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56-4-/2022-1021020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財政局 |
| 公開目錄 | 銜接資金 | 發布日期 | 2022-10-21 |
| 文號 | 瀏覽量 |
前 言
龍陵縣地處保山、德宏、臨滄三州市七縣區結合部,與緬甸隔江相望,有國境線19.71千米,國土面積2884平方千米。全縣轄5鎮5鄉、70個村委會、46個農村社區、5個城市社區,居住著漢、傈僳、彝、傣、阿昌等23個民族。2021年末全縣總人口30.5986萬人,少數民族人口2.0057萬人,占總人口的6.55%。全縣有12萬華人、華僑分布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云南著名僑鄉。全縣山區面積占98%,縣內生態環境良好,森林覆蓋率70.08%,年均降雨量2150毫米。一直以來,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市縣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決策部署,嚴格按照“四個不摘”要求,堅決鞏固脫貧成果,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堅持做到力度不減、標準不降、靶心不散、政策不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搶抓機遇、狠抓落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第一章 編制依據
(一)《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
(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
(三)《關于繼續支持脫貧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工作的通知》財農〔2021〕22號。
(四)《關于<印發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農〔2021〕19號)。
(五)《關于印發<云南省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云財農〔2021〕140號)。
(六)《龍陵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管理辦法(試行)》。
第二章 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
第一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并推進,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以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放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突出位置,以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主線,以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防止返貧致貧為目標,建立脫貧村、基礎薄弱村和低收入人口幫扶長效機制,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鄉村振興的優先任務、把脫貧地區作為鄉村振興的優先地區、把脫貧人口作為鄉村振興的優先群體,加強組織領導、穩定政策措施、完善幫扶機制、強化支持重點,加大鄉村特色產業幫扶、穩定就業幫扶、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生態經濟發展、鄉村基礎設施建設、鄉村公共服務提升等力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為實現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第二節基本原則
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圍繞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的目標,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主動作為,徹底打破“撒胡椒面”和“打醬油的錢不能買醋”的困局,集中財力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
渠道不變,充分授權。對納入統籌整合適用范圍的財政涉農資金,加大力度進行整合統籌,改革資金管理方式,資金項目由縣鄉村振興局、縣財政局負責審核(審查),聯文上報縣鞏固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領導小組審批后實施。
統籌協調,權責匹配。做到上下統籌、條塊統籌,堅持以統籌財政涉農資金為主體,帶動統籌其他財政資金、金融資金和社會資本,以及各種資源和各方面力量。各級財政、鄉村振興部門作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監督管理部門,對項目和資金進行監管;各項目主管部門及鄉鎮作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的實施主體,根據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項目方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并承擔資金安全、規范、高效、實用的責任。
部門協同,齊抓共管。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和部門溝通協商機制,明確各涉農部門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中的主體責任,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過程中的職能職責。紀委監察、財政、鄉村振興、審計部門重點負責項目資金監管,發改、水務、農業、林業、住建、交通、財政、鄉村振興、教育、民宗、文旅、工信等涉農部門負責縣鞏固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領導小組確定項目的組織實施和跟蹤問效。
第三節 目標任務
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銜接目標,到2025年脫貧成果全面鞏固拓展,攻堅成效進一步提升,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脫貧鄉鎮、村和基礎薄弱村人居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脫貧群眾和低收入群眾人均支配收入水平增長幅度高于全省農村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領域指標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2022年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銜接目標,進一步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加快小城鎮與村莊建設,夯實農業生產基礎,培植產業發展,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人居環境。通過開展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工作,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較大提升。人口與生態協調發展、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良性循環、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相互促進的可持續發展格局基本形成,生態安全屏障作用明顯。
第三章 工作措施
在縣鞏固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下設縣整合涉農資金工作推進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在縣財政局,負責日常工作。
1.縣整合涉農資金工作推進協調領導小組(以下簡稱:協調組)主要負責上下銜接、組織協調、建章立制、編制資金統籌整合使用方案、督促檢查等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召開部門聯席會議交流情況,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縣直有關部門要加強指導,強化培訓,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做法,及時研究處理具體操作層面遇到的問題,注意積累可借鑒的經驗,發掘可復制的典型,并及時向上級整合財政涉農資金工作推進協調領導小組和有關部門報告。各相關涉農部門要專門指定分管領導及工作人員各1名,抓好各部門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工作推進,按時上報工作材料,確保工作取得實效。縣直各相關部門結合部門工作職責,切實履行各部門資金整合責任。
2.工作方法:縣鄉村振興局根據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銜接工作實施方案,建立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項目庫,依據振興銜接工作,對部門、鄉鎮申報實施的項目,按輕重緩急原則,在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實施方案內優選項目,匯總編制項目和資金使用計劃。縣財政局建立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池”,凡屬整合范圍的資金,一律通過“資金池”分配、下達預算指標,做到“多渠道引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
3.資金流程:一是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資金池”。將整合資金集中統籌管理,凡屬于整合范圍的資金,由財政相關股室錄入“涉農資金統籌整合股資金池”。每月15日和30日或根據資金量大小,由縣財政局函告縣鄉村振興局納入統籌整合范圍的資金到位情況(即財政涉農“資金池” 歸集的資金)。二是資金分配。縣鄉村振興局收到縣財政局提供的整合資金到位情況后,5個工作日內提出項目安排和資金分配計劃,并與財政局聯文上報縣鞏固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領導小組。三是項目計劃下達。縣鞏固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領導小組審批同意后,由縣鄉村振興局、縣財政局10日內將事業計劃聯文下達項目主管部門及具體實施項目單位。四是資金下達。縣財政局根據縣鄉村振興局、縣財政局下達的事業計劃以及涉農資金管理辦法下達資金文件。資金安排上,將性質相同、用途相近的涉農資金納入“資金池”,由一個行業部門統一設計方案、統一組織實施、統一考核驗收、統一績效評價,提升資金使用效益。
第四章 整合資金
按照省市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的相關要求,對各級投入用于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涉農專項資金做到應整盡整,全部納入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整合范圍。2022年龍陵縣涉農資金項目計劃總投資規模17164.06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
2022年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計劃投資17164.06萬元,具體來源情況為:中央財政涉農資金14610.24萬元,其中: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資金9243萬元,水利發展資金4051萬元,農田建設補助資金321.24萬元,以工代賑示范工程中央基建投資資金995萬元;省級財政涉農資金2302萬元,全部為省級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市級財政涉農資金251.82萬元,全部為市級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
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使用方案項目資金涉及財政、鄉村振興、發改、林業和草原、民宗、農業農村、水務、住建、交通、文旅等項目部門,項目覆蓋全縣10個鄉鎮121個村(社區),統籌整合使用的財政涉農資金項目安排堅持向已脫貧鄉村傾斜,向已脫貧人口傾斜原則,重點扶持已脫貧鄉、村和已脫貧戶。納入統籌整合范圍的資金下達到各項目實施部門后,項目實施部門按照《龍陵縣2022年財政涉農資金統籌整合使用方案》確定的項目規劃編制項目實施方案,由各項目主管部門會同縣財政局、縣鄉村振興局組織相關人員審查評審后,報縣鞏固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領導小組批準實施。
第五章 項目建設內容及投資計劃
2022年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規劃總投資17164.06萬元,其中產業項目規劃總投資9909.06萬元,占計劃整合規模的57.73%,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
第一節 農業生產
全面落實鄉村振興工作相關部署,以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為載體,進一步完善產業規劃布局,適度規模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強化科技推廣,加大政策扶持,提升已脫貧地區農戶持續增收能力,方案中農業生產項目規劃總投資9336萬元,占計劃整合規模的54.39%,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具體如下:
(一)脫貧人口小額信貸項目
脫貧人口小額信貸項目4個,資金共計717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2020年度第一批扶貧小額到戶貼息貸款貼息金(三年期2022年貼息金)項目1個,對1053戶已脫貧戶貸款執行基準利率,2022年度財政全額貼息,共計241萬元,項目實施地點為全縣10個鄉鎮,項目實施部門為十個鄉(鎮)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對1053戶已脫貧戶借貸時利率,2022年度財政全額貼息,通過對農戶進行貸款貼息,鞏固已脫貧戶發展產業增收;2020年度第二批扶貧小額到戶貼息貸款貼息金(三年期2022年貼息金)項目1個,對44戶邊緣戶貸款執行基準利率,2022年度財政全額貼息,共計11萬元。項目實施地點為全縣10個鄉鎮,項目實施部門為十個鄉(鎮)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對44戶邊緣戶按借貸時利率,2022年度財政全額貼息。通過對農戶進行貸款貼息,鞏固邊緣戶發展產業增收。2021年第一批脫貧人口小額到戶貼息貸款貼息金(三年期2022年貼息金)項目1個對1026戶已脫貧戶或者邊緣戶貸款執行LPR,2022年度財政全額貼息,共計226萬元,項目實施地點為全縣10個鄉鎮,項目實施部門為十個鄉(鎮)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對1026戶已脫貧戶或者邊緣戶借貸時LPR全額貼息,2022年度財政全額貼息。通過對農戶進行貸款貼息,鞏固已脫貧戶發展產業增收。2022年第一批脫貧人口小額到戶貼息貸款貼息金(三年期2022年貼息金)項目1個,對1000戶已脫貧戶或者邊緣戶借貸時LPR全額貼息,2022年度財政全額貼息,共計239萬元。績效目標為完成對1000戶已脫貧戶或者邊緣戶借貸時LPR全額貼息,2022年度財政全額貼息。通過對農戶進行貸款貼息,鞏固已脫貧戶發展產業增收。
(二)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
村集體經濟項目共10個,計劃投資為1182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龍江鄉硝塘社區壯大村集體經濟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2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在赧等片區安置點建設框架結構農產品加工交易用房1棟180平方米,用于農產品加工交易,項目實施地點為龍江鄉,項目實施部門為龍江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委組織部,績效目標為完成在赧等片區安置點建設框架結構農產品加工交易用房180平方米,預計每年可實現收益1萬,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受益農戶510戶2317人,其中已脫貧戶52戶203人。龍江鄉弄崗社區壯大村集體經濟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2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在赧等片區安置點建設框架結構農產品加工交易用房1棟170平方米,用于農產品加工交易。項目實施部門為龍江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委組織部,績效目標為完成在赧等片區安置點建設框架結構農產品加工交易用房170平方米,預計每年可實現收益1萬,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受益農戶476戶2091人,其中已脫貧戶34戶137人。龍江鄉邦煥村壯大村集體經濟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2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在邦煥建設簡易鋼架房農產品加工交易用房1棟200平方米,配套地面硬化、場地平整等工程,用于農產品加工交易。項目實施部門為龍江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委組織部,績效目標為完成在邦煥建設簡易鋼架房農產品加工交易用房1棟200平方米,配套地面硬化、場地平整等工程,預計每年可實現收益1萬,受益農戶576戶2463人,其中已脫貧戶50戶181人。木城鄉魚塘埡口社區壯大集體經濟項目(堅果咖啡初加工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346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新建堅果、咖啡初加工廠1個,占地面積1592平方米,鋼架結構一層,加工廠房1幢600平方米,公廁1座36平方米,及購置堅果、咖啡初加工設備設施各1套。項目實施部門為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項目績效目標為完成新建堅果、咖啡初加工廠1個,占地面積1592平方米,鋼架結構一層,加工廠房1幢600平方米,公廁1座36平方米,及購置堅果、咖啡初加工設備設施各1套。預計每年可實現收益10萬,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受益農戶71戶246人,其中已脫貧戶20戶63人,監測對象7戶37人。2022年龍陵縣木城鄉老滿坡村壯大集體經濟項目(“木城特色”農產品加工廠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25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新建鋼結構加工廠房及倉儲用房650平方米,鋼結構一層,場地硬化350平方米,建24平方米公廁1座。配套烘干壓榨、包裝等設備2套,及場地、供水、供電等設施。項目實施部門為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項目績效目標為完成新建鋼結構加工廠房及倉儲用房650平方米,鋼結構一層,場地硬化350平方米,建24平方米公廁1座。配套烘干壓榨、包裝等設備2套,及場地、供水、供電等設施。預計每年可增加2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受益農戶58戶221人,其中已脫貧戶21戶65人,監測對象1戶1人。龍江鄉勐柳安置片區壯大村集體經濟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6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在龍江鄉勐柳片區易地搬遷安置點內建設框架結構房屋1棟270平方米,用于農產品加工交易。項目實施部門為龍江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項目績效目標為完成在龍江鄉勐柳片區易地搬遷安置點內建設框架結構房屋1棟270平方米,預計每年可增加2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受益農戶1611戶7216人,其中已脫貧戶140戶556人。龍江鄉赧等社區壯大村集體經濟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2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提升赧等社區精米加工廠附屬工程,支砌M7.5漿砌擋土墻77.16立方米,硬化C25砼場地172.8平方米及其附屬工程設施建設。項目實施部門為龍江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委組織部,項目績效目標為完成提升赧等社區精米加工廠附屬工程,支砌米7.5漿砌擋土墻77.16立方米,硬化C25砼場地172.8平方米及其附屬工程設施建設。預計每年可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萬元,受益農戶1264戶4138人,其中已脫貧戶89戶368人。龍江鄉上龍村壯大村集體經濟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2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在勐柳片區安置點建設簡易鋼架房1棟200平方米,配套地面硬化、場地平整等工程,用于農產品加工交易。項目實施部門為龍江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委組織部,項目績效目標為完成在勐柳片區安置點建設簡易鋼架房1棟200平方米,配套地面硬化、場地平整等工程,預計每年可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萬元,受益農戶591戶2658人,其中已脫貧戶82戶340人。龍新鄉黃草壩社區壯大村集體經濟建設項目1個,計劃投資20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新建3層框架結構房1幢,建筑面積672平方米,新建2層框架結構房1幢,建筑面積128平方米,配套建設道路等其它附屬設施,用于農產品加工交易。項目實施部門為龍新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委組織部,項目績效目標為完在新建3層框架結構房1幢,建筑面積672平方米,新建2層框架結構房1幢,建筑面積128平方米,配套建設道路等其它附屬設施,預計每年可增加集體經濟收入3萬元,受益農戶1314戶5318人,其中已脫貧戶66戶253人,監測對象5戶27人。鎮安鎮嶺干村壯大村集體經濟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226萬元,項目建設內容為建設咖啡加工廠房一棟,鋼架結構,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生產加工設備1套,場地硬化及、檔墻、圍墻等附屬設施,項目實施部門為鎮安鎮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建設咖啡加工廠房一棟,鋼架結構,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生產加工設備1套,場地硬化及、檔墻、圍墻等附屬設施,預計每年可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2萬元,項目能帶動嶺干村周邊脫貧戶85人次,提供就業人數25人,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三)產業項目、冷鏈物流、產業配套設施
產業項目、冷鏈物流項目共40個,計劃投資為7437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木城鄉魚塘埡口社區咖啡種植產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35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種植咖啡450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2500平方米等。項目實施地點為木城鄉,項目實施部門為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種植咖啡450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2500平方米等,受益農戶62戶264人,其中已脫貧戶17戶70人,監測對象3戶9人。木城鄉烏木寨村烤煙種植產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195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種植烤煙60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16500平方米等。項目實施地點為木城鄉,項目實施部門為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種植烤煙60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16500平方米等,受益農戶96戶390人,其中已脫貧戶28戶121人,監測對象2戶4人。木城鄉烏木寨村香料煙種植產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24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種植香料煙53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24750平方米等,項目實施地點為木城鄉,項目實施部門為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種植香料煙53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24750平方米等,受益農戶96戶390人,其中已脫貧戶28戶121人,監測對象2戶4人。木城鄉烏木寨村甘蔗種植產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195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種植甘蔗200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13750平方米等。項目實施地點為木城鄉,項目實施部門為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種植甘蔗200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13750平方米等,受益農戶94戶378人,其中已脫貧戶34戶142人,監測對象17戶61人。木城鄉烏木寨村玉米種植產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21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種植玉米500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17500平方米等。項目實施地點為木城鄉,項目實施部門為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種植玉米500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17500平方米等,受益農戶94戶378人,其中已脫貧戶34戶142人,監測對象17戶61人,受益農戶94戶378人,其中已脫貧戶34戶142人,監測對象17戶61人。木城鄉木城社區堅果種植產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36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種植堅果110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30000平方米等。項目實施地點為木城鄉,項目實施部門為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種植堅果110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30000平方米等,受益農戶43戶175人,其中已脫貧戶14戶52人。木城鄉木城社區甘蔗種植產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282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種植甘蔗160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23500平方米等。項目實施地點為木城鄉,項目實施部門為縣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種植甘蔗160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23500平方米等,受益農戶128戶513人,其中已脫貧戶43戶154人。木城鄉等養產業用房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195.12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新建加工廠房1間,占地1000平方米,建筑面積815平方米,場地硬化500平方米,圍墻支砌940米,及相關附屬設施建設。項目實施地點為木城鄉,項目實施部門為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新建加工廠房1間,占地1000平方米,建筑面積815平方米,場地硬化500平方米,圍墻支砌940米,及相關附屬設施建設,受益農戶128戶513人,其中已脫貧戶43戶154人。木城鄉烏木寨村萬畝草山產業配套設施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272.88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項目建設內容為新建烏木寨萬畝草山加工廠房1間,占地面積547.91平方米,建筑面積300平方米,鋼架結構三層。項目實施地點為木城鄉,項目實施部門為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新建烏木寨萬畝草山加工廠房1間,占地面積547.91平方米,建筑面積300平方米,鋼架結構三層,受益農戶771戶3092人,其中已脫貧戶341戶1356人,監測對象47戶164人。木城鄉產業發展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225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項目建設內容為用于仿野生石斛種植30畝,大棚蔬菜種植10畝。新建烤房15座,及其他農特產品配套設施建設。項目建設地點為木城鄉,項目實施部門為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仿野生石斛種植30畝,大棚蔬菜種植10畝。新建烤房15座,及其他農特產品配套設施建設,受益農戶2216戶8828人,其中已脫貧戶932戶3621人,監測對象176戶606人。木城鄉木城社區等養養殖小區配套設施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78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項目建設內容為新建養殖小區待產區及隔離區3棟,圈舍24圈及附屬設施建設;建消毒用房30平方米,購置消毒設備1套;設置生豬隔離欄200米,安全圍欄60米,場地硬化336立方米。項目建設地點為木城鄉,項目實施部門為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新建養殖小區待產區及隔離區3棟,圈舍24圈及附屬設施建設;建消毒用房30平方米,購置消毒設備1套;設置生豬隔離欄200米,安全圍欄60米,場地硬化336立方米,受益農戶128戶513人,其中已脫貧戶43戶154人。木城鄉老滿坡村芒果種植產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207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種植芒果110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18900平方米等。項目實施地點為木城鄉,項目實施部門為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種植芒果110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18900平方米等,受益農戶348戶1370人,其中已脫貧戶150戶570人,監測對象111戶471人。木城鄉花椒村背陰山甘蔗種植產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21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項目建設內容為種植甘蔗2341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長7590平方米等,項目實施部門為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種植甘蔗2341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長7590平方米等,受益農戶298戶1199人,其中已脫貧戶104戶419人,監測對象13戶36人。平達鄉煙糧種植提升改造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545萬元,項目建設內容為煙糧產業提升改造農田12000畝,配套修建溝渠3.697千米等。項目實施地點為平達鄉,項目實施部門為縣水務局,項目主管部門為縣水務局,績效目標為完成煙糧產業提升改造農田12000畝,配套修建溝渠3.697千米等,受益農戶1432戶5992人,其中已脫貧戶180戶1128人。龍山鎮芒麥村烤煙種植產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234萬元,項目建設內容為種植烤煙100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19850平方米等。項目實施部門為龍山鎮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種植烤煙100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19850平方米等,受益農戶668戶2918人其中:已脫貧戶400戶1674人,監測戶42戶149人。龍山鎮核桃坪村烤煙種植產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280萬元,項目建設內容為種植烤煙150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20205平方米等,項目實施部門為龍山鎮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種植烤煙150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20205平方米等,受益農戶459戶1613人,其中:已脫貧戶164戶703人,監測戶42戶161人。臘勐鎮白泥塘社區龍潭山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農產品加工晾曬場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26萬元,項目建設內容為新建鋼架房1間200平方米用于農產品加工、儲存;硬化場地250平方米;擋土墻支砌100立方米;配套農產品加工設備1套,及其他附屬設施。項目實施地點為臘勐鎮,項目實施部門為臘勐鎮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發改局,績效目標為完成新建鋼架房1間200平方米用于農產品加工、儲存;硬化場地250平方米;擋土墻支砌100立方米;配套農產品加工設備1套,及其他附屬設施,受益農戶582戶1700人,其中已脫貧戶224戶919人。木城鄉魚塘埡口社區堅果種植產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219萬元,項目建設內容為種植堅果448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18250平方米等。項目實施地點為木城鄉,項目實施部門為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民宗局,績效目標為完成種植堅果448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18250平方米等,受益農戶74戶308人,其中已脫貧戶23戶93人,監測對象6戶36人。木城鄉烏木寨村烏木寨自然村烤煙種植產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140萬元,項目建設內容為種植烤煙18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11500平方米等。項目實施地點為木城鄉,項目實施部門為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民宗局,績效目標為完成種植烤煙18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11500平方米等,受益農戶120戶476人,其中已脫貧戶34戶148人。鎮安鎮戶帕村堅果種植產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175萬元,項目建設內容為堅果種植100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16000平方米等。項目實施地點為鎮安鎮,項目實施部門為鎮安鎮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堅果種植100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16000平方米等,受益農戶586戶2258人,其中已脫貧戶154戶465人。勐糯鎮大寨社區小海產業配套設施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30萬元,項目建設內容為新建機耕路2100平方米,雨污管架設180米,土地整理40畝,土方開挖6000立方米,擋墻支砌90立方米等,項目實施部門為勐糯鎮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修建機耕路2100平方米,雨污管架設180米,土地整理40畝,土方開挖6000立方米,擋墻支砌90立方米等,受益群眾658戶2829人,其中已脫貧戶51戶190人。勐糯鎮石斛種植基地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50萬元,項目建設內容為新建勐糯鎮石斛種植基地37畝,其中土地平整37畝,生產便道1550平方米,水池5座150立方米,公廁16平方米,生產性用房60平方米,遮陰網搭建24700平方米及其他附屬設施,項目實施部門為勐糯鎮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石斛種植基地37畝,其中土地平整37畝,生產便道1550平方米,水池5座150立方米,公廁16平方米,生產性用房60平方米,遮陰網搭建24700平方米及其他附屬設施。受益群眾823戶3785人,其中已脫貧戶125戶513人。臘勐鎮臘勐社區冷鏈物流中心附屬工程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150萬元,項目建設內容為計劃開挖土方10000立方米,場地硬化1200平方米,制安制冰設備1套,冰庫儲存室1間200立方米,50立方米蓄水池1個,架設DN50管3000米,地磅秤1臺,周邊環境改造2764.23平方米及其他附屬工程,項目實施部門為臘勐鎮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開挖土方10000立方米,場地硬化1200平方米,制安制冰設備1套,冰庫儲存室1間200立方米,50立方米蓄水池1個,架設DN50管3000米,地磅秤1臺,周邊環境改造2764.23平方米及其他附屬工程。項目惠及農戶91戶371人,其中已脫貧戶13戶37人。龍新鄉勐冒社區產業基地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30萬元,項目建設內容為建設勐冒社區坪子組鄉村產業基地1個,實施土石方開挖2500立方米,砂礫石回填550立方米,片石支砌35立方米,硬化面積400平方米及其它附屬工程建設,項目實施部門為龍新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建設勐冒社區坪子組鄉村產業基地1個,實施土石方開挖2500立方米,砂礫石回填550立方米,片石支砌35立方米,硬化面積400平方米及其它附屬工程建設。項目建成受益農戶72戶359人,其中已脫貧戶5戶20人。龍新鄉雪山村茶葉產業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30萬元,項目建設內容為建設雪山村秋場組茶葉制作基地1個。占地1畝,建筑總面積450平方米,其中制作廠房150平方米,茶棚建設300平方米;建路面1000米,以及其它附屬工程建設。項目實施部門為龍新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雪山村秋場組茶葉制作基地1個,建筑總面積450平方米,建路面1000米。項目建成受益農戶44戶165人,其中已脫貧戶3戶11人。平達鄉煙糧種植基地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200萬元,項目建設內容為新建DN50米米PE水管1150米、蓄水池(200立方米)1個、蓄水池(100立方米)1個、蓄水池(50立方米)1個、1000立方米冷庫1座、250KW變壓器1座、生產用房90平方米、土地平整80000平方米、密集型烤窯20座、機耕路硬化(路面砂礫石回填調平)2400立方米、土方開挖1500立方米等,項目實施部門為平達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新建DN50米米PE水管1150米、蓄水池(200立方米)1個、蓄水池(100立方米)1個、蓄水池(50立方米)1個、1000立方米冷庫1座、250KW變壓器1座、生產用房90平方米、土地平整80000平方米、密集型烤窯20座、機耕路硬化(路面砂礫石回填調平)2400立方米、土方開挖1500立方米等,通過項目實施進一步促進土地利用率,有效帶動煙糧產業發展,增加已脫貧戶收入,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提升群眾滿意度,提升脫貧攻堅工作成效、實現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項目受益10個行政村受益群眾7560戶29472人,其中:已脫貧戶1508戶6196人。象達鎮坡頭田村扁瓦田組石斛種植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190萬元,項目建設內容為種植石斛23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11500平方米等,項目實施部門為象達鎮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種植石斛23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11500平方米等。項目受益38戶174人(其中已脫貧戶14戶64人)。象達鎮甘寨社區小寨河烤煙種植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30萬元,項目建設內容為烤煙種植20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2542平方米等,項目實施部門為象達鎮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烤煙種植20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2542平方米等,涉及農戶107戶589人(其中已脫貧戶41戶174人)。中國石斛花卉基地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150萬元,項目建設內容為新建中國石斛花卉基地10畝,項目實施部門為林業和草原局,項目主管部門為林業和草原局,績效目標為完成建設中國石斛花卉基地10畝。項目能帶動龍山鎮周邊脫貧戶100人次,提供就業人數5人,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龍山鎮新下寨蔬菜種植基地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30萬元,項目建設內容為建蔬菜種植基地50畝,新建蔬菜大棚2000平方米,配套建設噴灌設施、道路改擴、蓄水池等工程,項目實施部門為龍山鎮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建蔬菜種植基地50畝,新建蔬菜大棚2000平方米,配套建設噴灌設施、道路改擴、蓄水池等工程。采用“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每年合作社及農戶向村集體支付不低于8000元的入股分紅資金用于壯大村集體經濟,農戶參與蔬菜種植,提升經濟收入。受益農戶573戶1737人,其中已脫貧戶43戶179人。龍山鎮以工代賑產業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995萬元,項目建設內容為新建中藥材產業園區(中藥材交易市場)1個(配套基礎設施),占地50畝。實施場地平整15000平方米;建設場區道路554.3米;埋設供水管568.6米、雨水排水管550.8米、污水排水管340.09米;埋設供電線路583.19米(高壓電纜160.25米、低壓電纜422.94米),安裝干式變壓器1臺;建冷庫1幢242.11平方米等相關設施建設,項目實施部門為林業和草原局,項目主管部門為縣發改局,績效目標為完成新建中藥材產業園區(中藥材交易市場)1個(配套基礎設施),占地50畝。實施場地平整15000平方米;建設場區道路554.3米;埋設供水管568.6米、雨水排水管550.8米、污水排水管340.09米;埋設供電線路583.19米(高壓電纜160.25米、低壓電纜422.94米),安裝干式變壓器1臺;建冷庫1幢242.11平方米等相關設施建設,預計每年可增加集體經濟收入3萬元,受益農戶18204戶56434人,其中已脫貧戶1999戶8185人,監測對象350戶1368人。龍江鄉大新寨村匯龍組產業配套設施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30萬元,項目建設內容為硬化機耕路面230平方米,支砌米7.5漿砌擋土墻135立方米,新建農場品展銷用房300平方米,配套附屬設施相關工程,項目實施部門為龍江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硬化機耕路面230平方米,支砌米7.5漿砌擋土墻135立方米,新建農場品展銷用房300平方米,配套附屬設施相關工程。項目受益群45戶201人,已脫貧對象3戶10人。龍陵縣咖啡產業融合發展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283萬元,項目建設內容為咖啡園標準化提升改造2300畝,建設咖咖啡體驗館40平方米,開展技術培訓1期20人次,項目實施部門為縣農業農村局,項目主管部門為縣農業農村局,績效目標為完成咖啡園標準化提升改造2300畝,建設咖咖啡體驗館40平方米,開展技術培訓1期20人次,通過改造后每畝增加產量13公斤,2300畝增加29900公斤,增加產值78萬元。龍江鄉大漢壩村楊家組板栗產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30萬元,項目建設內容為發展板栗54畝,配套新建農產品展銷用房50平方米,硬化機耕路面185米,安全防護欄92米等相關工程,項目實施部門為龍江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發展板栗54畝,配套新建農產品展銷用房50平方米,硬化機耕路面185米,安全防護欄92米等相關工程。項目受益群眾42戶170人,已脫貧對象2戶10人,監測對象1戶5人,低收入對象1戶4人。勐糯鎮生態鵝養殖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10萬元,項目建設內容為提升改造生態鵝養殖大棚250平方米,鋪設地坪膠笆220平方米,圍欄板65米等。項目實施部門為勐糯鎮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提升改造生態鵝養殖大棚250平方米,鋪設地坪膠笆220平方米,圍欄板65米等,預計每年可增加集體經濟收入5000元,受益農戶927戶4014人,其中已脫貧戶137戶553人。勐糯鎮海頭社區蓮藕種植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30萬元,項目建設內容為蓮藕種植32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3200平方米,場地硬化600平方米,生產便道擋土欄1150米,生產性用房40平方米等,項目實施部門為勐糯鎮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蓮藕種植32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3200平方米,場地硬化600平方米,生產便道擋土欄1150米,生產性用房40平方米等。受益群眾823戶3785人,其中已脫貧戶125戶513人。碧寨鄉坡頭村微菜園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30萬元,項目建設內容為微菜園打造3000平方米,購置垃圾桶100個,以及其他附屬設施建設,項目實施部門為碧寨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微菜園打造3000平方米,購置垃圾桶100個,以及其他附屬設施建設。受益農戶455戶1977人,其中已脫貧戶204戶856人,監測對象41戶145人。勐糯鎮溝心寨村甘蔗種植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185萬元,項目建設內容為種植甘蔗45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17760平方米等,項目實施部門為勐糯鎮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種植甘蔗45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17760平方米等。受益農戶146戶598人。龍山鎮中草藥種植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154萬元,項目建設內容為種植重樓150畝,石斛地85畝,黃精4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12700平方米等。項目實施部門為交通運輸局,項目主管部門為交通運輸局,績效目標為完成種植重樓150畝,石斛地85畝,黃精4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12700平方米等,受益總戶數369戶總人口1730人,其中已脫貧戶數47戶已脫貧人口197人,監測對象10戶43人。龍新鄉荊竹坪村中草藥種植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161萬元,項目建設內容為種植重樓30畝,石斛200畝,黃精2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14950平方米等。項目實施部門為交通運輸局,項目主管部門為交通運輸局,績效目標為完成種植重樓30畝,石斛200畝,黃精20畝,配套硬化機耕路面14950平方米等。受益總戶數1045戶總人口4542人,其中已脫貧戶數218戶已脫貧人口818人,監測對象37戶109人。
第二節 畜牧生產
全面落實鄉村振興工作相關部署,以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為載體,進一步完善產業規劃布局,適度規模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擴大畜牧產業規模,突出地方特色,優化產業布局,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快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對于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建設、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方案中畜牧生產項目規劃總投資251.82萬元,占計劃整合規模的1.47%,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具體如下:
肉牛養殖貸款貼息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251.82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扶持3525戶農戶(其中已脫貧戶1213戶)發展養殖能繁母牛8000頭。項目建設地點為10個鄉(鎮),項目實施部門為10個鄉鎮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龍陵縣農業農村局,績效目標為完成扶持3525戶農戶(其中已脫貧戶1213戶)發展養殖能繁母牛8000頭,對養殖肉牛貸款部分進行貼息。
第三節 水利發展
按照鄉村振興的要求,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夯實農業生產基礎,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人居環境。加大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農村飲水安全等投入,集中力量解決已脫貧鄉村鞏固發展問題。方案中水利發展項目共9個,規劃總投資3546萬元,占計劃整合規模的20.65%,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具體如下:
龍江鄉硝塘社區大盧場人飲工程提升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4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架設DN40水管5270米,2立方米取水池1個,5立方米蓄水池1個及配套附屬設施。項目實施部門為龍江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架設DN40水管5270米,2立方米取水池1個,5立方米蓄水池1個及配套附屬設施。受益農戶30戶132人,其中已脫貧戶2戶8人,提升硝塘社區大盧場組飲水工程,保障群眾飲水安全,鞏固脫貧攻堅工作成效,夯實鄉村振興基礎。龍陵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維修養護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113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完成28件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維修養護。項目實施部門為縣水務局,項目主管部門為縣水務局,績效目標為完成28件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維修養護工程,保障農村飲水安全,直接受益農戶11735戶50131人,其中已脫貧戶565戶2338人。龍陵縣小型水庫維修養護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115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對全縣29座水庫進庫公路、溢洪道、排水溝、內外壩坡、三角堰、電路、管理房、閘門、啟閉機、警示牌等進行日常維修養護。項目實施部門為縣水務局,項目主管部門為縣水務局,績效目標為完成全縣29座水庫進庫公路、溢洪道、排水溝、內外壩坡、三角堰、電路、管理房、閘門、啟閉機、警示牌等進行日常維修養護,改善灌溉農田12000畝,受益農戶30157戶146816人,其中已脫貧戶8139戶32434人。龍陵縣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1個,項目計劃投資342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對大秧田、下龍兩座小(二)型病險水庫進行除險加固,大秧田水庫主壩采用混凝土防滲強進行整體防滲處理,對新建輸水隧洞進行回填灌漿、固結灌漿處理,對原隧洞充填灌漿。下龍水庫對大壩防滲處理,對壩體進行充填灌漿,對壩基全風化帶、破碎帶進行帷幕灌漿處理。預估算節水1000立方米以上并降低蓄水風險。項目實施部門為縣水務局,項目主管部門為縣水務局,績效目標為完成大秧田、下龍兩座小(二)型病險水庫進行除險加固,大秧田水庫主壩采用混凝土防滲強進行整體防滲處理,對新建輸水隧洞進行回填灌漿、固結灌漿處理,對原隧洞充填灌漿。下龍水庫對大壩防滲處理,對壩體進行充填灌漿,對壩基全風化帶、破碎帶進行帷幕灌漿處理,改善灌溉農田3000畝,有效防治山洪災害,受益農戶470戶2186人,其中已脫貧戶69戶289人。龍陵縣山洪災害防治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24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完成9個自動站點現場刷新RTU、更換24個站點遙測終端及臘勐水位站站點修復,項目實施部門為縣水務局,項目主管部門為縣水務局,績效目標為完成9個自動站點現場刷新RTU、更換24個站點遙測終端及臘勐水位站站點修復,有效防治山洪災害,有效監測水位變化,保護農田、山地5000畝,受益戶數90592戶305775人,其中已脫貧戶115727戶64479人。龍陵縣中小河流灌溉治理工程1個,項目計劃投資286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綜合治理雪山河、大硝河、繞廊河及公養河治理河長11.15千米,并配套相應的附屬建筑物。項目實施部門為縣水務局,項目主管部門為縣水務局,績效目標為完成綜合治理雪山河、大硝河、繞廊河及公養河治理河長11.15千米,并配套相應的附屬建筑物,改善灌溉農田12000畝,受益農戶3869戶16217人,其中已脫貧戶1009戶3954人。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維修養護1個,項目計劃投資27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檢修和保通我縣33個自動雨量設備。項目實施部門為縣水務局,項目主管部門為縣水務局,績效目標為完成檢修和保通我縣33個自動雨量設備,有效防治山洪災害發生,有效監測降雨量,改善農田灌溉條件1000畝,受益戶數90592戶305775人,其中已脫貧戶15727戶64479人。龍陵縣水資源管理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15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水資源計量設施新建和改建2個及附屬設施建設。項目實施部門為縣水務局,項目主管部門為縣水務局,績效目標為完成水資源計量設施新建和改建2個及附屬設施建設,有效維護我縣水資源地,直接受益農戶15戶60人,其中已脫貧戶5戶21人。龍陵縣節約用水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1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制作材料1200冊,開展節水宣傳2次,建設節水載體2個等。項目實施部門為縣水務局,項目主管部門為縣水務局,績效目標完成制作材料1200冊,開展節水宣傳2次,建設節水載體2個,讓群眾牢固樹立節水意識,節約用水,直接受益農戶30戶125人,其中已脫貧戶8戶24人。
第四節 農田建設
農田建設,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通過農田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可以增強農戶抗災減災能力,促進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為發展現代農業夯實基礎。方案農田建設項目1個,規劃總投資321.24萬元,占計劃整合規模的1.87%,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具體如下:
龍陵縣農田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321.24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新建農田建設任務4300畝(其中:節水灌溉2000畝)。項目實施部門為縣農業農村局,項目主管部門為縣農業農村局,績效目標為完成農田建設任務4300畝(其中:節水灌溉2000畝),項目建成后,受益811戶3423人,其中已脫貧貧困戶180戶705人。
第五節 農村環境整治
農村環境整治為鄉村振興重要組成部分,方案中農村環境整治項目共27個,規劃總投資2701萬元,占計劃整合規模的15.74%,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具體如下:
木城鄉魚塘埡口社區老廠自然村排污水治理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8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新建鋼帶增強聚乙烯(HDPE)纏繞DN500排水管500米;排水溝500米,新建氧化池1座等。項目建設地點為木城鄉,項目實施部門為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新建鋼帶增強聚乙烯(HDPE)纏繞DN500排水管500米;排水溝500米,新建氧化池1座等。受益農戶62戶264人,其中已脫貧戶17戶70人,監測對象3戶9人。木城鄉魚塘埡口社區富寶新村排水1個,項目計劃投資6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新建雨水排水暗溝2.8千米等。項目建設地點為木城鄉,項目實施部門為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新建雨水排水暗溝2.8千米等。受益農戶234戶885人,其中已脫貧戶143戶550人,監測對象150戶624人。木城鄉烏木寨村芭蕉林自然村污水處理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16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新建排污管道2800米,新建氧化池1座;安裝安全防護欄桿350米;新建防洪排水溝300米,過水斷面0.4*0.4米。項目建設地點為木城鄉,項目實施部門為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新建排污管道2.8千米,新建氧化池1座;安裝安全防護欄桿350米;新建防洪排水溝300米。受益農戶40戶187人,其中已脫貧戶16戶69人。木城鄉木城社區等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135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C25砼硬化村內道路1.2千米,等養湖污水治理300米米波紋管管道架設510米,改造生態氧化池1座。項目建設地點為木城鄉,項目實施部門為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C25砼硬化村內道路1.2千米,等養湖污水治理300mm波紋管管道架設510米,改造生態氧化池1座,受益農戶128戶513人,其中已脫貧戶43戶154人。木城鄉木城社區木城自然村污水處理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23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新建排水排污管道2940米,污水管檢查井45座,3立方米玻璃鋼化糞池38座;道路硬化修復2500平方米。項目建設地點為木城鄉,項目實施部門為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新建排水排污管道2.94千米,污水管檢查井45座,3立方米玻璃鋼化糞池38座;道路硬化修復2500平方米,改造生態氧化池1座。受益農戶35戶126人,其中已脫貧戶10戶29人,無監測對象戶。木城鄉木城社區下綠水自然村污水處理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16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新建排污管道3450米,新建化糞池62座,檢查井36座。項目建設地點為木城鄉,項目實施部門為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完成新建排污管道3.45千米,新建化糞池62座,檢查井36座。受益農戶62戶245人,其中已脫貧戶30戶119人,監測對象7戶25人。木城鄉老滿坡村下蠻旦自然村污水處理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20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新建排污管道3450米,新建化糞池55座,檢查井86座;新建處理量30立方米/天氧化池1座。項目建設地點為木城鄉,項目實施部門為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新建排污管道3.45千米,新建化糞池55座,檢查井86座;新建處理量30立方米/天氧化池1座。受益農戶55戶246人,其中已脫貧戶9戶40人。木城鄉老滿坡村上蠻旦自然村污水處理工程1個,項目計劃投資12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新建排污管道2950米,新建化糞池41座,檢查井73座;新建處理量30立方米/天氧化池1座。項目建設地點為木城鄉,項目實施部門為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新建排污管道2.95千米,新建化糞池41座,檢查井73座;新建處理量30立方米/天氧化池1座。受益農戶41戶171人,其中已脫貧戶9戶38人。木城鄉老滿坡村糖廠新村污水處理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8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新建排污管道1千米,新建化糞池30座,檢查井25座;新建處理量30立方米,氧化池1座。項目建設地點為木城鄉,項目實施部門為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新建排污管道1千米,新建化糞池30座,檢查井25座;新建處理量30立方米,氧化池1座,受益農戶88戶387人,其中已脫貧戶36戶175人,監測對象32戶110人。木城鄉木城社區等養自然村排污管道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65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埋設鋼帶聚乙烯波紋管DN400管800米,對等養壩基進行加固防護處理。項目建設地點為木城鄉,項目實施部門為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埋設鋼帶聚乙烯波紋管DN400管800米,對等養壩基進行加固防護處理,受益農戶128戶513人,其中已脫貧戶43戶154人,無監測對象戶。木城鄉烏木寨村大坪子污水處理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8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新建排污管道2070米,檢查井52座,3立方米玻璃鋼化糞池46座,新建污水生態凈化處理池1座。項目建設地點為木城鄉,項目實施部門為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新建排污管道2070米,檢查井52座,3立方米玻璃鋼化糞池46座,新建污水生態凈化處理池1座,受益農戶46戶188人,其中已脫貧戶42戶170人,監測對象7戶26人。木城鄉木城社區下綠水自然村污水生態凈化處理池建設1個,項目計劃投資4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新建處理量30立方米/天污水生態凈化處理池1座。項目建設地點為木城鄉,項目實施部門為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新建處理量30立方米/天污水生態凈化處理池1座,受益農戶62戶245人,其中已脫貧戶30戶119人,監測對象7戶25人。木城鄉魚塘埡口社區垃圾處理站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10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新建日處理量2噸農村小型垃圾熱解站1座及其附屬配套、垃圾箱設備購置等。項目建設地點為木城鄉,項目實施部門為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民宗局,績效目標為完成新建日處理量2噸農村小型垃圾熱解站1座及其附屬配套、垃圾箱設備購置等,受益農戶447戶1758人,其中已脫貧戶203戶776人,監測對象62戶223人。木城鄉烏木寨村馬鹿塘自然村污水處理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13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新建排污PVC110管400米,200米米波紋管1050米,300米米波紋管700米,檢查井18座,新建處理量30立方米/天污水生態凈化處理池1座。項目建設地點為木城鄉,項目實施部門為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民宗局,績效目標為完成新建排污PVC110管400m,200mm波紋管1050m,300mm波紋管700m,檢查井18座,新建處理量30立方米/天污水生態凈化處理池1座,受益農戶45戶164人,其中已脫貧戶41戶151人,監測對象33戶136人。木城鄉木城社區等養自然村夜晚照明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35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安裝太陽能路燈85盞。項目建設地點為木城鄉,項目實施部門為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民宗局,績效目標為完成安裝太陽能路燈85盞,受益農戶128戶513人,其中已脫貧戶43戶154人。木城鄉木城社區街子組污水管網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176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埋設集鎮及周邊污水管網1242米,其中,DN300波紋管509米,DN400波紋管555米,pvc110管178米及附屬設施建設,改造生態凈化池1座等。項目建設地點為木城鄉,項目實施部門為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民宗局,績效目標為完成埋設集鎮及周邊污水管網1242m,其中,DN300波紋管509m,DN400波紋管555m,pvc110管178m及附屬設施建設,改造生態凈化池1座等,受益農戶35戶126人,其中已脫貧戶10戶29人。碧寨鄉坡頭村坡頭安置點邊坡綜合治理提升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7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邊坡加固5000平方米,新建邊坡防護欄30米,磚砌擋墻100米,邊坡植樹50棵等。項目建設地點為碧寨鄉,項目實施部門為碧寨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邊坡加固5000平方米,新建邊坡防護欄30米,磚砌擋墻100米,邊坡植樹50棵等。受益農戶259戶1044人,其中已脫貧戶135戶561人,監測對象22戶64人。鎮安鎮小田壩社區道路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3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新建道路345米,擋墻支砌250立方,土方開挖80立方,土方回填250立方,?60涵管20米及相關附屬設施建設。項目建設地點為鎮安鎮,項目實施部門為鎮安鎮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新建道路345m,擋墻支砌250立方,土方開挖80立方,土方回填250立方,?60涵管20m,新建護欄482m,及相關附屬設施建設,受益農戶63戶265人,其中已脫貧戶6戶26人。象達鎮象達社區新寨組、荒田組道路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3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澆筑C30混凝土540立方米,及其附屬設施建設。項目建設地點為象達鎮,項目實施部門為象達鎮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澆筑C30混凝土540立方米,及其附屬設施建設。受益農戶74戶334人(其中已脫貧戶18戶87人)。象達鎮營坡村朱家莊污水處理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10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埋設DN40排污440米,DN30排污管480米,DN20排污管1024米等。項目建設地點為象達鎮,項目實施部門為象達鎮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埋設DN40排污440米,DN30排污管480米,DN20排污管1024米等,建成后解決74戶235人(其中已脫貧戶23戶103人)排污問題。木城鄉花椒村新坪自然村少數民族特色村莊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15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擋墻支砌1000立方米,土方開挖300立方米,土方回填1200立方米,新建護欄1000米,場地硬化2000平方米,及相關附屬設施建設。項目建設地點為木城鄉,項目實施部門為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新建擋墻支砌1000立方米,土方開挖300立方米,土方回填1200立方米,新建護欄1000米,場地硬化2000平方米,及相關附屬設施建設受益農戶32戶121人,其中已脫貧戶14戶59人,無監測對象戶。木城鄉花椒村坪子寨自然村少數民族特色村莊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15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道路硬化600米,擋墻支砌500立方米,土方開挖200立方米,土方回填300立方米,?30涵管200米,新建護欄1100米,及相關附屬設施建設。項目建設地點為木城鄉,項目實施部門為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新建道路硬化600米,擋墻支砌500立方米,土方開挖200立方米,土方回填300立方米,?30涵管200米,新建護欄1100米,及相關附屬設施建設。受益農戶31戶125人,其中已脫貧戶19戶79人,無監測對象戶。木城鄉烏木寨村小新寨自然村少數民族特色村莊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15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道路硬化400米,擋墻支砌500立方米,土方開挖200立方米,土方回填300立方米,新建公廁1座,新建護欄1000米,及相關附屬設施建設。項目建設地點為木城鄉,項目實施部門為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道路硬化400米,擋墻支砌500立方米,土方開挖200立方米,土方回填300立方米,新建公廁1座,新建護欄1000米,及相關附屬設施建設。受益農戶31戶107人,其中已脫貧戶21戶73人,監測對象2戶2人。木城鄉烏木寨村光坡自然村少數民族特色村莊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8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水池修復1000立方米,土方開挖300立方米,場地硬化2000平方米,排水溝建設500立方米,預制蓋板200米,及相關附屬設施建設。項目建設地點為木城鄉,項目實施部門為木城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水池修復1000立方米,土方開挖300立方米,場地硬化2000平方米,排水溝建設500立方米,預制蓋板200米,及相關附屬設施建設。受益農戶96戶390人,其中已脫貧戶28戶121人,監測對象2戶4人。臘勐鎮臘勐社區嶺崗寨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3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道路建設300米,蓄水池加固900立方米,儲水500立方米,及其他附屬工程。項目建設地點為臘勐鎮,項目實施部門為臘勐鎮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道路建設300米,蓄水池加固900立方米,儲水500立方米,及其他附屬工程。項目惠及農戶91戶371人,其中已脫貧戶13戶37人。臘勐鎮松山村大寨子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3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道路建設800米,蓄水池加固2座共55立方米及其他附屬設施建設。項目建設地點為臘勐鎮,項目實施部門為臘勐鎮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道路建設800米,蓄水池加固2座共55立方米及其他附屬設施建設。項目惠及農戶106戶432人,其中已脫貧戶22戶85人。龍新鄉茄子山村污水處理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3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建設茄子山村大坡組污水處理設施1件。埋設排污管1850米。其中主管DN200HDPE鋼帶波紋管1000米,支管DN150PVC管850米,塑料檢查井60座,污水收集處理池1座30立方米及其它附屬設施。項目建設地點為龍新鄉,項目實施部門為龍新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茄子山村大坡組污水處理設施1件,埋設排污管1850m,塑料檢查井60座,污水收集處理池1座30立方米。受益農戶32戶144人,其中已脫貧戶7戶32人。
第六節 農村道路建設
按照鄉村振興的要求,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人居環境。加大村組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有效解決農村出行難問題。方案中農村道路建設項目共5個,規劃總投資370萬元,占計劃整合規模的2.15%,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具體如下:
龍江鄉上龍村楊新寨自然村道路硬化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4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硬化道路0.6千米,寬4米,配套擋土墻等其它附屬工程。項目建設地點為龍江鄉,項目實施部門為龍江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硬化道路0.6千米,寬4米,配套擋土墻等其它附屬工程,受益農戶133戶568人,其中已脫貧戶23戶98人。龍江鄉邦明村以寨自然村道路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6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硬化龍江鄉邦明村以寨自然村道路1條長1千米,均寬4.5米,厚0.2米,配套砂礫石、擋墻等相關工程。項目建設地點為龍江鄉,項目實施部門為龍江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硬化龍江鄉邦明村以寨自然村道路1條長1千米,均寬4.5米,厚0.2米,配套砂礫石、擋墻等相關工程,受益農戶62戶256人,其中已脫貧戶17戶82人。碧寨鄉楊梅田村道路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3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新建C30砼硬化道路400米,平均寬4米,包含擋墻支砌、護欄、圍墻等附屬設施建設。項目建設地點為碧寨鄉,項目實施部門為碧寨鄉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C30砼硬化道路400米,平均寬4米,包含擋墻支砌、護欄、圍墻等附屬設施建設,受益農戶227戶974人,其中已脫貧戶217戶917人,監測對象11戶33人。受益農戶227戶974人,其中已脫貧戶217戶917人,監測對象11戶33人。鎮安鎮鎮安社區黃連箐組道路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20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新建村組道路1.96千米,寬4.5米,厚20厘米,C20混凝土澆灌1760立方,擋墻建設1685立方,排水溝建設300立方,砂礫石墊層8800平方,土方開挖320立方,抑制塊蓋板20塊等。項目建設地點為鎮安鎮,項目實施部門為鎮安鎮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新建村組道路1.96千米,寬4.5米,厚20厘米,C20混凝土澆灌1760立方,擋墻建設1685立方,排水溝建設300立方,砂礫石墊層8800平方,土方開挖320立方,抑制塊蓋板20塊等。受益農戶2347戶5373人,其中已脫貧戶76戶286人。龍山鎮白家寨村戶蚌組道路建設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4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新建道路1條,總里程1.2千米,路面鋪筑1800平方米,土方開挖回填2500立方米,米7.5漿砌石支砌80立方米,配套其他附屬工程。項目建設地點為龍山鎮,項目實施部門為龍山鎮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新建道路1條,1.2千米,路面鋪筑1800平方米,土方開挖回填2500立方米,M7.5漿砌石支砌80立方米,配套其他附屬工程,受益群90戶402人,已脫貧對象58戶249人。
第七節 其他
我縣方案中其他類項目共有兩個,規劃總投資638萬元,占計劃整合規模的3.72%,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具體如下:
一是實施龍陵縣公益性崗位開發項目1個。項目計劃投資288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開發300個縣級公益性崗位,增加有勞動能力但無法外出務工的監測戶及脫貧戶穩定增收。項目建設地點為十鄉鎮,項目實施部門為十鄉鎮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績效目標為完成開發公益性崗位300個,通過項目建設提高300戶三類監測對象或者已脫貧戶經濟收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防止農戶返貧。
二是實施“雨露計劃項目”1個。實施2022年春季學期“雨露計劃”項目1個,計劃投資350萬元,全部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預計補助2280人,其中中高等職業教育預計2200人,東西協作80人,通過項目實施有效緩解已脫貧戶家庭子女經濟負擔,減少教育費用支出,讓孩子順利完成職業教育學習,順利畢業。項目主管部門為縣鄉村振興局,項目實施部門為縣教育局,績效目標為完成補助2280人,其中中高等職業教育預計2200人,東西協作80人,通過項目實施有效緩解已脫貧戶家庭子女經濟負擔,減少教育費用支出,讓孩子順利完成職業教育學習,順利畢業,受益已脫貧戶2280戶,直接受益已脫貧人口2280人。
第六章 績效評價
第一節 建立績效評價制度
一、績效目標管理制度
建立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綜合績效評價制度,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績效評價工作由縣財政局、鄉村振興局聯合組織開展,年終各整合資金使用單位開展績效自評報縣財政局、鄉村振興局,縣財政局、鄉村振興局根據各單位自評情況開展涉農資金整合綜合績效評價,報縣鞏固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領導小組審定后報上級相關部門。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績效評價以資金項目公示公告情況、項目實施情況、資金使用情況、賬務處理情況為主。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績效評價通過看現場、查資料、訪群眾的方式開展。通過實地查看整合項目公示公告、規模、實施、竣工驗收及投入使用等情況。查看有關單位會計憑證、賬本、報表及有關文件資料。通過對項目所在地鄉鎮、項目村和縣直有關單位了解,同干部、黨員和一般群眾座談,查看整合項目竣工交付使用后產生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為已脫貧人口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哪些方便,已脫貧人口得到了多少實惠,已脫貧村村容村貌發生了什么變化。
資金項目公示公告情況。主要評價是否按規定的要求,對整合項目的建設內容、實施地點、資金來源、資金規模、項目實施主體及責任人、監督電話、開竣工日期、施工單位等相關情況,在項目村進行公告、公示。
項目實施情況。主要評價整合項目招投標、項目施工、工程質量、竣工驗收、后續管理等方面是否符合規定要求,項目實施前和項目竣工驗收后的成效對比。
資金使用情況。主要評價整合資金使用是否合規,審批手續是否完善,撥付是否及時,是否存在截留、擠占和挪用等違紀行為。
賬務處理情況。主要評價項目實施單位有關會計資料,檢查整合資金收支使用的賬務處理是否符合會計制度要求。年終各資金將其納入鞏固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成效考核,績效評價結果以縣鞏固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領導小組名義通報。對統籌整合使用涉農資金工作成效好、資金使用效益高的鄉鎮和部門,在分配統籌整合使用的財政涉農資金時給予獎勵和傾斜。
二、項目管理制度
各項目主管部門和項目實施單位要嚴格按項目批復和下達計劃執行,不得擅自調整、變更縣級批復的項目計劃、扶持標準和資金投向等。因特殊情況確需調整和變更的,應按照審批權限逐級報批。項目實施單位應當加強項目管理,要嚴格執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政府采購制、廉政承諾制、廉政評議制等制度。各項目主管部門要加強指導、強化服務與監督,定期組織相關業務培訓,切實承擔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項目的實施和管理責任,統籌整合使用自有資金和整合資金,加強項目庫建設,從已審核通過的項目庫中,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將資金落實到具體項目。
要充分發揮財政涉農資金的引導作用,拓寬投入渠道,縣直各部門要積極支持加大整合各類項目資金投入農村的力度。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參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積極性,“脫貧不脫幫扶”,繼續完善幫扶機制,拓展幫扶領域,擴大幫扶規模,提高幫扶水平。充分發動群眾主動參與項目建設,投工籌資,自力更生,全面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
三、資金管理制度
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視為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執行國庫集中支付相關規定,建立健全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管理辦法,依法依規使用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做到資金到項目、管理到項目、核算到項目、檢查到項目。建立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公告公示制度。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的公告、公示在整合財政涉農資金推進協調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嚴格按照“兩個一律”公開的要求,由財政、各涉農主管部門和鄉鎮組織實施,按照誰決策誰實施、誰公告公示、誰受理反饋意見的原則,縣鄉兩級應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網站、公開欄(墻)、會議及告示等形式,將統籌中所有的財政涉農資金總量、來源、性質、用途、分配原則、計劃等內容和項目完成情況在實施地點進行事前公示、事后公告,提高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分配和使用的透明度,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
建立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實行績效評價制度,績效評價結果以縣鞏固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領導小組名義通報。對統籌整合使用涉農資金工作成效好、資金使用效益高的鄉鎮和部門,在分配統籌整合使用的財政涉農資金時給予獎勵和傾斜。
建立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到位和管理使用情況的定期審計和檢查制度。縣審計部門每年開展一次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到位和管理使用情況的專項審計,對查出的違規問題應當依法處理。
構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多方監管機制。鄉鎮財政部門要充分發揮就近就便監督管理職能,加強對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項目的巡視、檢查,發現違規問題應及時制止、糾正并報告上級部門。已脫貧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村委會等要深度參與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和項目的監督管理。
第二節 整合資金效益分析
一是促進群眾持續穩定增收。通過產業發展、小額信貸等項目實施,有力推動全縣生豬、肉牛、石斛種植等產業發展,加快推進全縣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換擋提速的進程,農業產業實現提質增效,拓寬群眾增收來源渠道。
二是社會公共事業得到發展。實施“雨露計劃”項目進一步解決了群眾子女上學難的問題。
三是基礎設施進一步提升。通過項目實施,極大改善農村交通、人居設施、村莊道路等基礎設施。
四是促進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更加快速。2022年財政涉農資金整合,根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的需求,項目資金投入規模、使用更加急需和精準,通過農業發展、水利、交通等項目實施,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更加快速。鄉村基礎設施得到全面改善、產業結構得到優化、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生態環境有效保護,發展差距逐步縮小。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第一節 組織領導
為扎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提高財政涉農資金使用效益,集中資源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成立由縣委副書記任組長,縣人民政府分管財政、鄉村振興局的領導擔任副組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龍陵縣整合涉農資金工作推進協調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縣財政局,由財政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抽調相關行業部門人員為成員,負責處理日常工作。
第二節 明確職責
縣直各相關部門結合部門工作職責,切實履行資金整合責任,工作職責具體如下。
1.縣鞏固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領導小組主要負責牽頭制定《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使用方案》,財政涉農資金的統籌整合、指導督促、組織協調、年度項目實施計劃審定、建章立制等工作。
2.縣鄉村振興局負責牽頭編制《縣級涉農資金整合方案》,開展整合財政涉農資金績效評價。項目方案要詳實具體,要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等重點項目為載體,按項目提出建設任務、補助標準、資金規模、籌資方式、績效目標、時間進度、撥付程序、監督措施等,項目方案要做到可操作、可實施;根據財政部門提供的整合資金到位情況,及時向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工作領導小組提出項目安排計劃和用款申請;加強項目和資金管理,對項目實施進度進行督促檢查。
3.縣財政局負責制定《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管理辦法》,建立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臺賬;梳理甄別納入統籌整合的項目和資 金,及時向縣鄉村振興局通報納入統籌整合范圍資金到位情況;審核項目庫規劃中項目是否符合涉農資金支出使用范圍,加快資金撥付進度,加強資金監管,強化鄉鎮財政業務指導工作。
4.各項目主管部門主要負責加大切塊資金的爭取力度,做好項目儲備,對鄉鎮申報的項目進行審核把關,并按要求及時開展項目前期工作,編制整合項目統一實施方案,對涉及的項目和資金進行指導監督。
5.各鄉鎮人民政府主要負責按照年度實施方案中的考核內容和標準,每年向縣鞏固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領導小組申報下年度項目需求計劃、組織好項目實施。
6.縣人民銀行負責協調各金融部門加大對全縣鞏固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的金融支持,根據工作進展,按時提交工作進度情況。
7.監督部門:縣委、縣政府督查室、審計局、監察委等部門應加大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到位和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重點檢查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推進情況、規劃銜接情況、資金使用情況以及整合資金產生的效益,發現違紀違規問題,應當依法處理,并追究有關領導和有關責任人的責任,堅決查處干擾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的行為,確保統籌整合資金使用效益。
第三節 項目管理
各項目主管部門和項目實施單位要嚴格按項目批復和下達計劃執行,不得擅自調整、變更縣級批復的項目計劃、扶持標準和資金投向等。因特殊情況確需調整和變更的,應按照審批權限逐級報批。項目實施單位應當加強項目管理,要嚴格執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政府采購制、廉政承諾制、廉政評議制等制度。各項目主管部門要加強指導、強化服務與監督,定期組織相關業務培訓,切實承擔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項目的實施和管理責任,統籌整合使用自有資金和整合資金,加強項目庫建設,從已審核通過的項目庫中,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將資金落實到具體項目。
要充分發揮財政涉農資金的引導作用,拓寬投入渠道,縣直各部門要積極支持加大整合各類項目資金投入農村的力度。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參與脫貧攻堅的積極性,繼續完善幫扶機制,拓展幫扶領域,擴大幫扶規模,提高幫扶水平。充分發動群眾主動參與項目建設,投工籌資,自力更生,全面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
第四節 資金管理
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視為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執行國庫集中支付相關規定,建立健全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管理辦法,依法依規使用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做到資金到項目、管理到項目、核算到項目、檢查到項目。
建立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公告公示制度。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的公告、公示在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由各涉農主管部門和鄉鎮組織實施,按照誰決策誰實施、誰公告公示、誰受理反饋意見的原則,縣鄉兩級應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網站、公開欄(墻)、會議及告示等形式,將統籌中所有的財政涉農資金總量、來源、性質、用途、分配原則、計劃等內容和項目完成情況在實施地點進行事前公示、事后公告,提高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分配和使用的透明度,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
建立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實行績效評價制度,績效評價結果以縣鞏固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領導小組名義通報。對統籌整合使用涉農資金工作成效好、資金使用效益高的鄉鎮和部門,在分配統籌整合使用的財政涉農資金時給予獎勵和傾斜。
建立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到位和管理使用情況的定期審計和檢查制度。縣審計部門每年開展一次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到位和管理使用情況的專項審計,對查出的違規問題應當依法處理。
構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多方監管機制。鄉鎮財政部門要充分發揮就近就便監督管理職能,加強對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項目的巡視、檢查,發現違規問題應及時制止、糾正并報告上級部門。已脫貧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村委會等要深度參與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和項目的監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