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56-4-/2012-0824045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財政局 |
| 公開目錄 | 政府決算 | 發布日期 | 2012-08-24 |
| 文號 | 瀏覽量 |
——2012年8月22日在龍陵縣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上
龍陵縣財政局局長 楊新榮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
受縣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會議報告經省財政廳審核批復的龍陵縣2011年地方財政決算情況,請予審查。
2011年是全國上下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我縣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保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一年。一年來,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下,財稅部門繼續貫徹積極的財稅政策,認真落實“調結構、保民生、保重點、保穩定、促發展”的各項措施,積極完善有利于科學發展的財稅體制機制,努力培植財源稅源,依法加強稅收征管,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全縣財政收支平穩較快增長,超額完成了縣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實現了“十二五”規劃的良好開局。
一、2011年全縣地方財政決算情況
全縣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0036萬元,為年初預算數18465萬元的108.51%,比2010年決算數增收4004萬元,增長24.98%,比向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報告數(以下簡稱報告數)增加5萬元,增長0.02%;一般預算支出完成126921萬元,為年初預算數75314萬元的168.52%,比2010年決算數增支22044萬元,增長21.02 %,比報告數增加13728萬元,增長12.13%。
全縣地方一般預算收支平衡情況是: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0036萬元,上級補助收入106972萬元,2010年結余收入4443萬元,調入資金376萬元,收入總計131827萬元;一般預算支出126921萬元,上解上級支出2735萬元,支出總計129656萬元,收支相抵,年終滾存結余2171萬元,其中上級??罱Y余2056萬元,凈結余115萬元。由于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召開時間為2011年12月下旬,收支數據均為預計數,與省級決算批復數據存在部分變動:一是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0036萬元,比報告數增加5萬元;二是上級補助收入106972萬元,比報告數增加15929萬元,其中財力性增加主要是社會保障和就業增加4643萬元,教育增加1021萬元,均衡性轉移支付增加676萬元。專項性增加主要是社會保障和就業增加2539萬元,農林水事務增加1542萬元,科學技術增加968萬元,教育增加808萬元;三是調入資金376萬元,比報告數減少100萬元;四是一般預算支出126921萬元,比報告數增加13728萬元;五是上解上級支出2735萬元,比報告數減少65萬元。
全縣基金收入完成7952萬元,為年初預算857萬元的9.28倍,比2010年決算數減收12660萬元,減少61.42%,比報告數增加1132萬元,增長16.6%;基金支出完成20786萬元,為年初預算數13532萬元的1.54倍,比2010年決算數增支2255萬元,增長12.17%,比報告數增加1031萬元,增長5.22%。
全縣基金收支平衡情況是:當年基金收入7952萬元,上級補助收入7109萬元,2010年結余收入11688萬元,調入資金40萬元,收入總計26789萬元;當年基金支出20786萬元,上解上級支出63萬元,支出總計20849萬元,收支相抵,結余5940萬元。變動的主要原因為:當年基
金收入7952萬元,比報告數增加1132萬元;上級補助收入7109萬元,比報告數增加5862萬元;調入資金40萬元,比報告數純增40萬元;當年基金支出20786萬元,比報告數增加1031萬元;上解上級支出63萬元,比報告數純增63萬元。
二、2011年各項財政工作圓滿完成
(一)以抓財源促轉型為主線,全力推動縣域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認真落實積極財政政策,多方聚集財力,充分發揮政策和資金的導向功能,推動縣域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一是積極做好上級專項資金爭取。準確把握和運用好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抓住“橋頭堡”建設機遇,及時安排縣級項目前期工作經費400萬元,切實支持各級各部門做好項目可行性研究、儲備及申報等工作。全年共爭取到上級各類專項資金62710萬元,有力地支持了交通、水利等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全面落實支持企業發展各項財稅政策。全年共落實各類財稅優惠政策3925萬元,切實減輕了企業負擔,促進了企業發展。三是切實加強財政撬動金融資源能力建設。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投融資體制,通過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向農發行融資2億元,用于縣城東南片區新農村建設土地收儲,為投資持續增長注入了強大活力。非公貸款擔保公司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作用得到加強,累計受理企業擔保申請69戶,擔保總額達7744萬元,年末在保25戶,擔保金額3090萬元,有效拓寬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促進了企業加快發展。四是認真落實擴大內需政策。積極做好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汽摩下鄉補貼兌付工作,全年共發放各種補貼資金861萬元,拉動消費7218萬元,充分發揮了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
(二)以開展增收節支為主題,努力實現財政收入穩定增長。面對結構性減稅等因素的影響,財稅部門緊扣收入目標,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計挖潛增收,全力以赴抓好征管,確保了全年財政收入目標任務的完成。一是加強稅源管理。把稅源動態監管作為稅收日常管理的基礎,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稅源監控指標體系,適時跟蹤重點稅源企業運行情況,做好稅源調查和分析預測,從稅源監控中尋找新的稅收增長點。二是強化稅收征管。對收入任務進行分解,落實征管責任,全面落實經濟、動態、資料“三個源泉”管理,大力開展綜合治稅,形成社會化協稅護稅網絡體系,確保依法治稅,應收盡收,全年完成縣級稅收收入17427萬元,比2010年增收3330萬元,增長23.62%。三是抓好非稅收入。不斷完善行政事業性收費征管辦法,加強罰沒收入、國有資本收益的征管,全年完成非稅收入2609萬元,比2010年增收674萬元,增長34.83%。四是落實節支措施。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切實降低行政運行成本,2011年全縣機構編制和財政供養人員增長得到嚴格控制,實現了因公出國(境)、公務用車購置、會議、慶典、論壇、出省考察經費零增長和樓堂館所一律不新建。
(三)以推進新農村建設為重點,積極支持“三農”發展。積極整合各類支農資金,切實加大“三農”投入,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一是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爭取并投入資金8871萬元,實施了“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扶貧開發、邊境地區專項轉移支付等項目,有效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二是大力支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爭取并投入資金7355萬元,實施了農業綜合開發、山洪災害防治、小型水利重點縣、興地睦邊、現代農業等一大批重點項目,切實夯實了農業發展基礎。三是積極扶持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爭取并投入資金2023萬元,專項用于扶持“兩煙”、石斛、茶葉、畜牧等特色產業加快發展。四是全面完成惠農資金發放工作。全年發放農資綜合補貼、農作物良種補貼、草原生態補助等各類財政惠農資金3744萬元,受益農戶5.98萬戶。五是認真落實財政促進金融支農增長激勵機制。積極向上爭取到涉農貸款增量獎勵資金228.26萬元,比2010年增長31.8%,進一步激勵我縣金融機構加大涉農信貸投放力度。
(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切實促進社會和諧發展。認真貫徹落實“保民生、保穩定、促和諧”的方針,努力將新增財力更多地投向民生領域,2011年民生支出達108851萬元,占一般預算支出的85.76%。一是積極支持教育事業發展。發放“兩免一補”資金3493.94萬元,受益學生36425人;發放職業高中助學金344.82萬元,受益學生3682人;通過調整支出結構,從有限的財力中安排3642萬元用于兌現教師績效工資;投入資金8690萬元,實施了中小學校舍安全、特殊教育學校建設、薄弱學校改造等校舍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了全縣的辦學條件。全年完成教育支出24797萬元,比2010年增加5442萬元,增長28.12%。二是積極支持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進一步完善城鄉貧困醫療救助管理體制,全縣醫療救助資金支出928萬元,受益7.46萬人次;鞏固完善新農合制度,支付新農合補償資金4992萬元,門診補償57萬人次,住院補償1.6萬人次;投入資金813萬元,大力推進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基本公共衛生制度改革。全年完成醫療衛生支出12424萬元,比2010年增加3937萬元,增長46.39%。三是積極支持社會保障事業發展。不斷完善低保制度,做到“應保盡?!?,全年發放城鎮低保資金1251萬元,受益5329人;發放農村低保資金7154萬元,受益61892人;發放新老五保戶生活費等564萬元,受益4227人。全年完成社保事業支出20151萬元,比2010年增加4947萬元,增長32.54%。四是大力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投入資金5100萬元,實施了332套廉租房及40套公租房建設,對124套棚戶區及2400戶農村危房進行了改造。五是積極支持文體事業發展。全年完成文體事業支出1530萬元,實施了“七彩云南健身基礎設施工程”、村級文化活動場所建設試點工程、農村免費數字電影播放、縣圖書館及文工團業務用房維修工程等。六是積極支持計生事業發展。全年完成計生事業支出842萬元,及時落實了少生快富、獎優免補政策,加快了鄉鎮計生服務站建設,促進了計劃生育事業的發展。七是支持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深入推進政法經費保障體制管理改革,大力支持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應急處置能力建設、禁毒防艾斗爭、解決特殊疑難信訪問題等經費投入,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五)以創新體制機制為動力,全面推進各項財政改革。按照科學化、精細化、規范化、績效化管理的要求,深入推進各項財政管理改革,努力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一是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改革。推進預算編制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嚴格執行基本支出定額定員標準,建立項目支出標準體系,探索資產管理、績效管理與部門預算編制的有機結合機制。加強支出預算執行管理,通過嚴格預算下達和指標執行、控制預算追加、加強結余結轉資金管理等措施,切實強化預算編制執行管理,加快支出進度,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二是進一步深化國庫管理改革。繼續推進預算單位公務卡結算工作,加強對公務消費的動態監控,全年實行公務卡結算單位167個,累計辦理公務卡2665張,通過公務卡報銷金額達3274萬元;繼續加強財政專戶管理,制定了《龍陵縣財政局財政專戶管理暫行辦法》,將分散在職能科室的23個專戶統一劃歸國庫管理,切實增強了財政資金管理的統一性、效率性和透明度;繼續加大國庫集中支付力度,全年回籠財政資金16576萬元,直接支付108506萬元,授權支付22715萬元,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收入1540萬元,財政資金的調控能力和運行效率大幅提高。三是進一步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制定了我縣《政府采購操作規程》,不斷強化集中采購監督與規范操作執行的力度,優化集中采購組織實施形式,全年共組織各類招投標223批次,采購預算資金3249.2萬元,實際采購資金2996.48萬元,節約資金252.72萬元,綜合節約率7.78%。四是進一步完善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制定出臺了《龍陵縣2011年鄉鎮財政收入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進一步完善了縣對鄉鎮的財政管理體制。五是進一步推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制定了《龍陵縣縣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暫行辦法》,進一步健全了我縣的財政資金績效評價機制,對“農業綜合開發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等31個民生項目資金開展了績效評價,使各級各部門的績效觀念得到了增強,為提高資金使用的經濟性和效益性打下了基礎。六是進一步加大會計培訓力度。對全縣會計人員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培訓7期,受訓人員達1011人次,提高了廣大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規范了會計行為,促進了會計基礎工作的規范化。
(六)以確保資金安全為目標,深入開展財政監督管理。積極推進監督關口前移,運用自查、檢查、重點調查等手段,加強對重點部門、行業、資金的監督檢查。對10個鄉鎮財政所和財政局機關相關業務科室進行了財政內部監督檢查;對縣直23個預算單位進行了會計信息質量和會計制度執行情況檢查;對全縣村級會計委托代理服務工作的財務管理情況進行了督查;對義務教育經費、校安工程資金、新農村建設資金等涉及民生的重大支出情況進行了重點檢查;對265個黨政機關、事業單位,18個社會團體,6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進行了“小金庫”全面復查。針對檢查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了整改意見要求定期整改,有力推動了全縣財務規范化管理,切實維護了資金的安全運行。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2011年財政工作各項目標任務已圓滿完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的各項決策部署,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突出把握好“穩中求進、轉中求好、變中求新”的工作總基調,狠抓財源建設和收支管理,為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