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99-4-/2018-1231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發展和改革局 |
| 公開目錄 | 項目工作信息 | 發布日期 | 2018-12-31 |
| 文號 | 瀏覽量 |
為加快推進全縣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以信用體系建設促進農村經濟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加大對“三農”的信貸支持。龍陵縣自2014年以來,啟動了針對信用鄉(鎮)、信用村、信用戶的“三信”創建活動,通過幾年的努力,完成了轄區所有10個鄉鎮農村“三信”評定工作,逐步解決好金融支持“三農”發展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改善了轄區農村信用環境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工作措施
(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龍陵縣堅持把推進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三信”創建活動,作為解決農民“貸款難、難貸款”的著力點,為農戶建立信用信息電子檔案,為銀行信貸審批提供參考依據。自2014年以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三信”評定工作,成立由縣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人行行長、縣金融辦公室主任為副組長,縣財政局、縣人社局、農村信用社等為成員的龍陵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并制定印發了《龍陵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推進實施方案》和《龍陵縣農村信用戶信用村和信用鄉鎮評定管理辦法》,為全縣“三信”評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明確目標,落實責任。一是明確各方職責。縣政府與人行聯合部署,各鄉鎮和信用社統一行動。由縣人行組織信用社深入10個鄉鎮,對農戶建檔情況,有貸信用農戶數量以及“三信”評定意愿等情況進行調研,召開金融機構座談會,摸清了龍陵轄區農戶實際信用水平。縣領導小組負責審定信用鄉(鎮)和信用村(社區)。人行牽頭到各鄉鎮動員和培訓鄉村干部,并實施對采集工作進展情況的督查。鄉政府和基層信用社進行采集數據的初審,并根據初審結果公示信用戶,申報信用村(社區)和信用鄉(鎮)。鄉、村干部和信用社人員共同開展農戶信息采集,對數據真實性負責。二是加強成果運用。縣創建領導小組要求數據采集完成后統一由人民銀行保管,縣有關部門需要共享數據,經縣創建領導小組同意即可使用,進一步擴大使用范圍,助推全縣信用體系建設。信用社根據評定情況落實授信額度、利率優惠和簡便農戶貸款程序等措施,切實讓利于農。
(三)多方聯動,穩步推進。自2014年以來,通過采集農戶的基本家庭情況、所從事行業、信用履約情況、經營發展情況、償債能力及家庭經濟狀況等指標信息,劃定各得分范圍對應的信用等級,建立“信用戶”檔案,實行一戶一檔管理。截至目前,龍陵縣10個鄉鎮全部評定為信用鄉鎮,信用村的數量達到87個,占全部121個行政村數量的72%;全縣轄內農戶總數64340戶,建立電子檔案農戶數64009戶,評定信用農戶數54690戶,授信額度達19.83億元。2018年累計發放農戶貸款11.21億元,累計發放農戶信用貸款7.05億元。
二、取得成效
(一)改善了農村地區的信用環境。通過“三信”評定工作,對符合貸款條件,信用評級在1A及以上檔次的農戶發放信用貸款(核發金碧惠農卡)進行授信,并按1A、2A、3A的信用等級給予每戶3-10萬元授信。同時評定為信用戶的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實施優惠利率。至此,廣大農民切身體會到“誠信”所蘊含的價值,農戶的信用意識得到了提高。10個鄉鎮全部被評定為信用鄉鎮,說明通過多年共同努力,全縣農村信用環境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二)緩解信息不對稱,提高了信貸支持有效性。農村“三信”評定工作,改善了農村地區信用環境,優化農村地區的金融生態環境,提高了涉農金融機構的放貸意愿。農村信用社通過為信用戶提供利率優惠、優先安排信貸額度和提供信用貸款等優惠服務,有效地滿足了農戶金融需求,農民貸款難問題得到進一步緩解,有力的支持當地農村經濟發展。
(三)簡化貸款審批手續,提升農村金融服務質量。農村“三信”評定工作,改變了傳統的針對資產進行授信的方式,借款人僅憑“信用戶”的評級結果即可獲得授信,辦理貸款時只須帶身份證到信用社就可辦理,隨用隨貸,免去了大量繁雜的手續,大大提升了審批效率,從而提升了農村金融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