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98-6-/2016-0215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工業信息商務科技局 |
| 公開目錄 | 工業統計信息 | 發布日期 | 2016-02-15 |
| 文號 | 瀏覽量 |
2015年,全縣工業經濟形勢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規模以上工業努力消化甘蔗、水泥減產,鐵礦停產給工業經濟增長造成的負面影響,面對金屬硅價格下滑,水泥以產定銷,部分原材料供給不足的困難局面,把穩增長作為經濟工作的第一要務,健全機制,明確責任,形成了全縣上下全力以赴推項目,一心一意促發展的濃厚氛圍,努力服務和促進企業保持生產,實現了工業經濟的平穩運行。
一、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一)工業主要經濟指標。2015年度完成工業總產值77.61億元,同比增長12.5%,完成縣級目標任務77.5億元的100.14%;實現工業增加值19.64億元,同比增長14.1%(可比價),完成縣級目標任務19.6億元的100.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7.09億元,同比增長13.7%,超市級考核目標任務增幅13.5%0.2個百分點;實現增加值16.48億元,同比增長16%(可比價);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9.09億元,同比增長14.3%,占市下達計劃46.27億元的106.09%;實現利稅總額5.32億元,同比減少8.2%,占市下達計劃6.02億元的88.4%,未完成市級考核目標任務。
(二)非電工業投資。2015度全縣完成非電工業投資9.48億元,同比增長16.9%,完成市下達計劃9.33億元的101.6%。
(三)工業能耗。12月份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等價熱值,下同76.4 萬噸標煤,同比增長 13.0%;規模工業用電量19.5 億度,同比增長22.5 %,其中,硅工業用電量 17.1億度,同比增長 29.2%;萬元產值能耗1.34 噸標準煤,下降1%。
(四)新增規模企業。2015年末全縣共有規模企業31戶,比年初增加7戶,超額完成市下達5戶目標任務2戶。
二、經濟運行的特點及存在問題
(一)新增規模企業拉動明顯。2015年末,全縣共有規模企業31戶,比去年同期增加7戶。實現工業總產值4.9億元,占規模工業總產值的10.36%,拉動規模工業產值增長7.4個百分點。
(二)結構性調整影響凸顯。工業總產值增幅較年初回落,增加值指標增幅收窄。2015年度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為57.0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3.7%,與上年同期增幅相比放大了0.9個百分點,而工業增加值率則由上年的31.83%下降至本年的28.03%,收窄了3.8個百分點,本年較上年減少增加值2.16億元。
(三)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市場調控影響明顯。企業效益難于實現,實現利稅總額5.32億元,同比減少8.2%。2015年末31戶規模企業中有3戶出現虧損,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1戶,稅金和利潤同比分別減少7.5%和9.1%,產品價格下滑是影響企業效益的實現主要因素。截至2015年末,24戶規模企業中利潤比上年下降的有14戶,占規模企業的58.3%。
(四)資源制約顯現,企業生產后繼乏力。宏發鐵礦因資源枯竭于5月停產。2015年度生產鐵礦5589噸,同比減少73.2%,2015年將減少產值1528萬元,2016年將停報。受緬甸國內局勢影響,境外替代種植受限,甘蔗原料外運困難,康豐公司本榨季甘蔗減產9.24萬噸,白糖減產1.04萬噸,減少產值8300萬元,企業生產經營處境艱難。
(六)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企業生產經營受市場支配明顯。一是硅產品價格出現波動,企業從年初的13600元/噸下降到12月末的10700元/噸,2015年度生產金屬硅14.84萬噸,增長15.3%,但產品價格下滑導致金屬硅產值比預期下降1.26萬元;二是水泥生產受市供求影響明顯,海螺水泥于銷定產,2015年度生產水泥74.28萬噸,同比減少38.1%,加之產品價格從年初的252元/噸下降到12月末的212元/噸,2015年度海螺水泥產值比上年下降了1.17億元。
(七)競爭優勢不明顯,缺乏項目支撐。目前我縣項目儲備少,在建項目少,龍陵縣區位更多的顯現出競爭劣勢,面對國內市場,極大的物流成本,降低了產品競爭力,招商引資困難,對全縣非電工業投資支撐乏力,工業投資嚴重不足,影響工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三、今后工作重點
(一)繼續強化運行監測。要按照《省工業和信息化委關于進一步做好當前工業經濟工作的通知》和《云南省統計局 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工業統計和運行監測工作的通知》精神,進一步加強對全市工業經濟運行的監測力度,對照全年目標任務和全年運行走勢,認真抓好落實。
(二)加大規模企業培育力度,促進工業經濟規模發展。通過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提高服務質量,破解發展難題,尋求更多的經濟增長點,優化結構調整。進一步加快培規企業力度,努力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三)加強調研協調,積極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活動的實際困難,促進企業產能發揮。積極探索政銀企合作新渠道,開展金融機構幫扶中小微企業活動,切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四)加強對重點項目的跟蹤和服務,確保工業續建項目和新開工項目順利實施。
(五)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不斷提高招商質量。充分發揮礦電、農產品、建材、生物資源和煤化工等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六)采取有效措施,推進節能降耗工作,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鼓勵工礦企業建立企業技術中心,加快工礦企業冶煉技術、工藝技術、木炭替代技術研究及應用,為全面完成節能降耗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