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15262660-/2022-0602002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文化和旅游局 |
| 公開目錄 | 常用資料 | 發布日期 | 2022-06-02 |
| 文號 | 瀏覽量 |
一、鄉村旅游基本情況
龍陵是云南著名的僑鄉之一,是“西南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境內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均降雨量2110毫米,素有“滇西雨屏”之稱。鄉村旅游資源得天獨厚,山、水、石、林、洞等景觀景點各具特色,有被譽為“溫泉博物館”和“奇水神湯”的邦臘掌溫泉,有被譽為“人間珍品、大地瑰寶”的國內第五大玉種黃龍玉,有被稱為“動植物基因庫”的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有被稱為“與恐龍同時代生長活化石”的一碗水桫欏群。文化底蘊極其深厚,漢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和諧交融,民族民間文化多姿多彩;歷史文化燦爛悠久,古人類遺跡、古城古驛道遺址、古戰爭屯兵遺址遍布全縣;抗戰文化聞名世界,有被美國軍事專家稱為“東方直布羅陀”的滇西抗日主戰場松山,有平達鄉、象達鄉、勐糯鎮、怒江沿線眾多的抗戰遺址遺跡;生態文化魅力十足,有野生植物1200多種、野生動物200多種,森林覆蓋率達67.85%,龍陵湖、蚌渺湖、小黑山、八○八水庫、勐堆、勐蚌、怒江流域等自然風光秀麗迷人。
近年來,因疫情影響,旅游受限,鄉村旅游市場更符合疫情時代游客需求,我縣大力發掘旅游資源,將農業與旅游結合、藝術與旅游結合等方式來共同推進鄉村旅游發展,結合鄉村振興,目前,已有碧寨猴城、龍江稻花魚、傣味大寨、多彩鎮北、傳統農耕雪山、蚌渺湖露營、勐冒農旅體驗等鄉村旅游品牌已初見雛形。1-5月份,我縣鄉村旅游接待人數312000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2500萬元。
二、主要的做法及成效
(一)重打造鄉村旅游示范點打造。一是融合產業,全域推進,做大做強旅游業。目前有A級景區11個(4A級景區1個,3A級景區8個,A級景區2個);打造提升了龍山鎮核桃坪村、橫山村等14個旅游特色村,創建申報了象達勐蚌等10個旅游扶貧示范村。二是以邦臘掌景區、松山大戰遺址紀念園、鎮北田園綜合體、雪山農根文化、勐冒周末菜園、 碧寨猴城風光、勐蚌萬畝草甸、蚌渺湖、勐糯大小海等周邊為重點,完善相關基礎設施。三是以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為重要抓手,深入推動旅游業+其他產業全域融合協調發展。打造了范大叔蔬菜農莊、石斛產業園等一批精品旅游農莊。四是堅持辦好“勐冒周末菜園”“勐糯傣族潑水節”“情定小海相悅520”等節慶活動,通過不斷地開展節慶活動,不斷豐富鄉村旅游文化內涵,成為我縣鄉村旅游品牌的一大亮點。
(二)重旅游商品品牌挖掘。一是不斷提高我縣原生態農副產品深加工,深化系列產品挖掘,如石斛、黃皮石文化創意、茶葉、黃龍玉等旅游產品;二是深入挖掘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造文化特色產品,如象達紙傘、傣族織錦、傈僳族刺繡等旅游紀念品;三是鼓勵全縣特色商品集聚。利用免租金、店鋪裝修補助等方式,鼓勵企業注入龍陵特色商品一條街。
(三)注重多渠道加大鄉村旅游宣傳營銷。一是定期分析我縣鄉村旅游游客結構,提升改造鄉村旅游服務功能、質量,進一步優化旅游線路,滿足不同游客對旅游度假內容的需求,增強知名度,擴大客源。二是加強部門之間協作,將鄉村旅游宣傳與全縣招商引資、溫泉養生、黃龍玉、抗戰文化等推介工作相結合;如:我局與外縣旅行社積極聯系溝通,帶其實地到龍陵考察,形成合作。三是充分利用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和國際國內旅交會、全國旅游商品博覽會、昆交會等平臺大力進行我縣鄉村旅游宣傳推介;四是認真組織籌辦各類節慶活動,凝聚人氣,增加人流,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
(四)準確定位,將文化脈絡融入鄉村肌理。一是將邦臘掌溫泉、龍江清塘萬畝梯田、鎮安田園綜合體、龍新蚌渺湖、勐冒農事體驗、雪山農耕文化、松山大戰遺址、縣城抗戰罪證遺址群落、黃龍玉博物館、品斛堂等相對成熟的景區串點成線,集中有限資源打造2條龍陵1日游精品線路。二是結合后疫情時代,低消費、短時游、周末游特點,準確研判龍陵鄉村旅游目標游客群體,聚焦民俗、農俗、藝術三類主題打造勐糯大寨、龍江弄崗、龍新雪山、勐冒,鎮安鎮北等多個鄉村旅游試點。“五一”假期全縣接待鄉村旅游人數達11萬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