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15262660-/2022-1116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文化和旅游局 |
| 公開目錄 | 公共文化服務 | 發布日期 | 2022-11-16 |
| 文號 | 瀏覽量 |
龍陵縣公共文化資源分布在龍山鎮、龍江鄉、鎮安鎮、臘勐鎮、龍新鄉、象達鎮、平達鄉、勐糯鎮、碧寨鄉和木城鄉,遍及121個行政村,服務范圍惠及全縣群眾。按照“一鄉(村)一品”的要求,10個鄉鎮改造提升鄉情展室,121個村建成了村情展室。建成縣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中心站1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層站點10個。121個村(社區)建有業余文藝演出隊共174支,實現行政村100%建有文化室,完成龍山、鎮安、勐糯3個鄉鎮及116個村(社區)邊疆萬里數字文化長廊項目建設并投入使用,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建成文化信息共享工程點112個,占綜合文化室總數的92%,逐步發揮信息資源共享的作用。
全縣有1個公共圖書館(龍陵縣圖書館),為三級圖書館,達標率100%;2018年底,館藏圖書7萬余冊,有圖書流動車一輛;圖書流動服務點148個;2019年完成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工作,建成總館1個,分館10個(鄉鎮文化服務中心)。有1個三級文化館(龍陵縣文化館),達標率100%;同時大力發展數字服務,形成了館(站)內外、線上線下結合的立體公共服務網絡,按行政區劃調整配套文化設施建設,龍陵縣共有10個鄉鎮文化站,其中一級文化站一個(龍山鎮)、二級文化站一個(鎮安鎮)、三級文化站八個(龍江、龍新、臘勐、碧寨、象達、平達、勐糯、木城)。還有抗日戰爭紀念館、李鑫紀念館、董家溝日軍慰安婦制度罪行展覽館、朱家壁故居、黨史人物陳列館、黃龍玉博物館。
二、公共服務設施作用發揮情況
(一)做好公共文化服務群文藝術體系構建文藝龍陵
一是多措并舉豐富群眾文化。開展惠民演出共計56場次,群文輔導培訓158場次,燈光音響保障共計15場次;積極組織喜迎黨的二十大線上系列展播活動12場次。創作文藝作品快板《共建雙擁模范城》、傈僳族說唱《阿期阿克嗶》,其中《阿期阿克嗶》榮獲云南省第五屆群眾文化“彩云獎”保山市級初賽曲藝類一等獎;完成線上畫展86幅、視頻9條、資訊6條、發布活動4場;舉辦傳統文化傈僳族服飾培訓班,培訓50人次。
二是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持續提升。文化館、圖書館、抗戰紀念館持續開展免費開放服務,圖書館接待到館讀者4600余人次,外借圖書、期刊6000余冊次,舉辦展覽8次,采購各類圖書1200余冊,期刊37種(類);向讀者提供圖書外借報刊閱覽服務。組織圖書進校園、進機關、進軍營活動,現配送圖書3000余冊次,服務官兵、師生、群眾2800余人。抗日戰爭紀念館、李鑫紀念館、黨史人物陳列館等共接待參觀1800余人次,接待服務社會教育活動50余場次;縣圖書館、縣文化館、松山子高地文物本體保護等在建項目有序推進。
(二)做好圖書閱覽服務體系構建書香龍陵
一是強化基礎服務,促進免費開放。圖書館始終秉持讀者至上的服務理念,堅持免費開放、并不斷改進館內的閱讀條件,及時更新和改善館內資源,向讀者推薦新書并做好借閱、續借和導讀等工作,不斷提升圖書館在讀者心中的認知度。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多管齊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更新制作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欄2版,做好入館人員信息登記、量體溫、戴口罩、常消毒等工作。綜合閱覽室、少兒閱覽室,每周開館56小時以上,接待到館讀者1700余人次,外借圖書、期刊3500余冊次。
二是拓展服務路徑,推動全民閱讀。新書推薦、展覽。在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每月開展新書推薦4次,同時開通閱讀小程序1個,建立網站1個,可免費閱讀電子圖書、看展覽、連環畫,實現掌上閱讀。結合節慶活動,優化服務方式,營造閱讀氛圍,共舉辦展覽11期。開展讀書日活動。按照中國圖書館協會關于《聯合開展4·23世界讀書日“書籍,春風,還有你——給讀者的一封邀請信”主題活動的通知》活動要求,制定了《龍陵縣圖書館2022年全民閱讀活動實施方案》,2022年4月23日,縣圖書館為倡導全民閱讀,營造閱讀氛圍,以世界讀書日為契機、精心策劃,在新華書店舉行“龍陵縣圖書館2022年4.23全民閱讀暨讀者答謝會”,參與活動有來自龍山小學和白塔小學的15名幸運小學生讀者和家長以及廣大市民。活動現場為小讀者頒發了“閱讀小明星”榮譽證書和學習用品以茲鼓勵。宣傳分享《龍陵縣數字圖書閱讀小程序》。積極參與開展“走進科技 你我同行”志愿科普宣傳活動,活動中圖書館工作人員通過《龍陵縣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向民眾分享“龍陵縣圖書館數字閱讀小程序”,通過移動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小程序讓民眾在家里就能進行閱讀,可以獲取圖書、期刊、講座、繪本等線上資源。延伸服務觸角。將世界讀書日活動觸角延伸至校園和社區,2022年4月27日在龍江鄉三臺山小學開展了以“書香德潤,閱讀萬家”為主題的圖書進校園活動和農家書屋“親子閱讀”活動,為學校師生呈上了精心挑選的少兒期刊,小學生優秀作文,故事書等書籍,供師生選擇借閱。2022年9月8日,龍陵縣圖書館與沁松茶樓攜手舉辦以“書香筑夢 閱滿中秋”為主題的“頌中秋·觀茶道·品茶韻”閱讀活動,參加活動的有機關、企業、學生等80余人次。有效整合公共文化資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促進優質資源向基層傾斜和延伸,圖書館與各鄉鎮學校、軍營、企業、機關單位形成共建關系,共融共建,聯辦閱讀活動,實施圖書進校園、進軍營、進企業、進機關。與芒顏檢查站、云山社區、橫山小學、三臺山小學、振興茶廠黨支部、敬老院等26個企事業單位,形成共建關系,開展圖書流動、聯辦閱讀活動等。完成國家公共圖書館第七次評估定級工作。按照“服務效能、業務能力、保障條件”三大項64個指標,按三極管的標準,梳理完善2018年至2021年工作臺賬,排版上傳。國門文化建設。8月23日、24日與龍陵縣邊境管理大隊共同開展“國門文化”邊關行——走進東風橋、曼海橋、紅旗橋、打黑橋邊境檢查站暨“國門文化”建設授牌儀式,此次活動圖書館為東風橋、曼海橋、紅旗橋、打黑橋檢查站送去1200余冊流動圖書,進一步豐富警營文化生活。
三是打造最美公共閱讀空間。依托“積極發揮社會力量參與,創造優美閱讀環境”的理念,建成新型公共文化閱讀服務空間3個,分別是慧源書店—智慧書吧、新華書店—休閑書吧、沁松茶樓—共享書吧,配有相應公共文化服務資源,正常開展服務,同時,按要求梳理材料向市級申報“最美公共閱讀空間”。強化分館建設。積極引導圖書館、鄉鎮圖書室等納入公共圖書館總分管體系建設,統籌管理、綜合使用,下一步將依托總分館制平臺,實施圖書統一編目、統一管理的運行模式。
(三)做好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構建歷史龍陵
一是文化遺產保護有序開展。龍陵縣文旅局認真落實文物安全工作責任,強化文保單位、文物點安全巡查,年內無文物安全事件發生;有序推進文物的保護修繕,松山戰役舊址之日軍司令部舊址、日軍軍政班本部舊址、日偽縣政府舊址修繕工程和消防安防工程、董家溝慰安所舊址消防安防工程完成驗收,松山子高地文物本體保護項目和松山戰役舊址陳列展示項目有序推進。全縣目前有文保單位15處31項,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8項、市級6處16項、縣級7處7項。
二是抓保護,促傳承,非遺增添新內涵。非遺傳承保護取得新成效,傈僳族薩片麻姑制作技藝、傈僳族麻紡織技藝、象達面塑成功申報成為云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全縣目前共有非遺項目66個,傳承人81人。其中省級非遺項目8個、省級傳承人6人;市級非遺項目32個、市級傳承人41人;縣級非遺項目26個,縣級傳承人34人。這些項目涉及瀕危民族語言文字、口述文學、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體育、民間戲劇、民間曲藝、民間傳統工藝、民間傳統習俗、區域性文化、民族民間傳承人等多個方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