藝傳承的各個方面。通過阿昌族服裝秀,展現出獨特的審美,更展現出龍山鎮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
四、消防安全記心間
在端午節活動的尾聲,還邀請到縣消防大隊工作人員為龍山鎮干部職工示范講解消防安全知識,工作人員通過講解什么是應急管理、如何進行日常防火、正確使用設備電器、正確科學迅速報火警、開展自救逃生等安全應急知識以及平時在用火、用電、用油、用氣等方面應克服和糾正哪些違反安全的不良習慣等內容,讓干部職工深入了解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學會正確使用消防器材,掌握火災逃生自救技能,預防和減少火災事故的發生。講解后,邀請干部職工到龍山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消防屋開展消防安全情景模擬。
“龍山鎮將繼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積極開展傳統民俗文化宣傳活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群眾深切感受祖國傳統節日的獨特魅力。”龍山鎮宣傳委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