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84-7/20241210-00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龍山鎮人民政府 |
| 公開目錄 | 公共文化服務 | 發布日期 | 2024-12-10 |
| 文號 | 瀏覽量 |
龍陵縣龍山鎮尹兆場村、地處龍山鎮西北面,距龍陵縣城35.5公里。尹兆場村制作土布技藝歷史悠久、據傳在南宋后期就已傳人本地,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尹兆場村靠近緬間棉花種植產地、由于交通不年,經濟發展相對滯后,使農耕時期的土布制作技藝得以較為完整地保留。
尹兆場村的土布制作技藝廣泛分布于本村內楊家寨、王家、大門腳等7個村民小組。20世紀70年代:制作土布的農戶有250戶,有土織布機250臺,農閑時從事紡織土布的婦女達500多人,村里幾乎每家都有一臺織布機,有一兩架紡車,每戶都能獨立完成紡、漿、經、刷、織等全套工序,如今織土布的還有10多戶,共30多人。織土布的代表人物有楊菊美、許順芹、張桂芝等人。
土布織機原始、古老、笨重,均為木料制作,全部為當地的能工巧匠手工研制。織布機部件主要包括紡車、織機床、經板、升子等。從棉花織成布,一般要經過以下幾道工序:搓棉條、紡線、分線、漿線、打簡管、經線、交、卷經、刷線、制緯穗、織布、制染料、染布等。
土布的品種有純白布、藍布、黑布、條紋布、大小方格布等。其用途十分廣泛如床單一般用純白布,背腰、鞋面用青黑布,衣服用藍布、黑布,也可以用條紋布被里用白布或黑布。土布古樸素雅,質地柔軟,厚實,吸汗力強,透氣性好,深受當地老百姓的喜愛,在當地,做壽衣,一般都要用土布,一時買不到都要千方百計去尋找。
龍山鎮尹兆場村原汁原味地保存了古代織土布的工具、技術和技巧,是織布技術的“博物館”,具有較強的史學價值和較強的旅游觀賞性。織土布是云南部分地區婦女傳統勞作的主要形式之一。數百年來,土布一直是當地及周邊群眾在衣食住行中不可或缺的東西,在土布紡織技藝的傳承中,當地群眾憑著自己的智慧和巧手,創造出豐富多彩的服飾文化。在當地,婦女不會織土布就會被人看不起,說她是“生漢子”,姑娘出嫁時的陪嫁品,一般就是自己織的若干件土布和自己做好的若干雙土布鞋子。
尹兆場村的土布產品多次參加縣里組織的農產品展銷會展銷。織土布技藝的傳承方式,多數為口傳心受、母傳女授、婆傳媳受或師傳徒受,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自己的獨特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