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script id="ux5nb"></noscript>
    1. <sup id="ux5nb"></sup>
      <fieldset id="ux5nb"><i id="ux5nb"></i></fieldset>

        黑人av无码一区,日韩伦理片,在线观看中文字幕国产码,色色97,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亚洲,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麻豆,美女黄网站人色视频免费国产,伊在人间香蕉最新视频
        無障礙瀏覽 長者模式 打開適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龍陵縣人民政府
        索引號 01526284-7-/2022-0125001 發布機構 龍陵縣龍山鎮人民政府
        公開目錄 政府工作報告 發布日期 2022-01-25
        文號 瀏覽量
        主題詞 其他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鎮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列席人員提出寶貴意見。

        一、團結拼搏,四屆人民政府工作圓滿完成

        2021年,既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四屆人民政府收官之年。在縣委、縣政府和鎮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鎮人大的監督支持下,鎮人民政府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團結和帶領全鎮各族人民,克難奮進,全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圓滿完成四屆人民政府所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一)聚焦轉型升級,邁上發展新臺階。五年來,我們堅持產業體系培植,持續提升發展質量,經濟運行健康平穩。2021年實現總產值491500萬元,同比增46309萬元,增長10.4%,比2016年增171756.64萬元,增長53.72%,年均增長11.35%。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000萬元,完成預算數100%,同比減600萬元,下降10.7%;比2016年減681萬元,下降11.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738萬元,完成預算數97.4%,同比減3065萬元,下降39.3%;比2016年減709萬元,下降1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9429.38萬元,同比增2797.89萬元,增長6%,比2016年增19984.07萬元,增長68%,年均增長13.85 %。實現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50元,同比增1012元,增長8%,比2016年增3959元,增長40.85%,年均增長8.94%。農村信用社存款余額176516.02萬元,同比增89466萬元,增長102.77 %,比2016年增113575.02萬元,增長180.45%,年均增長29.4%;貸款余額271123.12萬元,同比增176563.54萬元,增長186.72%,比2016年增217398.12萬元,增長404.64%,年均增長49.88%。農業經濟發展質量顯著提高。2021年實現農業總產值53966萬元,同比增4376萬元,增長8.82%,比2016年增12151.64萬元,增長29.06%,年均增長6.59%。實現糧食總產1602.71萬公斤,糧食產量持續保持在1600萬公斤以上。實現茶葉總產850噸,產值1870萬元,同比增長0.92%。完成煙葉收購1.8萬擔,實現產值2767萬元,同比增長6.48%。中草藥種植1783畝,實現產量901.29噸,產值31410萬元,同比增長74.35%。實現畜牧產值12504萬元,同比下降21.04%。實現肉類總產3169.9噸,同比增長17.71%。實現漁業總產值2095萬元,同比下降29.37%。實現林業總產值22729萬元,同比增8097萬元,增長55.34%。種植石斛8500畝,實現產量1975噸,產值15800萬元,同比增長155.63%;澳洲堅果3037.4畝,實現產量209.9噸,產值840萬元,同比增長70.24%;核桃53390畝,實現產量1250噸,產值1875萬元;草果8100畝,實現產量396.84噸,產值1587萬元。非公經濟發展勢頭迅猛。實現非公經濟產值437534萬元,同比增41933萬元,增長11%,比2016年增180010萬元,增長69.9%,年均增長14.16%。其中,工業總產值337230萬元,同比增30657萬元,增長10%。發展非公經濟5149戶,從業人員17738人。其中,個體工商戶4359戶,從業人員10184人,私營企業和有限責任公司790戶,從業人員7554人。實現營業總收入387555萬元,同比增29107萬元,增長8%。工業企業達343家,其中規模以上23家,實現工業產值35562萬元,實現稅收4801萬元。全鎮4個硅廠運行良好,6個水電站總裝機容量達33.37萬千瓦,年發電量達10.91億度,工業支撐作用更加凸顯。第三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強化舉措、因勢利導,集餐飲、物流、休閑于一體的商業模式已初具規模。社會化、專業化的采購、運輸、包裝、轉運、倉儲、加工、配送網絡體系不斷健全。移動支付技術全面普及,攜程、美團、餓了么等電商平臺發展良好,物流網絡實現鎮域全覆蓋,以“佧佤翁”電商品牌為代表的電商經濟發展迅猛,服務業比重持續增加。

        (二)聚焦三大戰役,展現龍山新作為。五年來,我們堅持打好三大戰役,農村貧困人口大幅減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疫情防控有力有效。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們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2020年以來共投入防控資金537.63萬元,全鎮上下同心協力、緊抓重點、精準防控、狠抓責任,確保疫情防控“零死角、零盲區、零疏漏”,精準推動全員核酸檢測和疫苗接種工作,鎖定全鎮新冠疫苗普查人口62798人,累計完成接種142277人次;完成3輪全員核酸檢測,累計完成201102人次。“龍城飛將”、強邊固防等常態化疫情防控有序開展,做到了“五個管住”。脫貧攻堅成果喜人。五年來,我們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統籌推進各項政策落地,持續鞏固脫貧攻堅工作成效。實施危房改造1063戶,兌付資金1756萬元。實施建設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8個、分散安置點1個,項目總投資2.53億元,共搬遷727戶3143人。聚焦“生態扶貧”,促“效益發揮”。發揮好各項目補償及管護資金效益,開展生態補償精準扶貧。完成芒麥村2018年新一輪退耕還林項目1143畝,涉及386戶1757人;聘用公益林、天然林護林員44名,每年兌付護林員15600元/人、林管員19200元/人管護補助費;聘用建檔立卡戶生態護林員94名,每年兌付10000元/人管護補助費。全鎮公益林面積18093畝,涉及6個村(社區)898戶,每年兌付資金18.09萬元;全鎮天然林停伐補助面積197570畝,涉及17個村(社區)5369戶,每年兌付資金197.57萬元。開發公益性崗位400個,其中:社保招聘262人,護林員138人。實施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61件,投資3208.12萬元,有效解決13個村(社區)6303戶26639人飲水安全問題,實現群眾飲水安全有保障。建檔立卡戶人均純收入逐年穩定增長,由2017年的5610.29元增加到2021年的12249.5元,確保全鎮群眾脫真貧、真脫貧。9個貧困村脫貧出列、1778戶7476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退出,貧困發生率降至零,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順利通過第三方評估和國家脫貧攻堅普查驗收,在龍山徹底消除了絕對貧困,與全國全省全市全縣同步進入全面小康,并向鄉村振興接續發展。污染防治持續強化。穩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大氣污染防治成效明顯,空氣質量保持優良;河(湖)長制工作縱深開展,全力落實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控、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任務,“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治理目標初步實現。

        (三)聚焦基礎設施,夯實發展新基礎。五年來,我們堅持強基礎增后勁,累計投入資金65015.22萬元,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農村道路、文化活動場所、養殖小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飲水安全鞏固提升、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滑坡治理,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交通路網全面升級,全鎮農村公路里程從2016年的121條、540公里增加到現在的323條、813.23公里(其中“四好農村路”2條、26.68公里),實現農村公路“村村通。縣城建設加速推進。積極配合實施龍山中路、白塔大寨、五板橋片區棚戶區2446戶棚改工作,共征收土地856.38畝,拆除建筑面積43.63萬平方米。參與縣城各類項目建設征地1636.31畝;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學校、小組活動室等項目征地2290.07畝。

        (四)聚焦鄉村振興,呈現宜居新面貌。五年來,我們堅持全域開展新農村建設,人居環境日益改善,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推進。堅決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全面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發布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紅黑榜”12期,組織4.5萬余人次開展環境衛生大整治行動,農村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提升。開展各類宣傳教育20萬余人次,發放宣傳資料15萬余份,張貼宣傳標語2萬余條,發送短信10萬余條;共參與拆除城鄉“兩違”建筑445宗,拆除違建面積41250平方米;摸排占用耕地建房圖斑1972個。建成垃圾焚燒爐5個、垃圾生態填埋場4個,收集處理農村垃圾5.2萬余噸;新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14個,收集農戶生活污水1045戶,處理農村生活污水15萬余噸。投入資金3340萬元,硬化農村村組道路52公里;完成串戶路建設30.84萬平方米,補助資金1850.24萬元;完成入戶路、庭院硬化21.06萬平方米,補助資金421.2萬元;完成住房質量提升2507戶,補助資金735.04萬元。加強環境保護,嚴控秸稈焚燒,發放農藥包裝廢棄物收集裝置34個,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800余公斤。立足實際,新建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5130座、衛生公廁12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成效顯著,完成18個村(社區)省級衛生村申報工作。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扎實開展,城市功能與品質全面提升。不斷鞏固綠化成果,健全林業資源管護體系,嚴守生態紅線,森林覆蓋率達到75.16%,比2016年增0.96個百分點,“美麗龍山”建設進程加快。

        (五)聚焦民生事業,實現群眾新愿景。五年來,我們堅持全面推進民生保障,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民生福祉全面增進。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共投入資金10306.34萬元,實施“全面改薄”及學校基礎設施建設62件,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共發放義務教育營養餐補助、困難學生補助等補助資金4586.84萬元,惠及學生53733人次。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學生入學率、鞏固率均達100%,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社會保障堅強有力。共發放城鄉低保、特困供養、醫療救助、臨時救助、救災救濟、優撫、殘疾人補助、老齡等各種補助資金12759.26萬元。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24756人,參保率100%;全面完成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障調查工作;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42790人,參保率99.84%,繳費金額1198.12萬元。累計轉移勞動力16690人次,轉移省外2802人次;累計完成培訓5324人次,其中農村實用技術培訓825人次;開發公益性崗位400個,其中社保招聘保潔員、防控員262人,護林員138人。發放貸免扶補及創業擔保貸款17289萬元,惠及1923戶。文化事業欣欣向榮。農村文化發展步入良性軌道,村級文化活動場所已全覆蓋,大操大辦風俗得到有效遏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市民文化素養全面提升,文明行為更加規范,文化軟實力明顯增強,全民健身形成常態。城鄉文體活動豐富多彩,民族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效明顯,廣播電視信號覆蓋率達到99.5%。各項改革強力推進。政府機構改革任務圓滿完成,職責職能更加高效順暢。農業農村、生態文明、社會事業、社會治理等改革全面落實。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深入構建。殯葬改革、公務用車改革有效落實。順利完成土地確權改革,實際完成確權8307戶,確權地塊59095塊,確權面積85959.96畝。群眾出行更加便捷。每年投入補助資金20萬元,縣城至尹兆場、白家寨、芒麥3條公交線路、54個站點運行良好,有效解決沿線9個村(社區)115個村民小組2.6萬群眾出行難、出行貴和出行安全的問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圓滿完成,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創建工作順利通過省市縣驗收,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創建工作穩步推進。與此同時,保密、武裝、檔案、工青婦、史志、統計、市場監管、防震減災、基層建設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六)聚焦社會穩定,創造安全新環境。五年來,我們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基層為支撐,以社會力量為推動,多方聯動協調,共建共享,形成基層社會治理合力。順利完成城市社區小組調整優化工作,城市社區小組增加至205個,基層治理末梢進一步打通。切實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認真開展“七五”“八五”普法宣傳及憲法學習,強力推行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社會治安防控網絡建設,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鎮域沒有發現涉黑涉惡現象。深入落實矛盾糾紛“三級三次調解”制度,進一步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進一步開拓人民調解格局。進一步提高調解隊伍素質,建設了一支能夠適應新的形勢發展需的,具有較高政治素養和業務水平的人民調解員隊伍。對社會矛盾糾紛做到早發現、早控制、早調處、早解決,五年來,共調處矛盾糾紛362起,實現矛盾糾紛的調解率和調解成功率達到98%和96%以上。完善大調解工作機制,形成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對接”基層“大調解”工作格局。完善人民調解員“一員多用”機制,選聘法治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的人民調解員參加大調解工作,共推選和聘請355名人民調解員。加大對鎮、村兩級人民調解員的培訓力度,指導調解員規范制作人民調解協議書,落實好“以案定補”實施方案,提升調解成功率和卷宗質量,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切實維護好社會和諧穩定。新時代“楓橋經驗”加速推廣,社會治安秩序持續好轉,矛盾糾紛、信訪案件、治安案件、刑事案件逐年下降,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創建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嚴格落實“一崗雙責、黨政同責”和“誰主管,誰負責”工作原則,層層壓實責任,開展各類安全生產專項檢查及隱患點排查整治工作,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有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

        (七)聚焦政府建設,激發行政新效能。五年來,始終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不斷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有力開展。扎實開展“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宗教勢力干擾侵蝕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信教問題”以及對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中央決策部署陽奉陰違的問題,不擔當不作為的問題,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突出問題,整層層加重基層負擔的問題,對群眾關心的利益問題漠然處之、空頭承諾、推諉扯皮以及辦事不公、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對黃賭毒和黑惡勢力聽之任之、失職失責、甚至包庇縱容、充當“保護傘”的問題,選人用人風氣不正、導向不明、政治生態不好的問題,領導干部利用名貴特產類特殊資源謀取私利的問題等專項整治,進一步提升為民服務水平。全面完成政府機構改革任務,鎮級科學設置黨政內設機構5個、事業單位設置7個;累計投入1253.25萬元、建設村級便民大廳15個,實現18個村(社區)“為民服務中心”建設全覆蓋;堅持全面深化“放管服”,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服務水平日益提高,發展活力競相迸發。大力推廣“一部手機辦事通”,共完成“一部手機辦事通”實名注冊13690人,占常住人口的21%,有效整合社保、計生、市場監管、民政等部門力量,深入推進“一站式”服務建設,切實解決群眾辦事難問題。五年來,累計辦結“一站式”服務事項46131件,大力減輕了群眾辦事成本,真正實現了群眾辦事“只跑一次”的目標。牢固樹立法治理念,法治政府建設進程加快。不斷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水平,堅持依法行政,從嚴治政,廉潔勤政。嚴格落實“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大力推進“三公”經費等重點領域信息公開,政府網站累計公開各類信息1086條,真正實現了在陽光下行政的要求,讓群眾更加有效地監督政府行為。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著力整治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堅決整肅庸政懶政怠政現象,推進追責問責制度化、常態化、精準化,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斗爭。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我們在磨礪中經受了考驗,在奮進中堅定了信心,在實干中凝聚了力量。這五年,我們的步子邁得堅實、變化令人振奮、成績鼓舞人心。成績的取得,根本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關鍵在于縣委、縣政府和鎮黨委的堅強領導,也得益于鎮人大和社會各界的有效監督、大力支持,凝聚著全鎮廣大干部群眾的心血和汗水。眾人拾柴火焰高,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龍山的今天變得更加美好;有了大家的團結拼搏,龍山的明天充滿無限希望!在此,我謹代表鎮人民政府,向全鎮人民,向各位代表,向所有參與、幫助、支持龍山建設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思危方能居安,知憂才能克難。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在前進的道路上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尚未完全解決,一些新的困難和挑戰還在不斷出現。實現高質量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優化基層治理任重道遠,結構優化、產業培育和動能轉換任務艱巨,三大攻堅、要素保障、公共服務壓力加大、財政增收壓力空前,創新驅動、“六化并進”、深化改革仍需發力,職能轉變、廉政勤政、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我們必須通過認真細致的工作、堅持不懈的努力,切實解決好這些問題。發展就是考卷,我們是答卷人,群眾是閱卷人。鎮人民政府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向全鎮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二、繼往開來,全力做好五屆人民政府各項工作

        未來五年,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圓滿完成“十四五”目標任務,實現龍山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牢牢把握機遇,堅持加快轉型、推進協調發展,堅持民生至上、推進和諧發展,堅持科技引領、推進創新發展,堅持生態優先、推進綠色發展,堅持深化改革、推進開放發展,全力以赴推動龍山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

        新一屆人民政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高質量與高速度相協調,主動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更好地統籌發展和安全,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保持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全力實施好生態立鎮、農業穩鎮、工業促鎮、科教興鎮、借城富鎮、開放活鎮戰略,建設好美麗家園、維護好民族團結、守護好神圣國土,全力將龍山建設成為龍陵數字經濟發展的排頭兵、統籌城鄉融合發展的實驗區、生態文明建設的踐行者、市域社會治理的先行者、基層黨建的領頭雁,成為支撐龍陵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動力軸。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建議為:到2026年,力爭生產總產值年均增長10%左右。其中: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左右;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1%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5%左右。按現行財稅體制,財稅收入年均增長3%左右。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左右。力爭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600萬公斤以上。實現以上目標,必須加快“五個體系”建設。

        (一)著力加快高質量發展銜接體系建設。堅持重點突破、全域推進,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實施鄉村振興銜接的更加緊密、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全力打好、把建設美麗宜居鄉村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載體全面推進。加大脫貧人口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加強東西部勞務協作,促進勞動力穩崗就業,鼓勵農村人口向東中部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持續兜住民生底線,規范管理公益性崗位,促進弱勞力、半勞力等家庭就近就地解決就業。持續發展壯大扶貧產業,夯實脫貧區域產業發展基礎。堅決落實“四個不摘”和保持政策五年過渡期要求,抓實“一平臺三機制”,做好防貧監測和風險化解,做到防止返貧與鞏固提升、補齊短板與加固底板、突出重點與攻克難點有機統一,全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完美銜接鄉村振興發展。

        (二)著力加快高質量發展規劃體系建設。按照“看得到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要求,做好國土空間規劃布局和調整,全面落實規劃管控,強化村莊規劃,嚴格農房建設規劃許可,做好宅基地管理,嚴格建筑風格審批及過程監管,保護傳統民居、生態基礎、歷史底蘊、民族特色和生態景觀。組織開展好“干部規劃家鄉行動”,有序推進“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到2023年完成村(社區)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嚴格落實村莊規劃建設管理制度,實行建房報批,堅決消除“兩違”存量,杜絕增量。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實現農村衛生戶廁全覆蓋、垃圾污水有效處理。積極推進鄉村振興“百千萬”示范工程,全力構筑以縣城為中心,以河頭、麥地和香柏河、橫山為兩翼支撐的空間布局,繼續在城邊、路邊、水邊、山邊實施美麗鄉村示范點建設,修訂完善“十四五”規劃項目庫,切實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精準掌握項目審批情況,適時做好項目實施準備,規劃建設項目593個,預計投入資金347110萬元。

        (三)著力加快高質量發展產業體系建設。堅持優化產業結構,全力調優調特一產、調穩調大二產、調強調快三產,促進三次產業深度融合、相互滲透。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全面延伸農業產業鏈、拓展農業多種功能、發展農業新業態。堅持以“一村一品”為方向,力爭五年內在河頭片區打造以石斛、重樓、黃精為主的中草藥種植基地,在橫山、香柏河沿線發展水果、蔬菜種植,在新下寨、董華一線鞏固核桃、草果種植和肉牛養殖,持續穩固戶孔至芒麥區域烤煙種植,全面拓展大坪子、河頭2個區域倉儲物流中心作用,著力打造以觀光、體驗、休閑于一體的生態農業、體驗農業、訂單農業,提高農業產品附加值。積極推廣“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農戶”“公司+農戶+電商”等模式,加大農業龍頭企業、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等新型主體培育力度,不斷拉長產業鏈條。扶持石斛、重樓、茶葉、畜牧等農特產品“走出去”,力爭打造2張叫得響、推得出的“綠色生態農業牌”,推動形成區域特色鮮明、比較優勢突出、產業鏈條完整、經濟效益明顯的優勢產業體系。將企業自主革新與政府協調服務有機結合,走出一條符合時代特色和龍山特點的新型工業化發展路子。同時,著力在培植鄉村旅游、莊園經濟、觀光農業上下功夫,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豐收,有效夯實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基礎。

        (四)著力加快高質量發展生態體系建設。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堅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面推行“林長制”加快實施退耕還林還草、森林撫育、低效林改造、植樹造林等工程,力爭到2026年,全鎮森林覆蓋率比2021年末有所提高。深入實施人居環境提升行動,因地制宜推進污水治理,全面管理好已建成的14個污水處理設施,確保長期發揮效益。加大農村改廁、生活垃圾收集處理力度。加強廢棄農膜、農藥包裝、秸稈、畜禽糞污、餐廚垃圾等分類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加大非法河道采砂執法力度,開展水生態綜合治理。強化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確保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提高。深入開展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引導社會形成健康文明新風尚,推動從環境衛生治理向全面社會健康管理轉變。

        (五)著力加快高質量發展民生體系建設。認真做好社會保險擴面、農村醫保、低保、特困人員、殘疾和大病救助等工作。圍繞人才強鎮戰略,大力培養新一代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讓各類人才在鄉村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應急管理。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鞏固教育均衡發展成果,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推進龍山教育高質量發展,實現教育均衡發展。認真做好城鄉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工作,實現全覆蓋。進一步加大助殘、救孤、濟困、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的投入。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和各類文藝活動,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抓好民族團結進步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基層自治規范性建設,不斷完善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加強群眾自治,廣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普及,積極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探索建立最美家庭、道德模范、關愛幫扶的激勵機制,營造崇德向善的良好風尚。持續開展掃黑除惡、反恐怖、反邪教等工作,加大信訪突出問題化解力度,確保社會穩定。深入推進禁毒防艾人民戰爭。

        三、鉚足干勁,奮力抓好2022年各項工作

        2022年是提速增效、奮勇爭先、加快推進“十四五”規劃宏偉目標、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大意義。

        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建議為: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其中:農業總產值增長2%左右,工業總產值增長11%左右。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000萬元。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200萬元。實現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左右。確保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600萬公斤以上。重點抓好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致力民生優先,在推進鄉村振興上實現新突破。加快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圍繞“四個不摘”,進一步鞏固提升脫貧成效。結合龍山實際,調整完善“十四五”規劃,走好新型發展之路。借助縣委、縣政府“三張名片”打造,努力協調和服務好大滇西旅游環線建設,實施好已規劃申報投資1200萬元的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項目,積極做好鄉村振興基礎設施和產業振興建設。持續拓寬強村富民渠道。提高農業質量效益,推動農旅、農商融合,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繼續協調配合做好危房改造、教育補助、就業補助、實用技術培訓等工作,提升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大力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堅持按照“三年有起色、五年上臺階、八年爭優秀”的目標,加大教育基礎設施投入,補齊教育發展短板。推進互聯網+教育建設,加快教育信息能力提升,促進教育優質資源普及共享。建立健全政府、社會、學校、家庭聯防的學生安全責任體系,動員社會各方力量關心支持教育事業,推動落實家庭監護責任,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完善社會服務保障。健全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完善衛生系統附屬設施建設,改善基層醫療服務水平,提高城鄉醫療服務水平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統籌農村社會救助渠道,嚴格執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實好貸免扶補等創業政策,大力支持群眾創業就業。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全面落實養老保險制度,鞏固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貫徹落實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深入開展文明創建活動。持續鞏固創文、創衛成果,深入推進開展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村寨、文明家庭等創建活動,不斷提升全鎮人民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素養。重視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積極探索“黨建+傳統文化”模式,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遞黨的思想路線、方針政策。發展文化產業,深入推進文化人才培訓,培養鄉村文藝骨干及后備力量。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挖掘優秀民族文化內涵,集中展示少數民族飾品、器樂、服飾,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發展,打造文藝精品。持續強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引導人們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守道德的健康生活情趣。

        (二)致力彰顯特色,在產業融合發展上實現新突破。推進特色農業,夯實發展根基。緊扣“鞏固提升傳統產業,探索發展新興產業”的思路,持續鞏固烤煙、茶葉、畜牧等傳統產業,下大力氣發展石斛、中藥材、肉牛、草果等特色農業,加快種養加銷一體化發展,努力實現農業總產值增長2%。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力爭糧食產量1600萬公斤以上,確保糧食安全。做實抓穩烤煙生產,提升煙葉品質,確保完成1.8萬擔收購任務。提升茶葉品牌質量,發揮全鎮11447畝茶葉資源優勢,提高茶葉精深加工水平和競爭力。加快畜牧產業發展,確保實現生豬出欄35000頭、肉牛出欄2500頭。做大做強石斛產業,新植石斛300畝,力爭打造種植示范基地市級1個、縣級2個,提升改造石斛楓斗集中加工點10個,加快河頭石斛交易市場和冷藏保鮮庫建設進度。持續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廣“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農戶”“公司+農戶+電商”等模式,建立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產品從種得好向賣得出、賣得好轉變,帶動經濟發展、群眾增收。依托河頭紫皮石斛、尹兆場重樓兩個正在申報的“一村一品”示范村,打造一批以石斛、重樓、核桃、草果為抓手的專業村、特色村,將比較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產品優勢、競爭優勢,推動農業發展挖潛力、提質量、增效益。優化工業服務,提升發展動力。把服務工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續落實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稅費優惠政策,支持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進步,切實發揮資源優勢,全面加大民營經濟扶持力度,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方法,拓展開放合作新空間。延伸服務業鏈條,增強發展活力。充分挖掘龍山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民族文化等優勢,大力挖掘抗戰文化、宣傳推介黃龍玉文化,依托在香柏河、橫山、白家寨片區發展集旅游、休閑、度假、療養、觀光為一體的生態旅游特色村建設,利用好地處縣城的區位優勢,積極發展鄉村旅游、商貿物流等農村服務業,逐步形成以傳統行業為基礎,新興行業為支撐,布局合理,城鄉共同發展的第三產業新格局。

        (三)致力精準掌控,在應急處置能力上實現新突破。持續抓好疫情常態化防控。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持續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態,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控策略,織密織牢公共衛生防護網,鞏固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精準落實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要求,加強村(社區)網格化排查,充分發揮“3戶5戶”機制作用,扎實做好重點人員信息核報,嚴格督導村(社區)防控工作,持續落實好卡點體溫檢測和人員檢查,確保聯防聯控措施落到實處,舉一反三對防控漏洞再排查、對防控重點再加固、對防控要求再落實,促進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地見效。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壓緊壓實安全生產領導責任、監管責任,落實好企業主體責任。加強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聚焦重點行業突出問題,針對人員密集場所重大風險隱患開展專項治理。統籌抓好安全生產、食品安全等各項工作,切實提高應急管理水平,確保萬無一失。加強應急處置能力,提升風險應對水平。深入分析當前發展過程中各類社會領域風險挑戰,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觀大勢、思大局,積極完善和創新各類應急管理工作機制,健全應急體系建設,完善應急預案修編,配足鎮、村(社區)、組、網格四級應急力量及物資,推進避災安置場所規范化建設,組織開展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滅火、地質災害等應急演練,不斷提高應對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的能力。不斷提升應急處置能力,穩步推進應急管理制度建設,形成銜接緊密、運行順暢的風險應對治理合力。

        (四)致力統籌兼顧,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實現新突破。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堅持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做好城區、農村兩篇文章,提升品質特色、提高管理水平,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邁上新臺階。配合做好白塔大寨片區棚戶區改造和征地工作,發揮好縣城紐帶作用,以“創文”“創衛”為契機,放大旅游產業效應,挖掘文化內涵,用好山水資源,加大投入力度,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提升縣城品位、促進產城融合。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聚焦“一水兩污”“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違法建筑拆除,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積極開展美麗鄉村評定,2022年計劃申報核桃坪、楊梅山為市級美麗村莊和河頭、橫山為省級美麗村莊,通過選樹一批示范村莊,引領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助力美麗龍山建設。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推動生產廢棄物收集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規范畜禽養殖糞污處理,減少村莊畜禽散養行為。扎實開展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鞏固住房安全保障成果。圍繞全省實施鄉村振興“百千萬”工程,加大傳統古村落保護力度,實施好芒麥村蠻旦傳統古村落保護開發和楊梅山、核桃坪2個美麗鄉村建設申報工作。加強項目建設用地保障。切實保護耕地,節約集約耕地。注重源頭管控,引導建設項目合理選址。吃透把準政策要求,堅決不能觸碰政策紅線和底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和生態保護紅線“兩條紅線”堅決不能碰,水田和“三調”認定的穩定耕地盡量不要碰。加強規劃管控和加大對違法用地清查處置力度,持續推進“兩違”整治、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專項整治,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全力配合做好赧場小學遷建項目。配合上級繼續抓好2021年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龍陵縣河頭河小流域項目、板場河水庫建設項目、董華村河邊組道路項目建設。全力抓好總投資2171萬元的新下寨村2021年以工代賑示范工程、戶孔村段家寨組和麥地社區龍井組道路硬化等13個在建項目建設,確保既定項目按時序完成。及時啟動實施總投資1434萬元的芒麥村阿昌族活動廣場、芒麥村阿昌族特色集鎮亮化、龍山社區衛生室、河頭社區上寨組功能提升和河頭片區石斛交易中心等項目。積極與上級部門對接,抓好總投資6609萬元的39個整合財政涉農資金、滬滇扶貧協作等項目申報工作,切實做實項目儲備,做強項目包裝,形成建設一批、儲備一批的連續不斷、滾動實施的項目儲備格局。

        (五)致力環境保護,在構建生態屏障上實現新突破。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嚴格落實“林長制”,持續開展營林造林和義務植樹活動,推動林業增綠增效。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強化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維護生物生態安全。堅決貫徹落實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八不準”的要求,加大違法用地和私挖濫采的巡查查處力度。層層壓實管理責任,充分發揮村組監督作用,發現違法建設要及時制止,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報告,早制止、早處置。嚴厲打擊礦產資源違法行為,加大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力度,進一步提高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水平。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力度,切實保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全面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持續加大對違反殯葬改革行為的排查,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制止。深入開展環境治理。堅持水岸聯動、治管并重,壓實“河長制”實現“河常治”,加快申報龍川江流域生態修復工程步伐,持續推進美麗河湖建設。對全鎮所有工業企業進行常態化檢查、督察,防止亂排亂放,形成源頭嚴防、過程嚴管的綜合治理機制。繼續抓好中央環保督察高黎貢山(龍陵段)突出生態環境反饋13個問題、市委第五巡察組專項巡察龍陵縣生態環境保護反饋11個問題整改成效鞏固工作。扎實開展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和人居環境提升行動。因地制宜推進“廁所革命”、生活垃圾、污水處理、村容村貌提升,實現鄉村垃圾收集、運輸設施全覆蓋,重點在城市和城鄉結合部全面消除環境衛生問題。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紅黑榜情況通報,壓實“五管一約一示范”衛生保潔長效機制,提高群眾環境保護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構建全民動員、全民參與的環境綜合治理新格局。

        (六)致力社會治理,在現代化治理力上實現新突破。持續推進政府職能深刻轉變,打造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厚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土壤。統籌好發展與安全,貫徹好總體國家安全觀,健全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工作體系。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點作用,推動志愿者服務活動常態化,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培育傳承優良家風”主題實踐活動,廣泛開展自強、誠信、感恩和勤儉節約教育,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風氣。加強民族宗教事務管理,鞏固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嚴格落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健全完善多元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加大矛盾糾紛排查,注重收集和分析各種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和應急機制;抓好信訪積案化解,將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加快“黨建+綜治中心”平臺建設,進一步推廣大坪子社區社會治理模式,進一步落實新時代“楓橋經驗”,切實打通“1+1+N”農村末梢治理,構建新時代“鄉村善治”新格局。

        (七)致力自身建設,在提高執政能力上實現新突破。打鐵還需自身硬,面對繁重的任務,我們必須堅守革命初心,堅持執政為民,全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始終把“風雨不動安如山”的信念鐫刻心頭。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政府工作各方面。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擁護“兩個確立”,堅決把黨中央和省市縣的重大決策部署落到實處。主動接受人大監督和社會各界監督。堅決做好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認真履行“一崗雙責”,不斷深化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時刻牢記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時刻把準權力的邊界線。始終把“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實干緊握手中。堅持依法行政,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推行行政程序法定化,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堅持落細落小,實行工作任務的項目化管理,設置標準,劃定主體,規定時限,強化問責,注重以細節決定大局,以過程決定結果。在政府系統扎實開展“轉作風、提素質、促發展”干部作風整治專項行動,持續糾治“四風”問題,著力鍛造一支信念更加堅定、政治品格更加純粹、斗爭精神更加昂揚、奮斗激情更加飽滿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始終堅持求真務實,大力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力戒虎頭蛇尾、粗枝大葉、不求甚解、推諉扯皮,營造以奮斗者為本、以實干家為榮的干事氛圍,全面推行“三法四曬”機制,使“精準精細的追求、認真嚴謹的態度、腳踏實地的精神、一抓到底的韌勁”成為政府工作的鮮明風格。始終把“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情懷融入血脈。以干部“多跑腿”換取群眾“少跑路”,政府工作人員要全力以赴投身改革發展主戰場、風險挑戰第一線、服務群眾最前沿,努力讓群眾辦事不出鎮。以干部“多用心”換取群眾“少操心”,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目標,緊盯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大力倡導“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的工作作風,高質高效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全力深化“放管服”,推廣用好“一部手機辦事通”,推進政府“一站式”服務建設,推動“只進一門、一網通辦”,把“辦事不求人、審批不見面、最多跑一次”和“全程服務有保障”結合起來,推進政府職能深刻轉變,從“管理式”服務轉變為“保姆式”服務。以政府過“緊日子”換取群眾過“好日子”,堅決壓減一般性支出、“三公”經費,建設節約型政府,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始終把“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擔當扛牢在肩。全力為基層擔當,為奮斗在一線的同志創環境、卸包袱、減負擔,營造良好的干事創業環境。全力為發展擔當,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加快適應在新的約束條件下謀發展、在已有建設基礎上謀突破,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多做調整深層次結構、化解深層次矛盾的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答好“建功有我”的時代答卷。全力為使命擔當,面對前進路上的一道道“婁山關”“臘子口”,不懼風雨,不畏險阻,以“好干部”的血性和擔當,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各位代表,律轉鴻鈞,新元肇啟,最好的奮斗在新一年,最美的風景在下一程。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縣委、縣政府和鎮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鎮人大的監督指導下,始終保持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奮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書寫壯麗詩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泽县| 国产精品www夜色视频| 国产精品一二三区久久狼| 极品美女aⅴ在线观看| 国产第一页浮力影院入口| 成人国产亚洲精品天堂av|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播放| 欧美精品人人做人人爱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放荡人妻| 白色丝袜国产在线视频| 交城县| 欧美国产精品啪啪|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99|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 日本精品不卡一二三区| 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和啪| 国产一区在线播放av| 国产精品夜夜春夜夜爽久久小| 日韩女同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VA片在线播放| 民和|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色伦专区97中文字幕| 亚洲色婷婷综合开心网| 欧美日韩一线| 忘记穿内裤被同桌摸到高潮app| 日本阿v片在线播放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高潮国产夫妻| 人人做人人澡人人人爽| 欧美大肥婆大肥bbbbb| 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无码av激情不卡| 少妇精品视频一码二码三|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成| 国产精品久久蜜臀av|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人妻久久| 国产精品福利片在线观看| 乱妇乱女熟妇熟女网站|