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62-8/20241218-00002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農業農村局 |
| 公開目錄 | 鄉村產業發展 | 發布日期 | 2024-12-18 |
| 文號 | 瀏覽量 |
近年來,龍陵縣緊抓省市大力發展咖啡產業的機遇,圍繞“三產融合、三化同步、三點支撐”的總體思路,聚焦擴大種植面積、引進優質品種、培育龍頭企業、樹立品牌形象等關鍵環節,精心念好咖啡“豆、園、業”三字經,成功探索出一條龍陵高海拔精品咖啡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一、種好一粒“豆”,凝聚匠心鑄精品
一是擴面積,穩產增收。按照區域適宜化、品種優質化、管理規范化的目標,龍陵縣積極探索多種種植模式,如“林下種植”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復合種植”提高經濟效益,“庭院經濟”拓展種植面積,“綠美鄉村”美化環境同時增加收入。2024年,新植咖啡面積達到2000畝,進一步擴大了咖啡產業規模。二是引品種,提質增效。龍陵縣注重優化咖啡品種結構,實施中低產咖啡園改造,積極引進和推廣優良品種。例如,保山楠迪咖啡有限公司引進了世界知名的精品咖啡品種,積極開展優良品種育苗,推廣種植面積“瑰夏”15畝、“巴天”3畝,新培育“瑰夏”咖啡品種幼苗2萬多株。這些優良品種的引進,不僅提升了咖啡的品質,也提高了咖啡的產量和經濟效益。三是優技術,提升本領。龍陵縣加大咖啡種植管理技術培訓力度,通過舉辦培訓班、邀請專家授課等方式,不斷提升咖農的種植技能和本領。同時,通過項目資金撬動和金融助力等方式,推廣綠色防控、水肥一體化等提質增效技術,有效解決了咖啡靠天吃飯、品質不高等問題。2024年,龍陵縣實施了1500畝的水肥一體化建設,進一步提升了咖啡的產量和品質。
二、建好一個“園”,提檔升級樹品牌
一是育龍頭,引領發展。龍陵縣堅持引育并舉,培育壯大一批有基礎、有潛力的本土咖啡企業,積極引導和支持企業申報省、市級龍頭企業。同時,通過舉辦咖啡文化節等活動,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和氛圍。目前,全縣現有咖啡加工廠(作坊)6個,年加工咖啡1100噸左右,其中保山楠迪咖啡有限公司已成功申報認定為市級龍頭企業。二是樹品牌,增強影響力。龍陵縣以“松山1887”“楠迪小金剛”“楠迪1900”等精品咖啡品牌為龍陵咖啡IP,深挖咖啡文化底蘊,積極引導企業參加各級各類推介展銷活動,打響“龍陵高海拔精品咖啡”品牌。通過多年的努力,龍陵咖啡已經在國內乃至國際市場上贏得了良好的聲譽和口碑。例如,保山楠迪咖啡有限公司在多個咖啡比賽中屢獲殊榮,先后獲得了2020年亞洲咖啡年會生豆大賽第一名,2021年云南省生豆大賽水洗組16名,2022年云南省咖啡生豆大賽蜜處理組第五名,2023-2024年度“百勝圖”杯GCEF第三屆中國云南咖啡評選最佳云南咖啡水洗組第一名,2024年第九屆云南咖啡生豆大賽暨第十二屆普洱咖啡生豆大賽“蜜處理組”第一名等獎項,為龍陵高海拔精品咖啡品牌增添了光彩。三是建莊園,吸引游客。龍陵縣以招商引資為抓手,加大精品咖啡莊園建設力度,建設集咖啡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精品咖啡莊園。目前,已建成鎮安橄欖坪精品咖啡莊園、松山1887精品咖啡莊園、木城芮語咖啡莊園等多個莊園。這些莊園不僅為游客提供了品嘗咖啡、了解咖啡文化的場所,也成為了龍陵縣的一張亮麗名片。
三、護好一方“業”,沃土生金富農戶
一是補延鏈,塑造產業。龍陵縣以滬滇資金和銜接資金項目實施為載體,支持企業新建改造一批咖啡鮮果處理和加工生產線,提升咖啡精深加工率。例如,鎮安橄欖坪精品咖啡莊園積極引進先進咖啡加工設備,已實現鮮果處理、生豆分篩、烘焙功能,標準化SC生產線正在申請建設中。截至目前,已生產精品咖啡生豆100噸,以平均高于市場2倍以上的價格,銷售廣州、上海、北京等地。二是拓業態,強化產業。龍陵縣積極融入咖啡文化新趨勢,探索創新“咖啡+”發展模式。例如,依托松山1887精品咖啡莊園、鎮安橄欖坪精品咖啡莊園等資源,培育集咖啡精深加工、品牌打造、體驗營銷、文化旅游、研學培訓于一體的咖啡產業新業態。這些新業態的涌現,不僅豐富了咖啡產業的內涵和外延,也推動了咖旅深度融合發展。三是聯帶農,富裕農戶。龍陵縣采取“黨總支+合作社+公司+農戶”的模式,引進本土企業生產經營,通過訂單收購、廠房租賃、吸納就業等方式帶動農戶增收。例如,保山楠迪咖啡有限公司與咖農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將育種的咖啡種苗免費發放給咖農,咖啡鮮果出售后高出市場價的部分按“1:1”進行分紅,進一步增加咖農的收入。這種合作模式不僅提高了咖農的種植積極性,也促進了咖啡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今年來公司已收購當地人工采摘全成熟咖啡鮮果400多噸,帶動1600余戶種植戶戶均增收2500元左右。據了解,近期咖啡價格持續上漲,鮮果已達8元/kg,今年咖啡鮮果產量預計有9000余噸,預計可實現年產值640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