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62-8/20241218-00003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農業農村局 |
| 公開目錄 | 農民增收 | 發布日期 | 2024-12-18 |
| 文號 | 瀏覽量 |
近年來,龍陵縣緊緊圍繞農村居民持續增收三年行動主線任務,深化促農增收工作措施,通過抓實“八個一批”舉措,農村居民持續增收工作取得較好成效。2024年,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預計實現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58元,同比增長9%,比2021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14元)增10.2%。
發展農業產業增收一批。不斷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持續壯大“兩煙”、甘蔗、茶葉、核桃、畜牧等傳統產業,突出石斛、咖啡、褚橙等特色產業,探索發展林藥、林菌等林下產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設施農業、高效農業、共享農業,做好“保糧”“增菜”“興茶”“提果”“強咖”“優藥”“穩煙”“壯畜”8篇文章,不斷提升農業產業比較效益。2024年,預計實現農業產值57.7億元,全年完成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1.62萬畝,同比增0.49萬畝,全年完成糧食總產16.34萬噸;實有茶園面積10.98萬畝,產量9200噸;實有甘蔗面積4.53萬畝,甘蔗入榨產量26.18萬噸;完成烤煙種植面積4.9萬畝,收購烤煙13.5萬擔,實現烤煙農業產值2.25億元以上,種植晾曬煙面積6400畝,力爭收購煙葉1.956萬擔;預計完成種植中藥材11萬畝,實現產量2萬噸;預計完成石斛種植面積4.6萬畝,實現總產值81億元;預計實現蔬菜種植面積6.89萬畝,產量達5.5萬噸,預計實現水果種植面積6.5萬畝,產量達4.6萬噸;堅果類產業種植面積44.88萬畝,產量1.32萬噸,實現產值2.98億元;完成咖啡種植面積2.57萬畝,產量干果0.23萬噸,實現產值0.58億元;預計全縣肉牛出欄達6.44萬頭,生豬出欄達47.5萬頭,龍陵黃山羊出欄達17.74萬只。
發展鄉村游增收一批。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積極探索農文旅融合,持續加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動溫泉石斛康養區、森林溫泉康養、半山酒店和高品質酒店等項目建設。持續深挖龍陵本土民族民間文化,全面提升鄉村旅游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文旅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精心策劃打造“抗戰文化、溫泉康養、石斛產業體驗、產業研學、農耕體驗、森林康養、邊境幸福”精品旅游線路2條,推出的農事體驗、蚌渺湖露營、果園采摘等新業態、新產品備受游客青睞,鄉村游市場持續升溫。2024年1-10月全縣共接待海內外游客461.53萬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50.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7%和12.56%,預計到2024年底接待游客總人次550.24萬人次,旅游總花費58.9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和10%。
鼓勵返鄉創業增收一批。鼓勵農民工、高校畢業生、退伍轉業軍人等重點群體返鄉創業,對符合扶持創業條件的創業者,給予創業貸款支持,優先扶持當年新增創業對象。2022-2024年全縣創業擔保貸款扶持創業1600人,貸款金額32495萬元。其中,2022年全縣創業擔保貸款扶持創業759人,貸款金額14125萬元,完成市級下達任務的101.06%;2023年全縣創業擔保貸款扶持創業425人,貸款金額7979萬元,完成市級下達任務的100%;2024年全縣創業擔保貸款扶持創業416人,貸款金額10391萬元,完成市級下達任務的97.9%。
勞動力轉移就業增收一批。深入落實農民工穩崗就業政策,用好滬滇協作機制,與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地區、重點企業搭建“點對點、一站式”信息對接服務,引導縣內農村勞動力從鄉鎮向縣城、縣城向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向省會城市梯度輸出,符合條件脫貧勞動力給予外出務工交通補貼。切實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力度,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提升職業技能培訓實用性、針對性,確保培訓后至少掌握1項勞動技能、獲得1項有效職業(工種)認定,創造外出務工條件。三年來,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總體穩定。2022-2024年,全縣共培訓農村勞動力6.85萬人次;截至目前,全縣登記農村勞動力144519人,其中脫貧勞動力33261人。轉移就業122346人,完成市級下達目標任務的103.7%。
就地就近就業增收一批。圍繞全縣縣域經濟發展,向勞動密集型項目和企業轉移就業農村勞動力,提高就業承載力,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優先吸納當地農民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實現鄉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和農村勞動力就近就業增收。按規定合理調整鄉村公益性崗位設置,保持鄉村公益性崗位安置地就近就地就業人數保持總體規模穩定。對脫貧人口“兩后生”進行職業教育和就業幫扶,完成職業教育后90%以上實現穩定就業。2022-2024年全縣累計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6516個;2022-2024年“兩后生”總數2299人,接受職業教育人數2143人,接受職業教育率93.21%;完成職業教育1532人,就業1417人,就業率為92.5%。
利益聯結增收一批。通過加強宣傳、積極引導等多種措施,結合龍陵產業發展的需要積極引導農戶流轉土地,加強土地流轉風險防范,鼓勵有實力的農業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進行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發展規模化農業,為全縣農村居民增收作出貢獻。截至2024年11月底,全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總面積11.15萬畝,全縣土地流轉的形式主要是出租及入股,其中出租面積11.08萬畝,入股0.06萬畝,其他0.01萬畝,土地流轉直接增加農村居民財產性收入0.88億元。全面建立起農民專業合作社綁定農戶、龍頭企業綁定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利益聯結機制,全縣共錄入云南省產業幫扶信息監測平臺的農業新型經營主體455家,有33個農業企業和5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雙綁”,綁定農戶25186戶,其中綁定脫貧戶13939戶,有產業發展條件及意愿的脫貧戶“雙綁”率達100%,幫助農民實現收入18946.41萬元左右。
發展集體經濟增收一批。通過鞏固提升“資產租賃型、股份合作型、項目聯動型、產業帶動型、物業管理型、有償服務型、異地開發型、招商合作型、旅游創收型、資源盤活型”等模式持續推進,2022年實現集體經濟收入2754.02萬元,比2021年增加887.38萬元,同比增長47.54%;2023年實現集體經濟收入4030.26萬元,比2022年增加1276.24萬元,同比增收46.34%,121個村社區集體收入全部在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上的村社區有19個,100萬元以上村社區7個;2024年1-3季度實現集體經濟收入1795.84萬元,全年預計完成4100萬元。
加大政策性轉移支付力度增收一批。一是深入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等各項惠農政策,調動農民發展農業產業的積極性,提高綜合效益。2024年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3077.16萬元,受益農戶61382戶;2023年發放種糧一次性補貼資金2267696.76元,受益農戶54905戶;2024年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與應用項目爭取到中央資金230萬元,受益農戶1041戶,補貼機具數量為1118臺。2023-2024年度共種植甘蔗16700畝,各級補助資金905萬元。二是全面做好農村低保與社會救助,對符合條件的農戶實施精準高效的醫療、住房、教育、就業和受災人員救助等專項社會救助,逐步提高救助水平,不斷增加轉移性收入。2022年以來,共發放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29228.11萬元,其中發放低保金21872.51萬元,受保障人數600164人次;發放特困人員救助金4913.0586萬元,受保障49035人次;實施臨時救助10947人次,發放臨時救助金84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