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43275660-2-/2020-0618008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地震局 |
| 公開目錄 | 地震科普 | 發布日期 | 2020-06-18 |
| 文號 | 瀏覽量 |
地震發生時快速避險自救
一、避險自救的方法
1、震時是跑還是躲?
答:震時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避震應選擇室內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室外開闊、安全的地方。
如何抓住時機科學避震?避震空間是人們震時能夠自救求生的客觀基礎。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識,事先有一點準備,選擇正確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間,就有生存的希望。汶川等地震經驗表明,采取應急避震措施后大多數人能安全脫險。專家們認為:大多數地震是有感或輕度破壞地震,所以遇震時一定要鎮靜,并就近就地躲避。
2、躲避地震時身體應采取的姿勢?
答:身體蹲下或坐下,盡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體;用雙手或外物(衣物、課本)保護頭頸、眼睛、掩住口鼻。
3、高樓如何撤離?
答:從高樓撤離時應走安全通道,千萬不要坐電梯。千萬不能跳樓。
4、在樓房怎樣避震?
答:遵循就近躲避原則。保護頭部,就近躲避到床、桌下等“安全角”或廚房、衛生間、儲藏室等小開間內,千萬不要跳樓,待強震過后有序撤離。震時要注意:迅速關閉電源、火源;千萬不要滯留在床上;不要到陽臺上去;不要到外墻或窗子邊;不要乘電梯。如果震時在電梯里,應盡快離開;若門打不開要抱頭蹲下,抓牢扶手。
5、在平房怎樣避震?
答:盡量保護頭部,沖出房屋到空曠地帶,如果來不及,就在堅硬家具下伏而待定,再伺機轉移到戶外。盡量避開橫梁下。
6、如何進行家庭防震演練?
答:(1)平時找好緊急避險的地方,如衛生間、堅固的桌子下面,進行“10秒鐘”緊急避險練習。(2)平時找好安全、暢通的路線進行“1分鐘”緊急撤離與疏散練習。(3)利用平時交流時提問家庭成員避震家中最安全地點,并普及相關防震知識。
7、地震時如何保護頭部?
答:地震發生時可用事先準備好的枕頭和坐墊保護頭部(輕巧能保護頭部的要木塊等),如果沒有也可用雙手抱住頭部躲避
8、地震時怎樣保護自己?
答:地震時要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防護的較好辦法。所謂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對策。避震應選擇室內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室外開闊、安全的地方。
9、野外避震要點提示:
(1)發生山崩時,要沿著與滾石垂直的方向跑;不要順著滾石方向跑。躲在結實的障礙物下,或蹲在溝、坎下或者往兩邊跑。
(2)在河、湖邊,盡快往地勢高的地方轉移,以防次生水災的襲擊。
10、地震火災逃生要點提示:
(1)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移動時降低身體重心。
(2)遇到燃氣毒氣泄露,不要使用明火,用濕布捂住口鼻,逆風逃離。
(3)震后疏散要聽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不要慌亂擁擠,盡量避開人流。
(4)地震時,遠離水庫、水壩,避免受到傷害。
11、家庭避震要點提示:
(1)迅速關閉電源和煤氣。
(2)就地選擇安全處躲避。
(3)遠離陽臺、禁止跳樓、禁止乘坐電梯。
(4)高樓撤離時應走安全通道。
(5)家住平房盡快跑出室外到開闊地區避震。
12、學校避震要點提示:
(1)就地選擇安全處躲避,例如課桌下,講臺旁。
(2)地震后學生在老師指揮下按照應急撤離路線和順序分級分班有序撤離到安全地方。
(3)決不可亂跑,造成混亂,不要靠近窗戶,跳樓,離開后不要輕易返回教室。
(4)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并注意避開高大的建筑物或危險物。
(5)在中、小學應該普及防震知識,震區學校應有防震訓練的方案,并指定地震第一響應(指定人員有序組織撤離、快速反應)。有條件的學校應備救災物品,如:急救醫藥用品、防寒防雨用品、工具等,并按班級或教室分配個人手中。
13、在公共場所(在商店、書店、展覽館、地鐵)怎樣避震?
答:聽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不要慌亂,不要擁向出口,要避開擁擠,要避開人流,避免擠到墻壁或柵欄處。選擇結實的柜臺、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邊、內墻等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東西護住頭部。避開玻璃櫥窗或玻璃柜臺。避開高大不穩或擺放重物、易碎品的貨架。避開廣告牌、吊燈等懸掛物。
14、戶外避震要點提示:優先選擇戶外開闊地!
(1)避開玻璃幕墻,遠離過街橋、立交橋。
(2)避開變壓器、避開廣告牌、路燈等懸掛物及高聳物。
(3)避開狹窄街道、危舊房屋等。
(4)避開易燃、易爆倉庫。
15、記住“避震十不要”。
千萬不要跳樓。
不要滯留在床上。
不要在室內窗下、陽臺上、樓梯里、電梯間和外墻下避震。
不要在狹窄街巷、高樓大廈以及高大煙囪和水塔下避震。
不要在電線桿、高壓線、變壓器下避震。
不要在立交橋、過街天橋以及各類橋下避震。
不要在河邊、懸崖下避震。
不要躲進危險的場所。如:生產危險品的工廠,儲藏易燃易爆品的倉庫等。
如果是在人多的場合遇到地震,一定要避開人流,不要擁擠。
震后,不要馬上回到建筑物內尋人、找物,要提防余震的發生。
16、震后被埋壓廢墟下如何自救?
被埋壓在倒塌的建筑物里,你應該做的是:
一是穩定下來,改善自己所處的環境。
二要注意保持好自己的體力
三是如果受傷了,要用簡易的辦法包扎好傷口,以免失血太多,造成昏迷。
四要不時地向外界發出求救信號,爭取被救,注意發出求救信號時最好采用敲擊的辦法,千萬不要大喊大叫,浪費體力。
17、開車時遇到地震如何求生 應立刻減速停車,做到1、2、3、4!
(1) 駕駛員快速靠近路邊停車。
(2) 地震過去后再下車。
(3) 車旁有高的建筑物,應該趴在兩臺車縫隙之間。
(4) 注意避開橋梁和隧道。
18、震后救人的原則
震后救人的原則:①先救近處的人。不論是家人、鄰居,還是萍水相逢的路人,只要近處有人被埋壓就要先救他們。②先救容易救的人。這樣可加快救人速度,盡快擴大救人隊伍。③先救青壯年。這樣可使他們迅速在救災中發揮作用。④先救“生”,后救“人”。唐山地震中,有一個農村婦女,她為了使更多的人獲救,采取了這樣的做法:每救一個人,只把其頭部露出,使之可以呼吸,然后馬上去救別人;結果她一人在很短時間內救出了好幾十人。
19、心肺復蘇法,人人都要掌握:1.判斷意識:雙手拍打患者雙肩并呼叫,觀察有無反應。2.大聲呼救幫助,并打120。3.判斷心跳、呼吸觸摸頸動脈,同時觀察胸廓起伏,判斷心跳、呼吸情況。如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行心肺復蘇,并記下搶救開始時間。4.胸外按壓部位:兩乳頭連線的中點手法:采用雙手疊扣法,上臂伸直,利用身體重力,垂直向下用力按壓深度:胸骨下陷≥5cm頻率:連續胸外按壓30次(17秒完成)5.開放氣道清理呼吸道。6.人工呼吸8-10次/分,每次呼吸約1秒,通氣成功與否以可見胸部起伏為標準。7.持續心肺復蘇持續進行心肺復蘇,直到恢復自主心跳與呼吸。
20、家中常備應急物品。平時,我們還需準備家庭防震包。家庭防震包內需要放置應急逃生繩,簡易防護用具,錘子、哨子、收音機、手電筒、電池(定期更換)等,瓶裝礦泉水、壓縮餅干及巧克力等飲料、食品(定期更換);繃帶、膠布、止血帶等應急醫藥用品和個人信息卡。
二、防止次生災害的方法
1、地震時怎樣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
答:迅速切斷電源、氣源,防止火災發生。
2、如何做好疏散準備?
答:清理雜物,使門口、庭院通道暢通,震時便于人員逃離。熟悉周圍環境,了解避難場所,地震時可沿指定路線及時疏散。
3、怎么樣避免地震時物品傷人?
答:固定高大家具,并將燈具、掛鐘等懸掛物取下或系牢,防止傾倒或掉下傷人。家具物品擺放要重的在下,輕的在上。在高大的家具上方不要堆放笨重物品。將床放在內墻(承重墻)附近,要遠離屋梁和懸掛的燈具。
4、家庭如何防震?
答:學習地震基本急救知識,制訂家庭應急預案,準備好防震應急包,包內配齊應急物品(如藥品、食品、飲料、電筒、口罩等),開展家庭緊急避險、撤離與疏散的演練活動。
5、哪些工程破壞后可能引發嚴重次生災害?
答:水庫大壩、堤防、貯油、貯氣設備、輸油輸氣設備、貯存易燃易爆、劇毒和強腐蝕性物質的設備,核能利用設施等。
三、抗震設防的必要性
1、當地政府應該怎樣提高抗震設防要求。
(1)堅持設防標準。龍陵縣按8度設防標準對建筑物進行設防。(2)加大設防規劃、設計的監督。建設單位、住建部門要加大建設單位的設防標準、設計的監督。加大對民居民房的抗震設防引導和宣傳,提高設防要求。(3)加大設防審批制度。地震局加大對龍陵縣城區建設工程抗震設防工程的審核審批,堅持按標準進行建設。
2、需要進行抗震設防的重大工程有哪些?
答:鐵路、公路、橋梁、機場、電站、通信樞紐、廣播電視設備、醫院、供水、供氣、供熱設施等對社會有重大價值或重大影響的工程。
3、為什么要提高工程抗震能力?
答:地震災害主要是由于工程結構物的破壞造成的。因此,加強工程結構物的抗震設防,提高現有工程結構的抗震能力是減輕地震災害的重要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