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66829322/20230619-00001 | 發布機構 | 市生態環境局龍陵分局 |
| 公開目錄 | 環境影響評價 | 發布日期 | 2023-06-19 |
| 文號 | 瀏覽量 |
項目名稱 | 建設單位 | 主要建設內容及規模 | 總投資 (萬元) | 環保 投資 (萬元) | 建設 地點 | 環評 類型 | 審批 時間 | 審批 文號 | 備注 | ||
序號 | 書 | 表 | |||||||||
1 | 龍陵縣平達鄉死人埡口硅石礦普查臨時性探礦建設項目 | 龍陵縣恒源礦業有限公司 | 勘查區由34個拐點坐標圈定,面積3.5901km2,采取槽探、坑探方式對V1、V2礦體進行冶金用脈石英勘查,完成地形、地質、水工環測量工作,配套建設臨時工棚、施工便道、臨時排土場、沉淀池、截排水溝及生態恢復等工程。 | 732.08 | 35.63 | 保山市龍陵縣平達鄉 | √ | 2023/6/19 | 龍環發〔2023〕17號 | ||
聯系電話:0875-6128408 (兼傳真) 電子郵箱:llxhbjbgs@126.com
關于龍陵縣平達鄉死人埡口硅石礦普查臨時性探礦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的批復
龍環發〔2023〕17號
龍陵縣恒源礦業有限公司:
你公司上報的由云南清風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編制人員:劉海燕,證號:20210503553000000003)編制的《龍陵縣平達鄉死人埡口硅石礦普查臨時性探礦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已收悉,經我局研究,現批復如下:
一、項目基本情況及審批意見
該項目位于保山市龍陵縣平達鄉,地理坐標:東經98°48′45~98°50′06″,北緯24°17′27″~24°18′54″。項目于2022年11月28日取得云南省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備案證,備案項目碼:2211-530523-04-05-944406。本項目工程內容由主體工程、輔助工程、儲運工程、公用工程、環保工程等組成。項目勘察面積3.5901km2,勘查區由34個拐點坐標圈定,采取槽探、坑探方式對V1、V2礦體進行冶金用脈石英勘查,完成地形、地質、水工環測量工作,配套建設臨時工棚、施工便道、臨時排土場、沉淀池、截排水溝及生態恢復等工程。工程總投資732.08萬元,其中環保投資35.63萬元,勘查期5年。我局同意按照該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所述的性質、地點、規模、采取的環保對策措施等進行項目建設。
二、《龍陵縣平達鄉死人埡口硅石礦普查臨時性探礦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應作為該項目環境管理的依據,重點做好以下環保工作:
(一)加強水污染治理工作。勘查生活污水、食堂廢水經油水分離器預處理后與其他生活污水排入收集池沉淀后回用于鑿巖、場灑水降塵及綠化,不外排。槽探土石方臨時堆放點淋濾水經截排水溝排入沉砂池處理后回用于工作面灑水降塵;降雨前施工便道、臨時排土場淋濾水產生量經截排水溝排入經沉砂池沉淀處理回用于灑水降塵;PD1地下涌水采用“絮凝沉淀”等工藝,經三級沉淀池處理后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一級標準,優先回用于灑水降塵及綠化,其余通過箐溝排入綠根河。
(二)做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勘查期來自表土剝離、槽探與堆放場、坑探掘進與排土場、道路運輸的揚塵呈無組織排放,采取灑水降塵、篷布遮蓋、探坑采用濕法鑿巖等措施,可有效減少揚塵對周圍大氣環境影響;燃油廢氣采用優質燃油、合理安排機械使用時間,經自然擴散、稀釋對大氣環境影響較小;坑探爆破委托當地民爆企業負責,廢氣經大氣稀釋擴散后呈無組織形式排放;食堂油煙經抽油煙機處理后排放。
(三)控制噪聲環境影響。勘查區域周邊50m范圍內無居民點,勘查期噪聲主要來源于機械設備噪聲,噪聲源強度為85~90dB(A),采取合理安排工程進度、嚴格控制施工作業時間、避免夜間勘查等措施后,對周邊聲環境影響較小,聲環境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要求。
(四)嚴格固體廢物管理。勘查期固體廢物槽探表土采用編織袋收集堆放于槽口邊緣用于后期覆土回填;探槽開挖土方量堆放于探點周邊用于后期工作面回填;坑探土石方堆存于臨時排土場用于生態恢復,不產生永久棄渣。生活垃圾產生量、廚房泔水產生量、油水分離器廢油脂統一收集后定期清運至安樂村的生活垃圾收集點處置。旱廁糞便定期清掏后作為臨時排土場植被恢復施肥。沉砂池泥沙定期清掏后運至臨時排土場堆存。廢機油屬于危險廢物,由收集桶收集暫存于危廢暫存間后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理。
(五)保護生態環境。項目勘查工作區為臨時占地,不占用永久基本農田,不涉及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水資源保護區和生態保護紅線等環境敏感區。勘查作業不改變其原有土地使用功能,在嚴格落實好土地恢復措施,勘探完成后及時整理場地,嚴格落實好土地恢復措施,對擾動土地進行覆土回填、壓實,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小。勘查區活動空間大,勘查工作區范圍小,勘查工作對野生動物的影響較小;加強對勘查人員教育和管理,嚴禁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廢石等流入箐溝匯入綠根河、岔河水庫,對周邊生態環境影響較小。
(六)加強環境風險管理。編制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建立健全應急管理制度,確保環境安全。
嚴格執行環保“三同時”制度,科學設計,規范施工,達標運行。項目竣工后,依法按照國家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程序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運行。如項目性質、規模等發生重大變化,應報審批部門另行審批。
請龍陵縣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加強現場監督檢查。
保山市生態環境局龍陵分局
2023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