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43275660-2-/2021-0405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地震局 |
| 公開目錄 | 地震科普 | 發布日期 | 2021-04-05 |
| 文號 | 瀏覽量 |
地下水與地震的關系,我們祖先很早以前認識到了。據史 書記載,公元前7年11月15日陜西、甘肅、山西一帶發生大地震,當時漢成帝劉鶩曾派人去問李尋:“為何水出地動?”李尋回答說:“地震越大,出水越多。”以后我國歷史上各個朝代 有關記載就更多了。進入 21世紀以來,隨著近代科學的發 展,人們在總結與認識地下水與地震的關系方面又有了新的 進展,并且積累大量實際觀測材料,開始試用于地震預報。
地震是一種地質現象,是地質構造運動的結果。構造運動會把力集中在地殼中某一個薄弱部位形成應力場,應力場的應力積累導致巖石破裂,是地震發生的根本原因,地震以前在震源附近地殼應力急劇變化時地下水的變化會及時表現出來。所以觀測地下水的動態變化能預報地震
但是使地下水運動狀態變化因素并不是單一的地震原因,比 如:降雨、灌溉、人工開采地下水等也會引起地下水的變化,這充無疑對地震預報增加了干擾因素。因此地震專家們必須把來自地震原因的地下水變化信息篩選出來。因此他們在選井時就特別注意 盡量避開這些干擾因素,所以他們通常選擇深井特別是那些含水 層周邊有一定的封閉條件的水井為最好。另外我們知道地震發生 在地殼的深井處( 一般震源深度為幾公里到幾十公里)用深井現觀測深部含水層的 水動態對于推測來自震源應力場的地殼應力變化則更為有 利、比淺層水接受的地震信息更加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