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78-3-/2019-1227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統計局 |
| 公開目錄 | 統計分析與信息 | 發布日期 | 2019-12-27 |
| 文號 | 瀏覽量 |
2019年前三季度,全縣“四上”企業97家,比去年同期增加9家,同比增長10.2%;期末從業人員12869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348人,同比增長11.7%;從業人員工資總額457395千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871千元,同比增長4.3%;從業人員平均工資37964元,減少369元,同比減少1.0%。總體來看,全縣“四上”企業運營平穩,但專業技術人員相對缺乏等問題仍然存在,應予以重視。
一、基本情況及運行特點
(一)從業人員增長平穩,二產就業占比八成多。2019年前三季度,二產從業人員11539人,占“四上”企業從業人員的89.7%;三產從業人員1330人,僅占“四上”企業從業人員的10.3%。分行業看,制造業從業人員有10217人,建筑業從業人員有1240人,占“四上”企業從業人員的79.4%和9.6%,反映制造業和建筑業企業規模較大,吸納就業能力較強。
(二)從業人員平均工資小幅下降。2019年前三季度,全縣“四上”企業從業人員平均工資為37964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369元,同比下降1.0%。分行業看,平均工資增幅超過10%的業行業有3個,分別是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平均工資分別為56325元、31717元、18471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22.6%、29.2%、69.3%。
(三)行業工資差距依然存在。分行業看,房地產業職工收入居各行業之首,人均工資58116元;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工資水平最低,人均工資18471元。最高行業收入與最低行業收入之間的差距為39645元。最低行業工資水平僅為最高行業工資水平的31.8%。
二、存在問題
(一)就業結構性矛盾依舊突出。勞動密集型行業存在用工緊張、招工難現象。一方面,求職者的專業技能不符合企業崗位需求;另一方面,企業的崗位需求不符合求職者的求職意向。
(二)三產企業規模相對較小,吸納就業能力較弱。三產從業人員1330人,僅占“四上”企業從業人員的10.3%,三產規模相對較小,吸納就業能力弱,三產的迅速發展對于解決就業壓力、維護社會和諧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行業間收入差距拉大,行業間的差距依然明顯。平均工資最高的制造業46849元,與相對較低的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的差距為32701元,行業間工資差距拉大,加大了貧富差距,由此加劇了行業間招工的難易程度,并不利于各行業的健康發展。
三、對策及建議
(一)實現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良性互動,緩解就業矛盾。一是通過發展經濟來開拓就業增長點,創造更多崗位;二是加大對城鎮新增勞動力、農村轉移勞動力、下崗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這幾大群體的人力資本投資和崗前培訓,使勞動者素質不斷提高,以適應崗位需要;三是依托旅游業及服務業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二)大力發展服務業,拓展就業空間。服務業的發展能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帶動更多的人就業,服務業勞動密集程度高,就業彈性也大,因此促進經濟增長,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勢在必行。要通過健全完善產業、財政、稅收等政策,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加快服務業發展,把發展服務業作為擴大就業的主要方向,努力實現經濟增長與擴大就業的良性發展。
(三)提高低收入行業工資水平,縮小行業收入差距。適當提高低收入行業工資水平,縮小行業收入差距。應加強對壟斷行業收入分配的管理與監督,增加透明度,以利于稅收調節,并作為調控依據。對部分低收入行業查清原因,監督企業嚴格執行最低工資有關規定,保障中低收入職工的合法權益,最大限度地縮小貧富懸殊,緩解行業收入不公造成的矛盾,確保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